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27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9-5-15
认证会员
- 注册时间
- 2009-5-15
|
楼主首帖所言,的确有不严谨的地方。
大家在讨论“过曝”时,纠结的有两点:
第一,以什么为基准定义“过曝”(查漏补缺所言)?
第二,究竟是眼睛在显示屏幕上观察到的没有层次,还是记录的数据中已经完全没有层次了(完全死白)?
我们平常说的能拉回,一般都是以“眼睛观察显示屏幕,发现没有层次变化了”。但是很有可能是显示屏幕并不准确,无法真实还原高光部分。即使是传统的709所见即所得摄像机拍摄的高光部分,我们在未校准的计算机屏幕或监视器上,也可以观察到亮部找回层次的现象。
即使是经过精确校准的监视器,看到亮部确实没有层次了,但是拿到的素材的确已经记录下高光部分层次变化的数据,经过非编软件或调色软件对高光部分进行修整(或者叫解释,从log或RAW转换到常用的709),我们才能在监视器上观察到这部分亮部的层次。
A7S的log,我个人认为目前还不完善,只能做一下试验。可能需要固件升级后才实用化。
A7S相对于其他单反、无反,宽容度的确有所提升,即使非log素材,更多的用家在非校准屏幕上观察到亮部被“拉回”的现象。
我上周简单对比了GH4和A7S输出的4K信号,HDMI接入65英寸索尼电视机。在两机的标准模式下,A7S的暗部层次和亮部层次比GH4都要更丰富。
题外话:室内光线下,GH4的ISO200下(好像最低是200),画面中灰部分已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彩色噪点(颗粒也较粗大),这个让我有点吃惊。A7S在4K输出模式下,ISO800下暗部才会出现可见细密的噪点,并且噪点是非彩色的。
我也对比了AX100。同光线下,AX100的0dB和GH4的ISO200画质相似。这两台机器成像器件面积相似,GH4虽然是4/3英寸,但是4K拍摄模式未使用整个CMOS像素,估计成像面积与AX100的1英寸大致相当。
因此,如果说可比性,AX100和GH4可比性更高,相似的成像面积,并且都可以机内记录4K(AX100是60Mbps,GH4是100Mp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