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楼上的鼓励!
咱们继续吧:
3、拍摄
实际拍摄包含的内容非常多,而且错综复杂,这不是危言耸听,我职业是广告公司干制片的。平时一个组起板就是50人。分工相当明细。
我会把拍摄的工作分成两个类型:一个是专注于制造内容,即creative;一个是专注于执行内容,即executive。前者包括策划、编剧、后期剪辑;后面包括制片、摄影、灯光、美术、服化、后期特效等等。
这其中会有交集,我想一个又有创造力、又懂执行力的编剧,或者执行力强、又很有创意的摄影,他们都应该是业界很厉害的人。当然,只专注在一个方面,也不妨碍你成为业界的高手,比如我见过不少摄影师,拍完就走了,过TC基本就不跟了,但是他们有的很厉害。
而电影导演的工作必须跨越这两者,这是导演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明白这两个概念很重要,这决定你未来要努力专注的方向。他们在市场上对应的价格也不同,广告片导演的费用一般是6w/拍摄天,摄影师1-1.5w,灯光师8k,美术8k,服化4k,执行制片4k,后期特效8k/班,调色2k/小时等等,这些都是业界做得不错的费用情况,电影电视圈我没呆过,所以不太清楚,但是我会知道,电影电视有版权,复制产生的利益,我想在这么多工种当中,只有做creative的编剧和导演能有权享受到吧。 开场白讲了这么多,我希望大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天份,去开发适合自己的工作。要想达到金字塔的顶端,比如编剧和导演,他们最终得到的利益多,相应他们积累和付出也多,不是一两年能速成的。
回到我自己这个片子,我没有钱,所以请不起摄影、灯光、美术,那只能我自己做了。 而摄影、灯光还真没啥好分享的,都是在广告公司积累的相关经验,因为这个片子要照顾的东西很多,所以我只能做保守点,镜头中规中矩,灯光把人轮廓钩出来就行,情绪和氛围的东西,基本没下功夫,论坛里关于这几个方面的版块都很活跃,在此不赘述。 我分享两点:1、镜头调度;2、拍摄顺序。前者是艺术的策略;后者是执行的策略。 1、镜头调度。时间比较紧,我没有分镜画storyboard,之前心里一直在打鼓,因为没有分镜是很冒风险的一件事,现场很难集中精力去思考合适的机位,不过我后来想到一个之前学习的方法,请看图: 注意右边的标线,它能清楚提醒你拍过哪些镜头(覆盖的),漏掉哪些镜头(未覆盖的),这需要你的剧本是采用标准格式,不然就不能一目了然了。国外的人一直把这个过程叫coverage。我现在才明白。 具体怎么cover呢?你不可能让演员从头演到尾,然后换个机位再从头演到尾。 原则是你对剧本的熟悉。 保险的做法,1、我们都知道,从中景介绍人物环境开始,然后带关系的近景,然后分离的近景或特写甚至大特,镜头越近,人物投射的主观情绪越强烈,相应,环境也就越少,这些都根据你剧本的戏点或情节点或关键点或转折点等等,来决定,不一定每个人物都来一下,看你作为创作者关注点在哪里。一个take的起点和落点,取决于镜头内人物的动作。这些镜头拍完,你会发现剧本的内容你都cover掉了,也就是说,供剪辑的基本素材有了,也就是说起码供叙事的镜头有了;2、在前面的基础上,你可以增加一些情境的东西,比如,空镜,人物的停顿,完全抒情的镜头,这个得看导演和摄影师的修养了。 我只做到1,还漏了2个镜头。 这个工作也需要长年积累。多拍就会有心得。同时多看电影,尤其是带花絮的光碟,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现在动作大片为了确保最大限度记录拍摄信息,镜头调度都是动用10台以上机器同时拍,像拍现场活动一样。我昨天刚好看了《Crank2》花絮,里面小dv用了20台,导演踩滑轮来拍,真的很有创意。 2、拍摄顺序。 为了提高拍摄效率,多场景,我们按场景制定拍摄顺序,单个场景内,我们按光位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制定拍摄顺序,因为调整灯光是最耗时间的。我这个片属于后者。 片子有两个空间,一个沙发区,一个门口区,这两个区分别有两个拍摄方向,所以,我就分4个基本光位来制定拍摄顺序。这个看片子就能一目了然。
总的来讲,拍摄是一个效率考量和艺术考量并存的过程。学会使用合适的方法去把工作化繁为简是必要的。 完美不一定始终都适用,当为了一个镜头反复纠结时,也应该想到,超时意味着should pay more money。 也许,电影就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缺陷就是它迷人的地方之一。
拍摄的学问有很多,与大家共勉。
补充内容 (2012-7-24 11:12):
美术写错了,2-2.5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