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MOVCAM铁头官方网店
查看: 9371|回复: 0

[摄影] 奥斯卡最佳摄影《鸟人》摄影师卢贝兹基的上位之路

[复制链接]

219

主题

223

帖子

0

精华

机构会员

注册时间
2014-9-15
发表于 2015-4-8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峰传媒 于 2015-4-8 11:56 编辑

艾曼努尔·卢贝兹基1964年出生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穆尼·卢贝兹基是一个不算太成气候的演员,他的哥哥亚历山大·卢贝兹基则是一个作家兼导演。其实,卢贝兹基家同电影的渊源要追溯到他祖母的那一代人。卢贝兹基的祖母是一个生活在俄罗斯的犹太人,在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举家逃亡到了上海,在十里洋场做了一个流亡者。他的祖母想去好莱坞做一个演员,于是便取道墨西哥,试图前往好莱坞。但是当时美国的移民政策瞬息万变,由于政策不允许,卢贝兹基一家便被卡在了墨西哥城。在那里,卢贝兹基的祖母遇到了心上人,便在当地定居了下来。生下了卢贝兹基的父亲,然后就是卢贝兹基的诞生。

这片单太过强悍,有卢贝兹基的参与,电影想不获奖都难!



获奖记录
奥斯卡:提名7次、获奖2次                                            英国学院奖:提名3次、获奖3次

美国摄影工会奖 :提名5次、获奖4次 独立精神奖:提名1次、获奖1次



关联导演:阿方索·卡隆    关系:发小



       阿方索·卡隆是卢贝兹基家的邻居,这两个对电影同样热爱的青年在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好朋友,后来又一同进了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学习电影,再后来一起拍摄了大银幕的长片处女作,然后又来到好莱坞,成为了这个电影王国里的最不可忽视的外来力量。在当时的墨西哥,电影非常风靡,曾经有一段时间,高中的男生都在计划着要拍摄纪录片。可谓是出生在电影世家的卢贝兹基也拿起了摄影机跃跃欲试。从学校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了墨西哥的电影电视界工作。只不过,墨西哥的电影业乏善可称,工作机会少之又少。卢贝兹基说,自己只有等到一个摄影师死掉或者是退休了,自己才有可能参与一部电影或者是电视剧的拍摄。
       后来,他和那些毕业即失业的阿方索·卡隆、哈维尔·盖博特、罗德里格·普瑞托和路易斯·艾斯特拉达一起决定自己来拍电影,于是,这便有了那部恐怖片《标记时间》(La Hora Marcada)。
       之后,卢贝兹基和卡隆似乎一夜之间就成熟了。阿方索搞出了自己令人惊艳的长片处女作《爱在歇斯底里时》,而卢贝兹基也完成了自己的大银幕首秀。和影片的黑色幽默以及疯狂、歇斯底里与色欲相比,卢贝兹基的摄影并不令人瞩目,但是卢贝兹基对与广角镜头的精到使用、对于低角度取景与特写镜头的熟稔于心,已经在这部电影中初见端倪了。这种摄影性格,或者说创作习惯会成为卢贝兹基在创作《生命之树》时的主要手段。这样的特质,赋予了马力克的那部大象无形的影片以最为独特的质感。
       让卢贝兹基得到国际性声誉的,是墨西哥老导演阿方索·阿雷奥的《情迷巧克力》。这部精巧、细腻、奇特、略带有魔幻情节的爱情片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大量的好评。影片的摄影精巧而又富有质感,醇厚而甘甜。卢贝兹基在片中用了大量的暗场和黑影,用以突出处在纠葛和不幸中的人们。暗场,造就了视觉上的刺激性和心理层面的不安感。正好和影片的内战背景以及性压抑、情感压抑的情节相称。影片参加了多伦多电影节,让卢贝兹基的名字广为人知。在拍完那部立意不俗的《二十美元》之后,好莱坞抛来了橄榄枝,珍妮·特里普里霍恩当时正准备出演本·斯蒂勒导演的《现实的创痛》,在看了《情迷巧克力》之后很是喜欢,于是便把卢贝兹基推荐给了斯蒂勒。卢贝兹基那个时候英语水平很差,看不懂剧本,更不理解斯蒂勒在片中的那些喜剧元素。不过,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他还是来到了好莱坞。
       卢贝兹基和阿方索·卡隆不仅是邻居、校友、好朋友,更是事业上最为可靠和可信的合作伙伴。他们先后来到好莱坞之后,合作了几部名片,都成为了各自职业生涯里的代表作:《烈爱风云》、《衰仔失乐园》、《人类之子》等等影片都已经成为了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而《地心引力》则无疑把他们的这种合作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衰仔失乐园》是他们的合作中最令人难忘的电影,这部电影脱胎于特吕弗的《朱尔与吉姆》,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两男一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整部影片带有极强的法国新浪潮的特色,有着大段的对白、手持式摄影、突然插入的无意段落和令人茫然的剪辑等等。影片中有很多纪实性摄影风格的镜头,这些镜头零散地散落在电影中,看似“随意潦草”,但却大音希声。通过这些镜头,导演展示的墨西哥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卢贝兹基在这部电影里展示的手持式摄影和纪实性摄影的技巧令人眼前一亮,很多插入的片段性“评注”让人看到了卢贝兹基在用镜头扑捉细微事件上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到了《人类之子》中将会一览无余。
       《人类之子》是一部反乌托邦的科幻片影片,片中涉及到了很多战争、爆炸、动作戏的情节。这就要求摄影师能用纪实性的摄影技巧。卢贝兹基做的非常出色,整部影片几乎全部使用了手提式拍摄,采用了跟拍、追拍和长镜头等等手段,把战场上的现场感营造得呼之欲出。值得一提的是,整部电影的人造光源很少,卢贝兹基使用了大量的现场光、自然光。这并不是传统的低照度摄影,而是一种完全要将影片放在“自然环境”中拍摄的美学诉求。当然,这种暗乎乎、脏兮兮的有着“肮脏美学倾向”的摄影并不是卢贝兹基在影片中的全部,而那种浪漫主义的长镜头才是《人类之子》的最大看点。片中有两个长镜头,一个出现在影片的三分之一处,时长为4分钟,发生在车内;后一个则出现在影片的结尾,约10分钟,是一段激烈的巷战镜头。虽然后者极其震撼,但却缺少“原创性”。而前者虽然场面不大,但是在逼仄空间内的场面调度却让人看到了卢贝兹基那深不见底的水准。更重要的是它的拍摄方式,似乎能给其他摄影师提供一个思路。在这个镜头的拍摄中,卢贝兹基没有亲自操纵摄像机,而是使用了一个由DoggicamSystems开发的拍摄装置。这种机器,不仅能够拍摄车内的所有角度,甚至还可以拍摄车外的360度的场景。更奇妙的是,整个镜头都是用机器遥控拍摄而成的。为了配合拍摄,车辆经过了改装,但是在镜头的结尾之处,摄影机被从车子里移出,10秒钟之内,车子又被恢复成了原样……


关联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关系:完美搭档

《生命之树》工作照,掌机的是导演,旁边站的才是卢贝兹基,会玩斯坦尼康的导演就是霸气……
       是波顿的《断头谷》让泰伦斯·马力克相中了卢贝兹基。在这部哥特味极重的电影中,卢贝兹基创造性地在人工布光的环境中使用了日光片,而不是一般摄影师会选择的灯光片。再辅以滤镜的功效,造成一种阴暗的色差。这种色差,成就了影片的摄影。加上暗色调的布景、时常出现的浓雾,以及波顿最为擅长的哥特造型和惊悚的故事。这使得整部影片影调阴冷、气氛诡秘、感觉慌张忐忑。充分地表达出了波顿需要的那种“哥特味”。这部电影让马力克看到了卢贝兹基在掌握影调上的宏观能力以及操控摄影机的能力,于是,马力克把卢贝兹基叫到自己的剧组,为自己掌镜《新世界》一片。
       泰伦斯·马力克这样的导演,有一点小怪癖。为了自己的美学原则,他向卢贝兹基提出了一些看来并不近情理的要求,譬如全自然光拍摄、手持式摄影、减少斯坦尼康稳定系统的使用等等。所以,在片场,那些布光用的电缆全都被收起,灯具也不见了踪影。这样的拍摄手段带来了一个好处和一个坏处。好处是,因为没有了灯具的限制,穿帮镜头的数量减少,而且演职人员可以专心于拍摄和表演,不会多考虑什么打光的高低和角度问题;而坏处则是,拍摄的时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马力克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办事。如果没有阳光,那他只能去拍摄室内戏。为了要完全达到“自然光”拍摄,剧组在一些道具上做了手脚。在一场室内戏中,为了增强光线,每支蜡烛都被加上了3个烛芯。这种纯粹而又真实的光线被65mm的胶片扑捉,效果看起来震撼人心。
       电影摄影史上很少有摄影师敢于全用烛光来拍摄一场戏,库布里克在拍摄《乱世儿女》中的“烛光戏”的时候,使用了一支“惊天地涕鬼神”的50mm f0.7的普兰娜结构的蔡司镜头。这支镜头是蔡司专门为NASA打造的,用在了探月卫星上。用料、重量和成像都非常了得。随着时代的发展,镜头的成像和质量发展飞速,与老镜头亦不可同日而语。在拍摄《新世界》的时候,卢贝兹基用的就是潘纳维申制作的新款的XL系列的镜头。这系列新镜头,不仅像场巨大,而且在全开光圈和光圈收到f11和f16左右都能保持极为出色的成像,这样就满足了马力克自然光摄影和对影片全深焦摄影的要求。而这部电影的成功,直接促使了他们的第二次合作。
       2011年的金棕榈片《生命之树》不仅是马力克的巅峰,也是卢贝兹基的。更重要的是,它让人们意识到,电影的画面也可以说故事。整部电影没有太明显的故事情节,甚至连人物都是暧昧而模糊的。但是我们却能从那种极为优美、独特的摄影中解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情绪。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卢贝兹基一样使用了自然光摄影——不过他对自然光进行了人工干预——进行了遮挡、反打等操作。他完全使用手持摄影机拍摄,这一切都和《新世界》的拍摄如出一辙。只不过这次,卢贝兹基并没有使用太多的深焦镜头,在很多特写镜头中,他使用了T1.3(f指的是光学通光量,是一个数学概念;而T光圈值则是实际通光量,是一个光学概念)的大光圈镜头来进行拍摄,造成的浅景深令人印象深刻。片中有一个镜头,堪称完美,那是杰西卡·查斯坦站在小路中间,迎着朝阳,一只蝴蝶停在她的手上。然后蝴蝶飞走,镜头一直跟着。有很多人认为,这只蝴蝶是CG制作的,其实这是一只真的蝴蝶。它一直在片场附近打转,最终飞到了杰西卡·查斯坦的手上,并被卢贝兹基拍了下来。
       影片看上去拍摄得随性而自然,一鼓作气,流畅无比。其实,在这背后是卢贝兹基无比伦比的卓绝工作。在《生命之树》中,卢贝兹基拍掉了100万英尺长的柯达胶卷,计算下来,他每天要拍摄掉14000英尺的胶片。而影片的时长只有130分钟。如果去除掉大段的CGI动画,影片的胶片正片比几乎达到了90:1。可以说,这部电影完全是通过艰苦的努力才拍摄出来的。《生命之树》的画面被称为“散文诗式”。这也就是说,画面本身是有文本性的含义与内容的。也就是说,摄影机在卢贝兹基的手里被用成了自来水笔,他并不是用工具来作画,而是用工具来书写。对于他和《生命之树》而言,画面就是文字,拍摄即是书写。

飞翔的《鸟人》
在过去的一年中,卢贝兹基凭借《鸟人》斩获了三项大奖,不可不说拿到手软——
2015年第87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年度大奖
第30届美国独立电影奖最佳摄影


     《鸟人》面世以来在摄影技术方面获得了充分的赞誉,《赫芬顿邮报》评价影片具有“震撼的视觉效果”,《华尔街日报》的用词是“炫目”。尤其是技巧性的长镜头运用使得影片与众不同,这些看上去没有剪辑的长镜头实际上是由几个镜头组成的,影片中最长的镜头长达15分钟,其他的多为10分钟左右。但在摄影师和导演的手中,它连续不断看上去几乎一镜到底。
       这非常考验摄影师的功底,卢贝兹基就经常需要不停地在斯坦尼康和手持摄像机跟拍之间转换,辅以大变焦比的镜头,内外景的转换非常之多,对摄影师的临场应变能力、跟焦能力、对光线的捕捉能力、对空间和位置的感知水准等等要求极高,工作的细致程度相比常规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章来源网络


由大峰传媒和v电影主办的斯托拉罗(VittorioStoraro)电影摄影大师班将在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隆重举行。30年前斯托拉罗先生这位享誉国内外的电影摄影大师在北京故宫和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一起拍摄电影《末代皇帝》,很多目前活跃在一线的著名电影人参与了当时拍摄,可以说那次拍摄整整影响了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的导演与摄影,时隔30年他再次来到北京,将于2015年5月1日至3日在北京电影资料馆举办大师班!


斯托拉罗大师的问候

课程安排

第一天 战争篇
战争片的摄影师该如何进行前期看景筹备
战争片的自然光拍摄探索  
战争片的移动摄影
使用光影色彩元素创作
符号学
光影色彩的戏剧性和心理学
拉片《现代启示录》5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 3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第二天 历史篇
历史片电影摄影的写实与写意
历史片电影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处理
历史片的摄影的叙事和抒情
卡拉瓦乔的画中的光影
利用光与影的关系来展示生命
拉片《赤色分子》54届奥斯卡最佳摄影

第三天 诗史篇
摄影师如何控制大场面
好莱坞电影摄影组如何高效展开工作
诗史片的光线处理的探索和成功经验分享
穿越百年电影摄影之旅
拉片《末代皇帝》6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摄影
报名须知
时间:2015年5月1日-3日(3天)
地点: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
学费:9600元 (4月8日前报名优惠600元)
       VIP :18000元(仅剩5名)
咨询:137 1778 9050(微信)杨老师     

本次课程现场会有同声传译团队进行中英文实时传译,确保各位学员和老师无障碍沟通。   

目前国内著名摄影师赵非已确定出席大师班活动。此外,活动主办方将会邀请更多国内一线摄影大咖参加到此次大师班活动中来,更详细的名单将会在随后的资讯中公布。大峰传媒本着“分享技艺·传递价值”的核心理念,已成功举办过黄岳泰,李屏宾,程小东,潘恒生,Jimmyu等大师课程,搭建电影前辈与年轻从业者交流学习的平台。期待斯托拉罗大师班将成为属于电影摄影师的一次盛会,更期待成为属于全球电影摄影人的嘉年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ilmaker.cn

GMT+8, 2025-1-22 16: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