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乘客》登上ALEXA
“我是习惯于拍胶片的,使用ALEXA时候感觉是在用摄影机,而不是在搞技术。”
—— 摄影师安格斯·赫斯顿
《最后的乘客》(Last Passenger)是英国编剧兼导演奥米德·努辛(Omid Nooshin)的长片处女作。这部低成本的惊险片在谢珀顿摄影棚(Shepperton Studios)仅花了26天拍摄而成。全片故事发生在一列夜间行驶的火车上,于是摄制组使用了两节真正的火车车厢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道格里·斯科特(DougrayScott)带领一群乘客竭尽全部智慧,与一名隐形的狂人斗智斗勇,在火车到达铁路终点前使火车停下。由于4:3的机型暂时不可用,因此摄影师安格斯·赫斯顿(Charles Husdon)使用旧款变形镜头配合16:9的ALEXA,以ProRes格式进行录制。他证明了要在大银幕上实现经典的电影画面风貌,分辨率并非关键的因素。现在赫斯顿接受了ARRI专访,讲述了他的拍摄体验。
您和奥米德为何选用ALEXA来拍摄《最后的乘客》?
当奥米德在构思这部影片时,他希望使用35 mm胶片来拍,但是首次拍片让我们看到了现实情况。如果我们用胶片来拍,就不得不遵守某些规则,例如只能拍三条,那会让导演和制片退居二线的位置。自然而然的,数字拍摄成为了我们的选择。我开始寻找适当的摄影机,我最熟悉的也是ALEXA。与其他数字摄影机相比,我也更喜欢它的外观和感觉。我是习惯于拍胶片的,使用ALEXA时候感觉是在用摄影机,而不是在搞技术。
在16:9的ProRes画面中加上变形镜头再进行裁切,您是如何产生这样的想法的?
在我加入剧组之前,他们就认为成本不足以拍摄ARRIRAW。我坚持说一定要做试片,看看中间片环节能走到什么程度。我的理论时只要你还在你创作工具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能够创作出给人强烈冲击的画面,分辨率就没有那么重要。我们非常希望能够以变形镜头,使用胶片拍摄。最终我们使用2倍的变形镜头配合16:9的影像传感器拍摄,因为那时候还没有4:3的ALEXA型号。在16:9感光芯片上获得2.35:1的比例,常规的做法是使用球面的镜头,然后切掉画面的上下部分。而使用2倍的变形镜头会得到一个变形的画面,比例是32:9,但是我们要切掉影像的左右两部分。相比对球面镜头画面的裁切,这样的裁切损失要小一些。
现在4K刚刚开始,大家都对超高清(UltraHD)充满兴趣,而我们的片子分辨率还不足全高清(由于裁切了16:9感光芯片,分辨率只有1.4K左右),色彩模式是Log C。我们试片的结果非常不错。事实上,我用的是XtalEpress变形镜头,它们实际上是30年代的库克镜头的设计,被重新打造成了变形镜头,这些镜头让画面的质量进一步的下降。这些镜头有一点不着边际,在锐度和色彩匹配程度上没有两颗镜头是完全相同的。但它们的特性——尤其是对我和对奥米德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变形镜片在前面,因此它们的眩光也很尤其漂亮。
这些老款镜头的眩光等特性很难控制吗?
在荧光灯的环境下——这也是火车二等座典型的环境——暗部总是感觉混沌不清,除非你能恰当地用黑旗把这些镜头的杂散光遮掉,否则它们都会散进镜头里。现在我们有了数字中间片系统,这些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你只需要加一点反差就可以了,有时我们会把玩一下。我们还喜欢的另外一点是当光源在画面内的时候,由于镜头的柔化作用,它们会显得更大一些。再加上ALEXA处理极度高光的能力,例如画面内的灯泡,是非常柔和的。我们还一直都用黑柔(Black Promist)滤镜,让高光看上去更加朦胧,让我们业已不足高清的画面更加“烂”一些。
您是否使用查色表,或者更传统的摄影机上的效果手段?
是的。在看过我们首次试片的结果后,我们将火车的墙壁漆成暗色,来让座位分离开来,还有其他各种手段来创造画面深度。之后我们进行了第二轮试片,之后在茉莉奈儿公司(Molinare)进行调色,花了半天时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画面风格,然后我们用这个画面创建了3D LUT查色表。我们的预算不足以在现场使用经过查色表校准的监视器,因此我们用了一台Blackmagic HDLinkPro,这上面可以加上3D LUT查色表。我们将LogC信号发送到这台Blackmagic的小盒子中,就能在所有的监视器上看到经过查色表调整的画面了,还有我在机上的监视器也可以。因此我能够在摄影机旁,无需查色表而调色。
我们的预算不足以雇一个在现场的数字影像工程师。但是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们的时间紧迫,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能说明在拍摄前的准备创作工作要做足,因为在实际拍摄时可能就想不出这么多的点子,只想赶紧拍完,赶上进度。所以我们是在开拍前的几周就确定了想要的画面风格。
拍摄时车窗外用了传统的背景放映而不是绿屏。这对摄影工作有怎样的帮助?
我认为帮助很大。如果我们用了绿屏,那么构图时可能就自然地忽略了它的存在,因为它实在是太难看了。但是在窗外有真正的风景影像,我就能看到窗外移动的灯光,会有一种速度感。我们还有雨滴和窗户上的防反光贴膜,这些水滴还会与窗外的灯光产生作用,这是你拍摄绿屏时永远不能得到的。另外一点就是如果拍绿屏,那么就会有一个特效师,他会让特效看起来尽可能的完美,然后画面的重心似乎一下子就转移到了车窗外面,而不是里面。在现场做到真实的效果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整体的画面,它帮助了演员表演,同样也帮助了画面。
现在回过头来看,您是否感觉ALEXA的性价比很高?
说实话这是最经济的选择了。我们当然也可以选择某款4K的摄影机,但是这样的话就需要面对庞大的数据量,那样的话成本太高了,而我们在现场甚至没有数字影像工程师。有些人说这样的片子用数码单反相机来拍就足够了,但是我希望这部片子能够更有技巧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奥米德选择我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会带着相机到处乱拍,而是因为他看到我的作品都是经过一些思考的。并且他的审美来自于对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希区柯克作品的热爱。他希望能够拍一部像样子的电影。
拍这部片子不算容易。实际上还是比较难的,成本上很紧张,每天还要在这列火车上呆12小时。大家的神经都很紧张,大家还都得了感冒。我还决定使用真实的火光来照明,因此最后一周都没有用灯,每个人都是一鼻子灰。经过这些考验之后你真的不知道这些画面到底是怎样的。但是在看过数字和胶片拷贝放映之后,《最后的乘客》的画面真的是出色极了。
官方微信:ARRI_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