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MOVCAM铁头官方网店
查看: 112|回复: 0

[ARRI新闻] ARRI参加《何以中国》交流分享沙龙

[复制链接]

795

主题

824

帖子

56

精华

机构会员

ARRI中国官方

注册时间
2013-5-13
发表于 2024-5-31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1.jpg

5月21日晚,第十期传媒科普文艺沙龙—纪录片《何以中国》交流分享会在传媒博物馆二层圆形报告厅成功举办。传媒博物馆副馆长牛慧清教授主持本期沙龙。

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姜怀兵,《何以中国》总导演干超,《现代传播》副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潘可武,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韩飞,中国新影集团导演、北京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以及我校15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沙龙活动并现场体验ARRI 中国最新技术和产品。

002.jpg

首先,陈宏副会长代表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对传媒博物馆对本次活动的精心组织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何以中国》主创团队的辛勤努力表示真诚敬意、对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表示热烈欢迎。

003.jpg

接下来,总导演干超以《考古学与纪录片的一次共创实践》为题,围绕着本部纪录片的创意来源、叙事策略、复原古代社会的美学追求以及如何通过考古实物讲好中华文明探源故事等问题与中传师生展开交流。他认为本片最大的特点是考古界学术知识的融合,大概有一百多位中国一线的考古学家作为学术顾问深度参与并助力整个纪录片从前期调研、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顺利进行。

004.jpg

在专家现场点评交流环节,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首先对这部纪录片进行点评:他认为这部纪录片画面精美、具有电影版的质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堪称史诗般的巨作。其一,从叙事来讲,大胆选择倒叙形式,先抛出答案,再讲解答题思路。第二,虚实相互赋能,以考古学之真和剧情演绎艺术之美编织出⼀部中华⽂明探源的史诗巨作。220处复原场景的情景再现和230多个博物馆等点位交互出场,相互交融,丝毫没有违和感。考古之真符合历史真实,理性真实、剧情化演绎极为考究、在上百位考古历史学家的指导下,以考古遗址和文物为过硬的参照依据,结合相关历史资料进行影视复原建构,做到“每一幕都有出处”。其三,以物透⼈,普通人物开始进入历史细节,考古为我们展也展示了一个不曾见于历史文献记载,辽阔、生动的基层社会,并“活化”了一个个普通人的生命体验。

005.jpg

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副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潘可武认为:这部纪录片将考古学和纪录片融合在一起,是一种导演隐藏主体性,突出考古专家的主体性以及文物的自我言说的探索和实验。在人物选择上遵循“以物透⼈”的原则,在文物里遇见历史中的人,一方面,考古发现呈现了历史中的大人物、大事件,让今天的人们得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国家治理、社会制度、城市规划建设、高级制造技艺等方面的内涵;但是普通士兵、普通吏卒等也走入纪录片,完成国家相册和家庭相册叠加,让穿越万年和千年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带着烟火气,让文明可感可触。第二,在对普通人的呈现上,以“我在场”来处理这些文物,文物是从原来所处的社会场景中被剥离出来,处于一种较为孤立、静态的情境,观众更多地是观赏文物的物理性和审美性,但是未必能触及它所在的族群、社会,以及蕴含的时空流变。再次,片中许多人物由于有了人物的关系、人物的情感,并跨越时空通过文物的出土而重新被解读,不仅叙事结构完整紧凑,同时具有电影的质感--探索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时代,生与死,命运的偶然性等原型故事;在情景再现和纪实镜头的处理上,在虚构与现实之间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使得片子不仅具有了档案价值,更具备了极强的审美价值。

006.jpg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韩飞认为:《何以中国》探讨的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持续发展”的叙事母题,缕析中国从多元到一体再到一统的文明脉络。其中,“何以”代表一种关于文明探源的逻辑叙事。《何以中国》从“秦汉”倒叙,分八集展开,既有时间大脉络,也有空间呈现,从区域的点点星火到熠熠生辉的华夏文明版图。

在交流环节、师生围绕着文案写作、旁白配音、影像摄制情景再现以及如何平衡创作与考古专家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逐一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007.jpg

在活动的尾声,牛慧清副馆长指出:未来传媒博物馆将与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进行深度合作,持续选择更多更精彩的优秀纪录片走进校园,让更多优秀的纪录片可以第一时间与师生见面,让主创与大家零距离交流创意灵感和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美学表达等方面的内容,期待通过这样的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师生,服务于纪录片的学习、服务纪录片行业高质量发展。

008.jpg

最后,由ARRI中国为我们带来关于纪录片拍摄及机器使用的干货分享。ARRI摄影机产品经理郝健晖表示,非常感谢主创团队使用ARRI的ALEXA Mini和SP镜头进行创作。同时,ARRI最新ALEXA 35也面世良久,这台摄影机人体工学性能优秀,会成为摄影指导和掌机摄影师的心头好。它很好地平衡了各种需求,这是我们从以往的产品中学到的经验,它的附件接口齐全,ARRI重点优化了其重量、尺寸和连接便利性,摄影师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摄影机架在肩头,或是置于脚架上、TRINITY上,或是摇臂上。它是一台几乎全能,又足够小巧的摄影机。非常适合包括纪录片在内的任何题材的拍摄,希望未来同学们可以用它们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本次交流分享会沙龙由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与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支持,ARRI中国协办。这也是传媒博物馆第十期科普文化艺术沙龙。

00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ilmaker.cn ( 桂ICP备16000355号-1 )

GMT+8, 2024-6-26 12: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