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7148
- 阅读权限
- 100
- 公司
- Blackmagic Design
- 注册时间
- 2015-1-8
机构会员
BlackmagicDesign官方新闻
- 注册时间
- 2015-1-8
|
之前我们给大家看过北电大二同学们的作业《消逝风雨中》,今天我们来分享一部中国传媒大学同学们的作业《坏学生》。
该片在今年1月8号上传到B站,截止到现在播放量已到114.5万。影片采用DaVinci Resolve剪辑和调色。我们请本片导演,来自中传17级导演系的厅厅同学聊了聊他们的创作。
Q:为什么决定拍《坏学生》这部片子,灵感来源于哪里?
A: 我们这个短片就是大三《导演创作》这门课的结课结业,这门课就是一个学期要拍摄4个五分钟内的短片作业,分别是90s长镜头、细节短片、悬念短片和结构短片,都是限时3个星期左右完成从前期剧本到现场拍摄再到后期制作的整个流程。《坏学生》就是最后一个结构作业的成品,结构短片就是要求五分钟内故事非线性讲述,要结合前面细节和悬念的手法,还有一些奇奇怪怪不明觉厉的小要求。
《坏学生》导演厅厅
写这个剧本的时候很头秃,不知道什么样的故事能在五分钟内既要完成作业要求,又能够完成我的自我表达。然后当时又有时间限制,五天左右就要写完这个剧本,不然拍摄和后期就会来不及,想不出来的时候正好去看了《少年的你》,我个人很喜欢这个片子,发现好像青春校园的片子现阶段可实现性比较强,场地,演员,美术这些比其他题材好准备一些。其次,在我当时那个阶段就对偏见这个事情比较有感触,也就是人心中的成见和大多数时候对事物表面的快速评判。然后我就塑造了这样一个女主,利用这样的偏见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裹着校园暴力的外壳,本身的主题并不是校园暴力。
Q:你们的团队是怎么组成的?
A: 团队都是中传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是我上大学三年来长期合作的非常认真又团结的学生团队。这个团队中有我的同级同学,来自摄影专业,音导专业,戏美专业等;还有一些来剧组帮助我的师弟师妹,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来协助我让剧组运转起来;以及几位我非常感谢的师哥师姐,他们都愿意来剧组帮助我完成作品。我们之间没有年龄年级的界线,他们对我的一些要求和批评鼓励也是我成长的重要原因。(最开始师哥师姐也是要厚着脸皮求来的)
Q:拍摄前,你对这个片子是怎么构思的?
A:从故事上来说,因为是五分钟结构短片,我很难塑造出一个人物完整的弧光或者转变的过程,所以我的目的是片中两个女主角在这五分钟后,在观众心中的位置发生一个对调,从而能够让观众去想我想表达的主题。
从拍摄上来说,当时希望能有机会抠演员表演,因为大多学生作业受各种条件限制,其实导演在现场没有什么机会真正去从人物出发去抠演员表演,后来这个目标在一些镜头中实现了;视听上是希望能够准确地用视听语言表达每个镜头中我想让观众体会的内容,准确的景别切换,固定手持的运用,光影效果,场景人物的美术设计,声音设计等等,然后也要做出现实时空,回忆时空的区别。画面质感上还是希望尽可能做到电影质感的。
Q:你们在艺术上、技术上或者设备上为拍摄做了什么准备?(摄影同学回答)
A: 我们找了一些摄影参考,比如《去他妈的世界》《少年的你》等,想去营造类似这样的“青春感”的画面质感。
选择摄影机主要考虑了几点:稳定性、易用性、编码的成熟程度。我以前用BMPCC 4k、6k拍过三个作业,主要是因为对于学生作业来说BMPCC确实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既能拍出电影质感的画面,又因为机身比较小可以灵活拍摄,还能节约很多预算,用上了就停不下来了,希望以后能用BMD的设备多拍点片子,剪一个showreel出来~
拍这个片子时本打算继续租BMD的机器,但是租赁公司不能提供足够的配件,所以只好换了型号。我们最后用的艾丽莎Mini+老蔡司t1.3,现实镜头使用小武器+适马镜头组。这样选择是为了做一个现实与回忆视觉上的区分。现实场景选择mini与老蔡司的组合,对比度较小,同时一直将光圈设定在t1.4,配合微光镜与好莱坞黑魔法镜片,营造相对柔和的氛围。回忆片段使用red小武器,对比度较大,锐利,为后期女主的黑化铺垫。
Q:手持镜头让画面看起来相对比较自然不刻板,但是也有一定难度,在拍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
A:分镜里主观镜头比较多,所以全片我在设计分镜时基本都设计的手持镜头或者稳定的运动镜头。
拍摄的时候其实手持镜头还是相对方便的,之前有一些镜头是设计好用稳定器拍摄,但是调平耗时比较久,导致倒数第二场女主在楼梯间回忆时空的戏拍摄的时候已经天黑了,拍摄出来的效果和预想的相差太多,不过这场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个宁静的感受是对最后划脸这个高潮的重要铺垫,所以现场就决定来再找时间重拍这场戏,重拍的时候就没用稳定器了。
Q:后期为什么用达芬奇?
A:因为我的片子一般都是自己做剪辑,之前一直都是用Premiere来做片子。后来有几个小片子用了BMPCC 4K和6k拍的Blackmagic RAW,正好听朋友说达芬奇可以剪辑了,为了尽快交作业就直接在达芬奇里面剪了。结果剪着剪着,剪顺手了,发现达芬奇的剪辑功能很多比其他剪辑软件都要方便,比如视频变速。《坏学生》这个片子不少镜头都做了变速,在达芬奇里剪辑速度提升了不少。
调色师是一直使用达芬奇的。也是因为调色用达芬奇的原因,Premiere的序列拖进达芬奇会有些偏差,我的调色师也半强迫地让我用达芬奇剪辑,后来确实用了之后方便了很多。
Q:影片的调色风格是如何确定的?(由理性又严谨的调色同学回答)
A:
• 寻找同类型的参考电影,模仿参考片的画面风格;
• 根据拍摄素材的色彩搭配,结合故事情节内容,设定合适的画面风格。比如用相似色搭配塑造平衡感的画面,用对比色搭配塑造失衡的画面。
• 依据电影画面常识构建画面,比如日内、日外、夜内、夜外的常见亮暗比例。以及将肤色与环境分离需要做的调色。
Q:你们是怎么接触到达芬奇的,又是如何学习的?
A:同学介绍常用的调色软件达芬奇,于是认识了这个软件。学习途径就是看外国的教程视频,RippleTraining,以及youtuber们制作的调色技术分享视频。还有将电影转成mp4放进Resolve里观察波形图来学习。
Q:作为影视专业的学生,平时你们都会用到什么器材,器材渠道来源于哪?
A:拍摄器材的话,之前的小作业其实我们大多数同学用微单比较多。后来大家知道BMPCC之后,很多人就改用这个性价比很高的摄影机了。大多数我知道的学校拍摄设备基本都是租的,尤其中传旁边有很多的器材租赁店,我们拍摄作业都是从店里租设备,所以和器材店的小哥搞好关系很重要,可以便宜很多~
我觉得影视专业的学生对设备这种硬件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说导演系其实不应该在学习阶段太依赖于大设备带来的效果,反而应该多用小设备去检验自己对于故事,表演,节奏,视听语言的把控是不是准确。摄影专业就不同了,他们应该更需要见识更多的设备,也需要大设备来练手,所以其实有时候我拍片子用大设备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希望能给和我合作的摄影系的伙伴练手的机会,毕竟摄影组的同学无偿帮助导演拍片子真的是很辛苦。像录音专业或者其他专业也有他们需要学习的不同的设备。
Q:有一种观点认为学校教育滞后于社会需求,学生拍不出好看的片子。《坏学生》和《消逝风雨中》这样的学生作业可以说反击了这种观点。你怎么看?
A:我不是很认同这个滞后的观点,因为有时候社会的需求可能并不是正确的,可能是畸形的。其实学校的很多老师给予我们知识时是在一个很理想化的状态下,但正是这种理想化才能让我们学习到比较纯粹的艺术表达。我们在学校期间拍摄的作品大多是不会受到限制的,所以我非常珍惜能在学校拍摄作品的机会。
学校的老师在大三、大四的时候会开始给我们一些限制,比如上个学期的四个作业,其实是有很严格的时间限制,内容限制,形式限制的,当时老师布置的时候遍地哀嚎,后来才明白老师其实就是在模拟社会上甲方的角色让我们提前适应。所以我觉得老师们也挺难的,既需要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创作的魅力又要让我们未来能够凭借所学在社会上生存。老师和学生是需要相互理解的。
Q:学生的一个优势在于在学校有机会得到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作为影视专业的学生,你是如何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对其他同学有什么样的建议?
A:我作为导演一直精力放在拍自己的作品上,之前一直觉得自己还需要学习才能去做商业项目,之后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小的尝试吧,但是我后期接过一些小活儿。像表演摄影录音美术肯定是有一些社会实践积累的。
对其他的影视专业的同学建议肯定谈不上,毕竟自己也还在艰难的摸索中。最近认识了一些在已经在业内摸爬滚打了很多年的前辈,前辈们大多都说自己入行这么多年,行活儿干多了,拍片没什么激情了。我很感慨也很害怕,想和同我一样共同学习着的影视专业的同学们说:希望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所想表达的也正好是大众所愿意接受的,希望我们保持理性,过滤着接受身边的建议,哪怕那些话很刺耳,希望我们一直记得拍第一个片子时那种兴奋、紧张和期待。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BMD用户俱乐部是一个交流、学习、互助的平台。如果您愿意与其他BMD用户分享您的作品和故事,请发送邮件到bmdfanclub@163.com,或添加下方个人微信与我们交流。
相关文章
北电大二学生的期末作业可以到什么水平?
DaVinci Resolve 16.2.2新功能介绍和网盘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