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5213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12-7-8
会员
- 注册时间
- 2012-7-8
|
此片应该是侯导去年《把钱拿来》之后就打算拍的那个吧?忘记了因为什么没拍,却在这次用上了,恭喜恭喜!
看后略有感触,斗胆评论一番,不妥之处,万望侯导见谅。
一、“黄金时代”
初看片名《黄金时代》,首先想到的是王小波的小说,由此联想到侯导似乎要回归“荒诞”的路子。但欣赏之后才发现,虽然侯导在影片节奏上一如既往,但故事风格却已经转型。虽然故事不似王小波《黄金时代》那般荒诞,但“黄金时代”四字却是一般的讽刺。王之“黄金时代”,是一个荒诞的时代;到了侯处,则是“肉欲过盛”的时代。女王、出轨、出柜,接二连三出现在短短三分钟内。笔者妄自揣测,若是任由侯导天马行空,只怕家暴、伦理甚至更争议的话题都会在本片中表现出来。
《神曲》中列出七宗罪:好色——过分爱慕;暴食——过度贪图逸乐;贪婪——过度热衷于寻求金钱或权力上的优越;懒惰——懒惰及浪费时间;愤怒——过于憎恨引起的邪恶的感觉;妒忌——对自己资产的喜爱变质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拥有者的欲望;傲慢——过度爱好自己。
“七宗罪”无不是人因“过”而失去本来,而侯导要描绘的“黄金时代”或许也是什么东西“过”盛了吧?
二、卓别林与《罗生门》
在侯导的《黄金时代》中,两种最突出的模仿就是卓别林和黑泽明了。首先,侯导模仿默片时代卓别林的喜剧,没有台词,以字幕引出关键性的转折,以音乐来为影片打节奏。其次,故事结构模仿黑泽明的经典影片《罗生门》,一个故事,三个人物,不同版本,真真假假,令人反复回味最终焕然大悟。
侯导把《罗生门》的故事结构放在卓别林的电影类型中,却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一点,不失为大胆的尝试。
三、人人皆有不足
1、让观众意识到。
短片《黄金时代》中,三位主角的服装在每一此讲述的故事里均有不同。尤其是“广场遭遇”一场,相同角度入画,但服装各次不同,人物神态也有差异,这些应该是导演设计的“符号”。但遗憾的是,很难说有几个关注能注意到这些细节。不是观众的欣赏水平不够高,而是画面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不够。符号不一定要像《英雄》中每次都改变画面的主体色调,也不一定像《名侦探柯南》中那样高呼“真相永远只有一个”。电影中的符号可以是很不经意的,但一定让观众意识到什么,“零零露珠一点,波影满池塘”。看《活着》,或许很多观众不知道刺刀挑起皮影是什么意思,但却都意识到了“不平常”。
2、创新需要有机融合。
创新不是创造,往往是将两种原有的素材各取一点,便产生了“化学反应”。但化学反应也经常产生不如人意的效果。笔者不敢说卓别林与黑泽明融合不能产生好电影,但本片却似乎有些“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不是本片不好看,只是融合得有些不尽如人意。或许在今后的尝试中能够改善,在此特别表达个人对侯导的支持!
3、模仿要抓住关键点。
卓别林的喜剧在故事上讽刺、荒诞,在表演上夸张、到位。《罗生门》的剧情严丝合缝,层层深入。笔者个人认为,这些是模仿二者时的关键。在卓别林的戏剧中,人可以在机器的齿轮之间游走,还可以坐在翻转的战斗机机舱里却不掉下来;再看卓别林的表演,他可以在舞台上游刃有余的歌舞,还可以在悬崖似的二楼边缘悠闲的滑旱冰,其表演功力可见一斑。《罗生门》也不仅仅是把一个故事讲述三遍而已,整部电影史以局外人的视角逐步追踪出事情的真相,因而才能引人入胜。但遗憾的是,《黄金时代》对二者的模仿有形无神,难免相形见绌。但同样,期待侯导在今后的作品中能够不断进步。
与侯导以许久未见,不知近况可好。以我之了解,侯导是一个行动派,是一个敢于尝试、敢于冒险的导演。如若不弃,期待未来与侯导再次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