最近的更新频率稍微慢了一点,因为其间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提供更有价值的内容,今天终于继续更新了,后面会慢慢跟上,希望大家理解。
今天的推送是关于佳能C200的,虽然此前魔幻时光分享了一些关于佳能C200的内容(点击可跳转):
但平心而论,佳能C200自从上市以来一直都没有出现过太让人印象深刻的样片,反倒是隔壁家未上市的
松下EVA1出过让人很惊艳的片子,可参考
一文带你感受松下EVA1真实画质。然而,直到一周前发现的这支使用佳能C200所拍摄的捷豹汽车广告,才对C200的画质有了更新的感受。
正片时长1分00秒
其实无论是C200的小巧体积、内录压缩RAW或是佳能的色彩科学都是很实用的特性,但是此前关于佳能C200画质最大的疑问就是所谓的“塑料感”,难道是佳能新研发的Canon Cinema RAW Light格式搞砸了?反复看这支片子我找到了答案。
关于画面质感的“塑料感”其实是因为画面中某部分灰阶范围内的细节层次太少而导致,经常出现在一些比较便宜或是编码格式质量比较低的摄影机中。
比如正片的第一个镜头,画面非常暗,但仔细看最暗的地方还是有很多细节,细节多则是减少所谓的“塑料感”比较重要的一环。
在比较暗的拍摄场景中稍微增加曝光,把暗部细节真正拍出来,后期再把局部调子里的画面压下去;如果是比较明亮的拍摄场景中可以稍微减少曝光,最大化保留高光的细节,后期再把局部调子里的画面提上去,都可以帮助达到减少画面平的现象。而这一切都要以摄影机具较高的宽容度与精细的曝光控制来完成,花絮中一小段后期过程可以见到这样的处理。
对于更难控制的中间调来说,就更要在控制好曝光的前提下以精细的调色工作来完成。暗部能沉得下去,阴影处细节丰富,也是减少“塑料感”的一个方面。
通过幕后视频可以看到,这支样片使用佳能C200以4K Cinema Raw Light格式拍摄,花絮使用C700拍摄。
虽然C200并没有锁定型EF卡口,但配合轻量级的佳能CN-E15.5-47mm T2.8镜头问题似乎并不大。
这支短片主要以自然光为主,而在光照较充足的拍摄环境,一定要使用EVF来达到精细的曝光控制,跟HDR一个道理,只有看见了现场真实的光比,你才能去控制曝光,此片拍摄使用的是佳能原厂的EVF-V70取景器。
除了变焦镜头,佳能CNE定焦也有使用。
同时还很奢侈地使用了佳能17寸4K现场监视器DP-V1710,中国很少见。
通过花絮能看到,Canon的新Log信息量巨大,把现场的晴天压成了类似于阴天的观感,其实为正片提供了更大的调色空间。
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到拍摄参数:50P、180°快门、5600色温、ND2滤镜,原厂镜头还能看到光孔值。
虽然现场有大助,而且功夫了得,通过卷尺跟焦,速度飞快。
但在某些场景依赖下摄影机也挺好的,比如下图中就用了C200的对焦辅助功能,跟一般的峰值对焦不太一样的是,C200不仅能显示是否合焦,而且能显示焦点偏差的前后距离。
下图第一张所示的白色朝内箭头则表示焦点稍微偏向无穷远处;第二张绿色表示对焦目标合焦,这样的显示大大降低了轻微失焦范围内的合焦难度。既然佳能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其实完全可以给出焦点距离数值显示,这样无线跟焦都能省了!
至于花絮中出现的Atomos小监,虽然也确实在录制,但在此处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在这种极端的光照场景下监看使用,Atomos的超亮小监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存在。
通过下面这张图中的光比可以看到,此时的小监亮度应该接近于天空。
不仅是地面拍摄, C200也被用在了航拍上,使用的飞机是Freefly Alta 8 Drone,搭配了佳能的CN-E 24mm定焦。
而通过下面的两个快速运动航拍镜头可以看到,C200的果冻效应似乎也很小。此处温馨提醒:果冻和宽容度是影响摄影机画面质感的最大元凶!
所有这些观点你都能在正片和花絮中看到,更多现场照片:
当然,之所以能看到这些画面,更少不了调色师的功劳,本片使用Baselight完成调色,放出一些调色前后对比图供大家参考。
最后放上幕后视频,时长4分26秒。
PS:总的来说,这支短片的完成度很高,至于一直以来对C200画面的“塑料感”可能更多是因为看了太多制作不严谨的素材,而这支短片像之前提到的EVA1短片一样,是由一个几十人团队合作完成的产物,制作考究。当然,所有的物尽其用都不是一蹴而就,希望这则学习笔记能够给大家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请查看历史消息
优质影视技术资讯,欢迎关注魔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