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峰传媒 于 2015-4-7 10:40 编辑
王昱,著名电影摄影师,曾与中国很多知名导演合作,合作者包括田壮壮、娄烨、贾樟柯、李玉、许鞍华等人。他参与摄影的第一部电影是2000年娄烨的电影《苏州河》。凭借电影《吴清源》,王昱获得2007年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摄影,并获2007年亚太电影大奖(Asia Pacific Screen Awards)最佳摄影奖提名。
主要作品: 2000年 《苏州河》 2001年 《昨天》 2002年 《周渔的火车》 2006年 《吴清源》 2007年 《苹果》 2008年 《二十四城记》 2009年 《狼灾记》 2014年 《黄金时代》
《苏州河》 《紫蝴蝶》
大峰:您凭借电影《吴清源》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提名,您能否谈一下《吴清源》的摄影理念?
我拍这部电影时产生了一个理念,到现在对我来说是影响很大的一件事,田壮壮导演在开拍前找了许多资料,比如介绍吴清源先生的书,吴老先生自己写的散文和一些翻译过来的外文资料等等,这里面有本书是日本记者桐山桂一写的《中的精神》,这本书是吴清源自述,由桐山桂一整理,他跟随吴老先生多年,书中一段文字是有关下棋放子的态度描述,所谓“中的精神”,就是下子取中,不要偏左,不偏右,不偏阳,不偏阴,放子讲究调和,吴老先生说他每放一子都是当下棋盘上最调和的一子,落子时想的不是胜负,而是最恰当最合适的一子,而他的对手考虑的是胜负输赢,可能考虑了很多步,30步50步,但考虑再多终归考虑的是胜负,而吴老先生考虑的是调和,超脱于胜负,这也是很高的哲学或者是从宗教层面上在看这个问题。从我的摄影角度我觉得这句话太精辟了,至今奉为真理和我追求的目标。我拍摄的每一个镜头在调和,和景物、人物、观念调和,接下来每一个镜头在这场戏中调和,每一场戏在整部电影中调和,找到这条路就找到最根本的东西了。在拍《吴清源》中我和吴老先生学到这点,这有多种定义,是一个出发点,是一个世界观或者是一个态度,这是以点带面,反过来以面盖点的想,你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的点,每一件事都有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演员、导演、服装、化妆、道具、光线、色彩、经费、时间等等,你需要找到调和点,你找到你就胜了,你一直找不到就是做的不够好。拍《黄金时代》和许鞍华导演也聊过这点,我觉得每天一起工作能调整到找到这些调和的点,你用这种思维去工作的问题,在每个时间阶段都找到最好处理方法。所以“中的精神”影响到我思维,以及对电影对各种事情的态度。
《吴清源》
大峰:要做到这点需要很多经验积累,有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才能做到您说的状态,对于经验不够丰富的摄影师您觉得应该怎么做?
虽然我们无法预见,但我们可以调整、沟通、转变,比如你可能预见低成本电影,或者压缩的周期,很次的设备,很难沟通的同事,但是你唯一能运用的,让一切调和的点就是你自己,摄影师也是棋盘中的一子,来平衡所有的关系,沟通所有问题,没钱,设备烂这些问题躲不开,你要把自己调整到最佳,不要和不足较劲,要想用什么来弥补缺憾,寻找长处,利用长处。假如剧组没钱,只提供最基本设备,不能想着要再有个摇臂或者斯坦尼康就能拍好,去想办法,用轮椅,用肩扛,放汽车上等办法都可以达到目的。再举个例子,有场戏需要一个长镜头,各种移动设备都有,但拍摄时间只有一小时,我的话会选择肩扛,因为这是最好的方式,肩扛需要的准备时间最少,用10分钟看自然光、调试焦点、和演员模拟配合,剩下50分钟多拍几条,选出最好的,或者几条后期分切剪在一起,得到比较好的组接镜头。但现实很多人纠结于自己想要的画面,花50分钟来准备移动设备,只留10分钟拍摄,刚拍半条没时间了,勉勉强强抢着拍完,戏在仓促中完成,这就是不调和。
《吴清源》
大峰:电影《吴清源》故事主要发生在日本,日本建筑风格的素雅感,人物造型,与您所用的光色单纯、质朴感很搭配。您和田壮壮导演在拍摄之前是如何做画面影调、色调设计的?
其实没有进行特别的设计,在看了大量吴老先生的书和资料之后,能感受到他这个人的内心了,吴老先生是去年过世的,活到100岁,他是一位内心很平静的人,他说自己一生追求两件事,真理和围棋,这部电影拍摄实际上也是在拍这两件事,他内心的感受就是我们要拍摄的影调的感受,我觉得这是内心的一种传递,吴老先生的感受传递给演员,给导演,给摄影,那么我感受到的就是平静,波澜不惊,不是爆发的,惊涛骇浪的,明确的,强烈的,这是一种情感的暗涌,这种情感用我们塑造的影像表现出来。加上日本的景、光线、气氛给人感觉就是这样,日本美术中传统画法是浮世绘,以前没去过那里,想象人家追求的是这种风格,以后有机会到了日本才明白,那的景物,天气,阳光下给人的感受就是浮世绘的感觉,所以在那片土地上生长的人画出来的画就应该是那样。有一次我们绕着富士山看景,大概离富士山保持十多公里的距离,我一直看着富士山,总是那么清楚,后来明白了,为什么浮世绘里总有富士山,因为在东京地区生活总能看到富士山,那里空气透度好,各个角度富士山很清楚。日本景物和天气很成调子,很和谐,在这样的气氛中去表现力量,我觉得是靠画面暗部的力量。
大峰:电影《吴清源》中,吴老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和围棋,这也是电影着重表现的亮点,其中为追求真理加入他玺玉教,那么摄影在表现吴老先生追求真理和追求围棋这两点上有没有不同的表现?
吴老师在天津也参加了红卍字会,他和他哥哥一起参加了很多年,后来到了日本,开始时追随一位西圆寺先生做信仰上的修行,西圆寺先生去世后,他加入玺玉教,他其实寻找的不是信仰而是真理,围棋本身也是一种追求,所以这两点是吴老先生追求人的道和棋的道,实际上两个是重合的,所以片子上影调上没有特别的在真理和围棋上有所区分。只是在特别的段落,比如天照大神,或在海边上,一些仪式性的地方做了不同气氛。
大峰:电影《吴清源》中,主人公在绝望中试图自杀这场戏,光影和全片其他戏差别并不大,一般电影对主人公自杀这种重要的戏份会有特殊处理,您拍这段是怎样考虑的?
实际上这个场景是个外景,这里是一个走廊,拍出来看起来像在封闭的屋子,这场戏是主人公在这里踩着凳子,准备自杀,但没成功,我当时做的是很柔和的月光感觉,用很大的白布反射做出来,因为我觉得演员和场景气氛足了,从摄影上不需要用那么大劲,太突出反而会有画蛇添足的感觉,这个段落最重要的是戏,是演员的表演,布光虽然单纯又很柔,但是柔和中是很有力量的,这里光比相对比其他场戏大,画面暗部完全靠自然反射,没有打灯,这个画面要靠反差做出力量感。 大峰:有一场戏吴老先生和他老师说要放弃自己挚爱围棋,我想对普通人来说要放弃一个坚持几十年的爱好都很难,何况这件事发生在一位毕生追求围棋的人身上,难度可想而知,这场戏在全片中是很重要的,那么摄影在这里有什么特别的处理?
这场戏和其他戏还是挺不一样的,这场戏是个雪景,很多从地面的反射光,场景有一个小天井,做的都是反射光,人物脸上比较白,天空有许多落叶,我记得那天在下雪,可惜拍的时候雪停了,在画面中落着的雪是真的。故事背景是当时主人公处在战争期间,社会很动荡,人物遭遇了一些事情,镜头方面做了一些形式性的处理,增加了不稳定的感觉,有一些镜头推进来加强表演的心情,这在全片是少有的。 大峰:《吴清源》中有一场戏主人公在动荡的时局中处于人生迷茫、困扰的阶段,有一天他忽然收到妻子退出玺玉教重新要和他见面的信,这个事件点在他生命中很重要,这场戏气氛很足,您能否谈一谈摄影设计?
我们当时找到这个海边,画面后面都是海,所以有这样蓝的调子,开始拍完全景大家觉得很好准备收了,后来张震希望再拍个近景,我们就开始跟着他,他自己带着情绪演,太阳已经落山,带着密度拍摄,天很暗,但是密度很适合这场戏,这镜头我印象很深,气氛是我非常喜欢的,本身后面郊外的树和海对当时人物心境很有帮助的。 大峰:退出棋坛仪式这个画面在许多介绍《吴清源》电影的文章中都被选用过,这个场地是开拍前设计好的吗?人物头顶的光比在之前戏里没这么大,您能否讲一讲这场戏的设计?
我记不清是东京还是近江八幡拍的,因为日本很多围棋比赛是在酒店进行的,我们就要求找一个好的酒店房间安排这场戏,电影中之前出现的一些棋比赛有在酒店神社和普通日式住宅中进行的,都是比较典雅的和室或是西式房间,到了这场戏田导就希望找一个不同的空间,后来制片找到这个酒店,然后主创们过去看,实际你看到的场景是在酒店多功能厅,演员坐的位置是多功能厅里的舞台上,我觉得这空间里面只有这个屏风比较漂亮,就安排屏风做背景。布光方面,因为这里快到影片结尾了,需要情绪上的提高,而且故事情节在这里是吴老先生的隐退仪式,布光要有相应的仪式感,就是人物收场做的戏剧性气氛,从人物布局上也能看得出来,两边人物的分布有戏剧性,屏风底部的光是有底灯修饰的,屏风左侧的亮线是反射形成,其实这些都是在调和中,包括棋盘的位置,机位,人物之间等等都在调和中,把这些摆放舒服了。
大峰:《吴清源》电影里主人公处在动荡的年代,他经历了很多影响他的事件,有些事件时间跨度很大,为了让影片讲故事顺畅,有没有在摄影方面去做一些辅助连贯性的设计?
影像会根据故事,根据节奏调整,如果故事紧,我控制影像就根据这个节奏走,让反差,色彩,光影更浓更激烈一些,也会根据人物命运进行调整,比如战争,表现寻找。当时和服装田惠美老师很让我们感动,我们到日本第一次和她见面说剧本,她说给她一周时间她看一看剧本再谈,过了一周后,我印象很深,我们在会议室再次见面,她带了两大包很多的书,她的剧本上密密麻麻夹着各种小条都是笔记,一看就是做事非常认真,那个情形我看着很感动,翻开剧本和她带来各种参考书,还有两个色谱,每种颜色做成窄长条,像我们常用的ROSCO样本,把他们放在桌子上,一个是西洋色谱,另一个是日本的色谱,颜色都很纯,色谱上也是贴满小条,然后她开始根据剧本讲述,根据什么年代和情节她设计的演员服装的感受和设想,后来我们探讨,有一些沟通和小的改变,而在服装上和造型上和田惠美老师给的情绪是很足的,给了这个戏很多的推动和辅助,色彩也是这样,整个影片的色彩反差构图也是根据戏的年代,氛围一点一点连贯和推动的。
《狼灾记》
大峰:电影《狼灾记》开篇战争这一段很震撼,摄影,剪辑都很棒,您能谈谈这段拍摄么?
这段主要是肩扛拍摄,还有变焦的,在摇臂上拍的一些,剪辑的很好,其实这一段是内心的东西,这场戏拍了很多天,比较长时间,这是我最后拍的一部胶片电影,最多时候三台机器拍的,大部分是单机拍摄,创作人员都对想要什么形成了共识,从导演、表演、拍摄到剪辑,这个东西就很自然出来。如果内心没有东西,纯靠即兴也不行,还是内心得有判断、坚持,才有现场即兴创作,这是一个综合能力。主人公走过来这一段,没用灯,实景在当地搭的,纯靠太阳光。下一场戏是我们等的雨,本来那天不是拍这场,因为预测到下雨临时改拍这场,雨下的很大,中间夹着雪,摄影机黑旗上落了一层冰,天气很冷,所以这场戏气氛、质感很厚重。这部电影基本没用什么灯,室内戏碉堡里的戏用了灯,实拍夜景就是篝火那场戏,其他夜景都是日拍夜。
大峰:《狼灾记》的服装也是和田惠美老师负责的?
是的,秦朝士兵的铠甲在阳光下,之前在北京时试装没那么深切的感受,没觉得铠甲有多大冲击力,但当到了新疆强烈的阳光下完全不同,我特别开心,因为和田老师设计的衣服在阳光底下,或者在阴天冷的蓝色光线下,服装的反光率和色度还有偏冷偏暖的调子特别漂亮,服装其实没有用多特殊的材料,因为要节约经费,皮质的地方不是真皮,是一种合成材料,但是这种材料拿捏是非常精巧的,金属和皮之间的对比很漂亮,有了这么好的服装,能帮助你的影像的质感与力量,反之,要是服装不好,摄影师使不上劲,电影创作总有一种化学反应在里面。
大峰:《狼灾记》中许多大场面取景都很漂亮,人物在景中移动气氛很足,看景时花费了很多功夫吗?
这个片子的景是我特别喜欢的,也特别巧,我当时在北影讲课,上完课正好赶上食堂门口有人地摊卖书,我就翻着看画册,好像是在05年,正好看见一本我非常喜欢的画册,拿给田导看,紧接着让人联系画册作者,之后我们在北京见了面,问了景的一些情况这才有了电影中的景色。拍摄时所有的外景地离剧组驻地最长用一个半小时,到主场景只需要半小时,有时候中午还能回宾馆休息睡个觉,因为顶光没发拍,而且新疆黑的晚,九点十点才黑。
大峰:《狼灾记》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戏是重点,这场表现两个人爱情的戏是怎么设计布光的?
这场气氛比较浓,整场戏都是在北影厂特技棚里拍的,我们希望拍出冬天在新疆石头房子里的气氛,在景上下了很多功夫,石头、青苔、草房等等都是真的,运来到棚里,布光方面除了地上的火光,屋里基本没有灯,都在天上,没有直射光,全是用反光板反下来,所有冷光都是从天上,靠调反光板角度、亮度控制,我们现在看的是DVD版,实际画面比这个暗一些。
《狼灾记》
大峰:《狼灾记》这部电影里哪些镜头您觉得还可以加强?
特效部分我不满意,因为费用的原因,没达到我的预期。拍这场戏时,我们到拍摄地那会雪已经化了,那年赶上暖冬,地上的雪都是后铺的,最难的可能就是这件事,画面里下的雪是特效做的,找的一家国内公司,后期反复了无数次最后结果还不好,天空飘雪合成的感觉不真实。
大峰:《黄金时代》里角色很多,主人公生命中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配角出现,摄影方面有没有针对不同角色做不同设计?
实际上我是根据几个故事发生的地点进行设计,东北、山西、西安、湖北、重庆、上海、香港,按照萧红所处不同的阶段在影调上有一些变化,在色彩和反差上对戏做一些烘托,帮助整个段落情绪抒发出来。
《黄金时代》拍摄现场
大峰:影片开始部分萧红在东北这段是如何设计的?
东北部分影调偏冷一些,毕竟故事在哈尔滨发生,而色彩其实比较浓,和许导在拍摄中发现哈尔滨是很有色彩的一个地方,当年很洋气,有白俄,犹太人,受他们影响那里人着装都是很洋的,所以根据这些拍出来不是给人单一冷的感觉,还是很丰富的。基于这点,我后来把香港部分进行了类似的处理,色彩也是比较饱和,而萧红本人的造型在发展中有些变化,开始时她造型比较淡,但是她有青春感,气色给人有朝气,有力量,后来到了香港部分,服装,环境都是很强的颜色,但是人已经接近尾声,快到生命尽头了,她的妆要显得气色比较惨,体现一个轮回,一个呼应,让她感受到不同的气氛给出的力量。
大峰:在萧红、萧军接触鲁迅先生那一段是他们人生中最开心的阶段,这段光影偏暖,您能否谈一谈这段设计?
整个上海部分是比较金色的,所谓黄金时代就扣在上海部分,摄影方面给的是一个相对黄金的调子,就是比较暖一些的感觉,放在全片中看,这是相对的,人物相对前后在上海部分体现一些微妙的心境变化,并不是整体纯金色,特别夸张明显,场景中很多光是暖的是金色的,有些高光部分是柔化的,这是一种感受,但是不强调,这是许导要的一个分寸,不张扬画面,不是说人物的脸要特别突出。许导的经验非常丰富,手法和分寸把握很准,在筹备期,配光期我们都讨论过,要整体把握微妙。
《黄金时代》
大峰:您能否就某场戏说一下,比如说一场在上海阶段您个人比较喜欢的戏。
好的,比如萧红、萧军第一次见到鲁迅这场,也是我们第一次拍王志文演的鲁迅这个人物出现。整个画面有金色的成分,但不是满画面的,而是局部的,有些象征的元素,微妙的表达。这场戏我个人很喜欢,他们两个去找鲁迅,透过玻璃和鲁迅打招呼,整体运动和气氛,演员感觉特别好,他们俩走过去,鲁迅回头的这个点,感觉很好。
大峰:山西部分在全片中比重大,您能否谈一谈这段影像处理?
山西光影反差很大,颜色比较饱和,也是为了给人一个强烈的感觉,有一个冻冰的黄河是我很喜欢的镜头,这场戏是主人公们投入到革命中去,坐火车到革命根据地,用这些冰冻的镜头,一下把环境转换过去了,黄河实际上是在我们拍摄的场景下面,我们去看景时见到冰冻的黄河凌汛,巨大的冰块从上游冲下来,给我很大震撼,场面非常有力量,当时我觉得这个可以作为转场用,然后我们架上摇臂,找了很多运动方式,后来拍了这个画面。
大峰:从您个人角度来说,您比较欣赏什么样的演员,您如何看待摄影与演员之间的配合? 《黄金时代》
表演最高的水平是不留痕迹,从心里发出来的,演员的内心与角色的内心达到一个平衡,表演是没有痕迹的,眼神、行为、举止完全是角色人物爆发出来的,我拍《黄金时代》时也和汤唯聊过这件事,你在互相配合中,演员如何展现出电影角色的本来面目,摄影师拍到的画面才能展现真正的电影,如果演员不是剧中人物,附加了许多表演,明显的处理,有做作感,和一些不处于人物状态下的东西,或演员本身个人的惯性的东西,那拍出来的画面一定会减分。就像与人共舞,对方踩了你的脚,一个人没在点上,你要凑合对方,或者对方凑合你,那舞跳不好。尤其对于新搭档,与没磨合过的人,那需要摄影师与对方进行良好沟通,重要的是把自己这个棋子怎么放,如何去调和这件事,大家在音乐中共同找这个点,能很好把舞跳下来,每个电影都有自身风格,那么大家都按对应风格跳下来,那这个戏就对了。
大峰:您经常看绘画作品帮助自己提高摄影功力么?
原来看的多,现在少一些了,也在不同地点去看,比如旅游时,工作时,还看许多画册,以前看了很多国画,经常骑车去炎黄艺术馆,美术馆,每个展览有自己的主题,有时是宋代的,有时是清代,展出的画很多,中午看不完,吃完饭就在里面找个地方睡午觉,醒来接着看,可以说在闲着的时候,看了很多各种门类的画作。
大峰:您如何理解摄影师在剧组中所处的角色位置?
摄影速度快可以节约出时间给导演、给演员,让他们更好去试戏,这就是摄影这个棋子放在什么位置,让全组更好运转。这次拍戏我认识到,如果全组是一辆车的话,摄影是变速箱,导演是发动机,制片是油箱,磨合运转控制速度的其实是摄影师,你需要和大家去协调,用你的档位去转换他,有时候可能给油猛了,有时候油箱满,有时候空,摄影师实际上要有各个部门的思路,所有事情各种角度要考虑,这个变速箱换挡才能做到调和。
大峰:您获得过最好的专业建议是什么?
田壮壮导演说过“电影插上电就有影”和“没有接不上的电影”这两句话,说着简单还有点像笑话,但是仔细想不是笑话。其实是告诉我不要陷在坑里,有些人对电影过于认真,执着,容易在现场浪费很多时间,,因为某个镜头,或摄影和焦点等等懊恼,实际上拍电影是整体的工作,大家能运转一起工作是最重要的,不要因为某个方面没达到自己要求而悔恨懊恼,甚至停滞不前。另外有一句话是一位记者采访吴清源,他自问自答说“围棋有什么意义?你说他毫无意义,简单一黑一白子的摆放,他就无意义,你要说他有意义,他又充斥全然的意义,这就代表阴阳,就代表整个世界。这对我理解电影,和我的人生观都有影响。如果你拍电影就是当完成例行公事,那就无意义,在这两极一旦做成无意义,那就完了,有了情感才有意义,拍电影需要电影工作者把情感注入到镜头中去,那出来的画面就有意义,就有美感,才打动人。
由大峰传媒和v电影主办的斯托拉罗(VittorioStoraro)电影摄影大师班将在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隆重举行。30年前斯托拉罗先生这位享誉国内外的电影摄影大师在北京故宫和著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一起拍摄电影《末代皇帝》,很多目前活跃在一线的著名电影人参与了当时拍摄,可以说那次拍摄整整影响了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的导演与摄影,时隔30年他再次来到北京,将于2015年5月1日至3日在北京电影资料馆举办大师班!
斯托拉罗大师的问候
课程安排第一天 战争篇 战争片的摄影师该如何进行前期看景筹备 战争片的自然光拍摄探索 战争片的移动摄影 使用光影色彩元素创作 符号学 光影色彩的戏剧性和心理学 拉片《现代启示录》5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 3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第二天 历史篇 历史片电影摄影的写实与写意 历史片电影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处理 历史片的摄影的叙事和抒情 卡拉瓦乔的画中的光影 利用光与影的关系来展示生命 拉片《赤色分子》54届奥斯卡最佳摄影
第三天 诗史篇 摄影师如何控制大场面 好莱坞电影摄影组如何高效展开工作 诗史片的光线处理的探索和成功经验分享 穿越百年电影摄影之旅 拉片《末代皇帝》6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摄影 报名须知时间:2015年5月1日-3日(3天) 地点: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 学费:学生:5800元(仅限10个名额,优先报名,提前选座) 标准:9600元 (4月8日前报名优惠600元) VIP :18000元(仅剩5名) 咨询:137 1778 9050(微信)杨老师 134 0100 5533(微信)王老师 本次课程现场会有同声传译团队进行中英文实时传译,确保各位学员和老师无障碍沟通。
目前国内著名摄影师赵非已确定出席大师班活动。此外,活动主办方将会邀请更多国内一线摄影大咖参加到此次大师班活动中来,更详细的名单将会在随后的资讯中公布。大峰传媒本着“分享技艺·传递价值”的核心理念,已成功举办过黄岳泰,李屏宾,程小东,潘恒生,Jimmyu等大师课程,搭建电影前辈与年轻从业者交流学习的平台。期待斯托拉罗大师班将成为属于电影摄影师的一次盛会,更期待成为属于全球电影摄影人的嘉年华。
在线报名请点击:http://www.movie1895.cn/contents/masterclass/41/4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