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esthanlei 于 2016-6-20 09:31 编辑
http://v.qq.com/boke/page/s/0/u/s030727by2u.html
首先,我做了很多年的短片,没有一个专业的团队,但是我从没有放弃过这件事。当年我做特效教程,从被别人骂,到成为他们口中的大神,花了至少五年时间;之后离开CG那个圈子,做起了影视这块,还在慢慢积累作品。为了做些原创的片子,耽误了赚钱的时间和机会,自己的注册的小公司也在今年分道扬镳。30岁,没车没房没存折,拍不来“胸”杀片,拍不来搞笑片(之前尝试了一次,素材还在电脑里堆了快两年了)。只想做些有意义的、有趣的片子出来。很遗憾,这个片子没有做原创音乐,因为没有赞助,朋友也都是义务出演的。
---------------------------------------------------万恶的分界线,可看可不看--------------------------------------------------------------
这部《放生》出来之后,推给三个发行机构,一个直接回复这个片子有什么看,没有推广的意义。一个微信回复的比较和善,说这个题材不合适推广,建议我可以多看看现在各大视频网站推广的类型,找些美女啊、僵尸片之类的。最后一个是大视频网站,没消息……
《放生》背后的故事
影片的由来: 一天我坐在公交车上,看到一篇新闻,有几个所谓的“佛教徒”,在村庄附近放生了几百条毒蛇,这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放生的结果可能是杀生。而围绕放生这个话题,我网上搜到很多盲目放生的新闻,有得被放生的动物伤了人,有得因为放生的环境不合适,导致放生的动物死亡,还有的被放生的动物为外来物种,因为没有天敌,最后整个生态系统被破坏。 我把这个道理还原到了人身上,一个做恶的人,被人放了,那么如果这个恶人再去伤害其他人,那么这个债该谁来背呢?而《放生》这个片子,就更加地明确地传达了这种观点,这个债最终可能还要放生者自己来背负。 本来这个片子没有现在大家看到的那么多内容,到杨子扮演的父亲被撞死之后,基本上就结束了,这也是我第一稿剧本的内容。但是,本子发给演员之后,他们给我的反馈意见就是这个人物太冷血了。所以,最后我把杨子这个人的来龙去脉、故事的来龙去脉,一点点的利用倒叙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原来,是因为女儿生病没钱医治,才出来抢劫;原来,这对情侣是因为想去帮助别人才去这么晚取钱;原来,他们要帮助的人就是杨子戏中的女儿。一个缘,串起了几个人,一个圆,困住了所有人。 《放生》是一部赤裸裸地片子,反应了很多事,他没有过分的包装,有的只是大大方方地把一些社会问题反应给大家。这个片子或许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每个人看到的点可能也不一样,只是希望大家看完这个片子之后,能思考一些问题。给大家包括我自己一些启迪,这个片子就有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一个父亲 杨子是一个很优秀的演员,同时我们也是很好的朋友,这部片子他也是义务出演。 杨子扮演的这个角色,作为一个父亲,他是那么无助。卫生间里的撞墙、阳台边上的耳光,那一声声或沉闷的、或清脆的声响,就是这位父亲的呐喊。我们或许永远不会认识他,但是,我们却能体会他的那种心情。面对自己的重病的女儿,无助的他最终拿起了那把杀了自己的刀。
他没想要人命,他只要钱,用他自己的话,“这钱算我借你的”,他只想要钱救命,却不想害人性命。然而最终,还是杀了人。 我们没办法去判断是失手,还是绝望到最后的爆发,亦或者理智丧失之后的愤怒。总之,他杀人了,他扔掉包,只留下了钱。那钱是用来救命的,救女儿的命。
在原本的设计里,这位父亲应该是很胆小的一个人,甚至设计了一场被邻居欺负也不敢吭声的戏,有对比,才有故事的力度,但是最后因为时间和演员问题取消了。 其实放生这个两个字,不仅仅是想反映这个社会问题,同时也希望,上天可以多给这个生病家庭一个活下去的机会,而非是推你一把。就像前不久的魏则西事件,很多背后的黑手,不仅没有给原本就绝望的人放一条生路,甚至还把他们向死亡的深渊退了一把。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之所以起名《放生》,也希望老天可以给这对父女一个放生的机会,然而,并没有。最终片尾那一支碾压下去的烟头,代替了我所有的愤怒。
正好今天是父亲节,无论父亲是严肃还是和蔼,无论父亲是年轻还是年迈,我们都应该珍惜这百世修来的父子、父女之情。向自己的父亲,道一声:“老爸,您辛苦了,我爱你!” 关于那只蚂蚁: 这个片子出来之后,我发给一个学编导的朋友看了下,她建议我将片头和片尾的蚂蚁换下顺序。开头直接把蚂蚁烫死,结尾的时候,放掉这只蚂蚁。这里我要说明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首先杨子扮演的这位父亲是信佛的,可以从他家里的佛珠和那张佛的照片看出,那么遇到蚂蚁放生,也是为他保留了一颗善心。另外,这是蚂蚁在不同的人眼里,它代表的事物不同,有的朋友说代表了那位取钱的男子,蚂蚁隐喻后面他放了杨子这个角色。为什么把碾死蚂蚁放在最后,从我本心出发,是因为一种情绪,我需要宣泄,我想很可能很多人都积攒了一些不好的情绪,这一下,一切烟消云散。同时蚂蚁也代表一种社会暗面、一种负面的情绪,那一下,将所有的东西碾碎。 同时,最后的那一下,或许也可以理解为故事有了新的变化,因为蚂蚁的生死变了,或许是空间变化了,或许一切都只是杨子坐在街边的路沿上,自己的想象,因为那个时候,他的手里没有刀…… 病: 这是一个无比伤感的话题,也是这个社会的痛楚,我本不想挠,因为挠出来的不是痒,而是脓。我本身自己也生过病,在农村老家修养过一年的时间,所以,我对健康比别人更在乎,即使如此,却也不得不为了生活继续加班、熬夜。 令我最深刻的一道关于病的新闻,是四川某男子患百血病,手捧玫瑰跪在新希望大厦,希望用自己的一辈子换医药费。我不知道后续的新闻,也没在关注。但是,不管结局如何,这都是一个痛到骨子里的故事。 再结合到前不久的魏则西事件,也是一个小伙子,一个渴望生、向往生的生命,因为某些原因逝去了。但是,他的事件,再一次把暗的一面,赤裸裸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其实,有时候,我在想,归根结底,我应该和他是一类人,都想唤醒这个咛叮大醉的世界,只是他用的是生命,而我用的是影片,这点我真的幸运太多。 之前的设计中,为了在影片中凸显这个现实问题,在照片推近的镜头中,我设计了照片的变化,刚开始是一家三口在别墅面前的合影,之后变换成一种女儿生病的,再之后变换成杨子一个人落寞的身影和女儿躺在病床上的照片。但是最后,因为风格和整个片子的基调不是很搭,就取消了,因为这部片子反应的问题比较多,所以就没有再把这部分做进去。(如下图照片) 人:
《放生》这部片子,从很小的细节上反应了很多事情。杨子在阳台边上打电话借钱的场景,可能大家很多时候都遇到过,好好的朋友,一谈钱就变得紧张,甚至翻脸。杨子分别给大哥(亲人)、斌子(朋友)、不知道什么人打了电话,但是大哥被嫂子管着,斌子就是我们大多数遇到的人那样,有酒有肉是朋友,宴散之后无手足。但是真正让人伤心的却是两个隐形的人,一个是那个换号码的人,另一个人就需要大家多思考了。为什么照顾女儿的是父亲?洗衣服的是父亲?喂药的是父亲?哄女儿睡觉的是父亲?为女儿借钱的是父亲?为了女儿没了命的还是父亲?好一个父亲!好一个现实!
关于一个女儿: 本片中的猪猪,现实中的名字也是猪猪,这是她第一次演戏,而且我也没有过多执导,但是演得却很生动。还有一点,为什么他能和杨子配合这么默契,原因是,猪猪真的是杨子的女儿。 在片中,这位女儿的戏份不多,但是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她可能是一切故事的开端。如果没有这个人物,杨子扮演的这个角色可能不会走到人生的边缘,如果没有她的一次微博求救,可能也不会有后面那对情侣的阴阳相隔。那么,是什么导致的这一切,或许值得我们深思。
在现实中,猪猪是一个很活泼的小姑娘,而且对做客的朋友那是掏心掏肺,什么东西都送人,第一次我带女演员去她家,她可是送了女演员好多礼物,以至于对方都不好意思呆下去了。不过还好,她不会送我礼物,因为,她总说“你这个叔叔没品位!” 整个片子的基调很暗,我在后期调色时候,将所有的任务高光压暗,甚至处理掉,这样看到的人都有一种略显病态的皮肤。直到那对情侣出现,色调才稍微明亮了一下。 同时,因为拍摄条件和成本问题,实际拍摄的素材,并不需要我影片的基调,所以,后期调色也显得异常重要。例如,卫生间撞墙的那场戏,实际拍摄出来的灯光是暖色的,而且因为环境狭窄,也没办法重新打光,所以只能后期将色调修改为冷色调,这样就更加符合片子的感情基调。 关于演员:
杨子、刘洋都是我很不错的朋友,也是很敬业的演员。我和杨子合作的片子也很多,他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演员。而刘洋的表演更疯魔,之前在拍摄一部名叫《δ》的短片时,他就因为自己的表演,吓哭过女演员。 这两位因为之前合作过,所以拍摄的进度也很快。本片的大部分镜头都是一个晚上拍摄完成的。从晚上的11点到凌晨5点左右结束,一晚上大家都累的要命,甚至中间发生了小插曲。走的时候,我是告诉大家回去之后,一定要发信息给我报平安,记过刘洋回去之后就没有消息了,我打电话也没人接,因为他自己开车过来的,我就比较担心,胡思乱想了很久,到了上班时间,他的同事也说他没上班,我着实吓了一条,也没睡觉,一直联系,直到十一点钟左右,他打电话过来,说回去就累晕了,没有回我信息。这才放心,同时也佩服他的这种敬业精神。 女演员说实话,之前没合作过,甚至都没见过,也不是专业演员,但是晚上的戏还算顺利,至少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了角色的表演。 拍摄现场的照片。由于条件有限,只使用了一盏LED灯,和一台索尼才出来的新机器拍摄。杨子不演戏的时候,就兼职灯光师。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大家都很累了,包括我自己,所以杨子杀害片中女子的时候,节奏不够好,最后不得不跑到杨子家附近去拍,还好,一般情况看不出穿帮。 这个机位是我们另外一个摄像师郑宇航在负责的,他也是一个很负责人的摄像师,同时他自己也是位导演。他在纪录片方向做的很好,参与过很多公益机构的纪录片拍摄。 我身边打着灯的人,就是我们的设想和副导演郑宇航。 参与本片的人对于《放生》以及放生的看法: 杨子:生和死,善与恶,成年人的选择,结果却由孩子来承受。 郑洁敏:现在的人为了放生的美名而去放生,放生其实讲究随缘,但如今却变了味道,同时因为放生导致那些捕捉动物的贩子越来越多,功德未修变杀生。 郑宇航:作为本片的副导演、摄像兼职各种打杂,我们拍摄的几个场景都为深夜,期间数个治安管理人员经过,并驻足观看,感觉夜间治安力量较为薄弱,还有就是盲目放生等同于杀生! 刘洋:拍摄很辛苦,我回去就累晕了,希望下一部导演可以加鸡腿!另外,盲目的放生最终害的是自己!
空空:放生易做,因果难测。好事易做,事坏为过。
最后感谢今日头条-土家面孔的张涛先生,在推广无望的时候,愿意给这个片子一个推广的机会,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部片子。如今在这个圈子里,无论导演还是演员越来越浮躁,有的导演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片子,他总是说,别人喜欢看什么样的片子,我就拍什么样的片子,于是僵尸片、“胸”杀片层出不穷。之前和一个朋友在聊天的时候,他说,你的片子不漏点什么,谁会看。我只想安安静静拍片,一直以来也是如此做的,自己做制片,自己做编剧,自己做剪辑,自己做特效,自己做导演,自己做摄像。除了成本原因,还有就是我只想做自己想要的纯粹点的片子。 有时候,我只是想通过自己的片子,戳穿皇帝的新衣,揭开那片遮羞布,仅此而已。只有让人看到了,才能让人注意到,才能让整个社会注意到。
这个片子或许还有很多不足和遗憾,但是,我还在路上,我在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