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MOVCAM铁头官方网店
查看: 9518|回复: 0

[其它] 央视纪录片手记·回望峥嵘体育奋斗史

[复制链接]

42

主题

45

帖子

1

精华

机构会员

DZOFILM官方

注册时间
2019-7-18
发表于 2019-12-24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器材帖
内容来源: 原创(楼主原创内容)
器材帖类别: 器材经验分享
器材型号: DZOFILM linglung 20-70mm
本帖最后由 DZOFILM 于 2019-12-24 14:29 编辑

今年DZOFILM玲珑20-70mm有幸参与拍摄了CCTV-5频道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体育历史纪录片。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了纪录片导演王博闻的分享~
  
王博闻
      
90后导演、摄影指导,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代表作品:《暴雨前的莱城》《回到原点》《我要上头条》《博弈家》《上古神兵》《走出大山》;担任微软、百盛、青岛啤酒、百度中国、361度、中信银行、西贝莜面等知名企业广告导演、摄影指导。



Q:这是一部怎样的短片,制作团队对影像风格有什么要求,阵容如何?

王博闻:《体育年华·从2019年回望》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一部体育历史系列纪录片。最早这一系列纪录片曾暂定后续要在CCTV-4K频道播出,所以从立项开始,拍摄的素材要求符合4K频道播出标准。我参与了其中《致敬》这一集的一部分拍摄,里面的主人公是曾为中国体育历史做出诸多贡献的人物。





Q:开拍前你们有做过怎样的测试,短片对拍摄器材有什么要求,主要用了哪些器材呢?

王博闻:开拍之前,因为台里要求符合播出标准的4K素材,具体我参考了4K频道的官方标准。

分辨率
3860X2160
高宽比
16:9
帧率
50
量化
10bit
色域
BT.2020
高动态范围
HLG标准
取样
4:2:2
音频编码格式
PCM24bit
音频采样频率
48kHz



基于这些技术参数,我当时觉得拍4K50fpsRAW这类素材,是一种比较稳妥的选择,因为还需要兼顾高清频道的Rec.709色域。这个技术标准的要求下,当时最好的选择其实是RED,R3DRAW的高压搜比非常适合纪录片这种可能一天要拍摄大量时长的素材,同时分辨率是完全富富有余。最后因为预算和这部纪录片基本都是在外地拍摄,此时我必须考虑到重量和人员配置这些问题。在经过权衡之后,我最终选择了那时候刚上市的BMPCC4K来作为我的拍摄机型,同样满足4K50fpsRAW和不错的压缩比,素材量也还可以接受。这款机型是M43画幅的摄影机,对于纪录片,其实M43画幅的表现我认为还是不错的,虽然说目前纪录片都是以S35画幅机型进行拍摄了,不过最早纪录片的拍摄还是以S16画幅为主,这也是我认可这次使用M43画幅机型的原因。



Q:这次拍摄里DZOFILM20-70mm给你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点有哪些呢?

王博闻:DZOFILM20-70mm是我在这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用到的一款M43画幅的变焦镜头。这个焦段折合成S35画幅,大约是40-140这个焦段,对纪录片来说还是蛮不错的一个焦段范围。我拍摄这类影片还是喜欢以观察者视角去拍摄,而不是像以往拍摄故事片或是广告,用亲历者视角或者对话视角去拍摄,所以纪录片我更喜欢使用35mm-135mm这个焦段范围。当做一个观察者的视角去记录主人公发生的故事,这样既不会太打扰被拍摄者的发挥,也不会因为太长的焦段造成一种窥探者视角





这个镜头的光圈是T2.9,在M43画幅下带来的景深其实完全够用。纪录片我的理解是不需要太浅的景深,让人物和环境完全分离;但也不需要没景深,变成新闻片。这颗镜头在画面呈现上的表现是比较复古的,它没有很多现代镜头那么追求完美的光学表现,而是呈现出比较柔和的画面风格,同时焦外呈二线不规则离散旋转状虚化,这一点很像当年很多S16时代变焦镜头的表现,但风格又没那么强烈,应该是做了一定的取舍。色散是有的,在高光处的色散比较明显一些。





Q: DZOFILM变焦镜头对你们来说有怎样的实用意义吗?视觉美感层面&使用体验层面

王博闻:在拍摄这部纪录片片中,被拍摄者要么是垂垂老矣,要么早已不在人世。所以需要拍摄大量的回忆性画面,来让整个影片为观众展现出那个时代下老一辈运动员在青春岁月,那种蓬勃向上的体育精神。使用DZOFILM20-70mm这款镜头,拍摄出很多回忆性画面时的表现,我认为还是不错的,最少呈现出来的不是那种很锐利清晰的、那种十分强烈的现代质感画面,而是有一定复古风格化的影像质感





纪录片拍摄的影像风格上,我认为是一定要有风格化倾向的。纪录片本身,无论从环境、人物情景呈现等等方面,已经是很真实的表现了,再加上又无法使用太多的灯光去塑造情景。如果在影像这一块再不去做一些风格化,就很容易变成新闻片。而观众往往对新闻片的观看上,往往取决于事件关注度,能做到有新闻关注度的纪录片微乎其微,所以加入一些故事片的手法为观众烘托影片气氛,也是必然的一种手段,而风格化的影像是其中的一部分





Q: 拍摄过程中有什么启发性或者有趣的事情可以分享吗?

王博闻: 可能很多人关注这颗镜头在拍摄抠像这些需要比较高的光学素质的场景表现如何。我试着用这颗镜头拍摄过一次绿幕抠像,在实际视效制作环节是没问题的。其实抠像还是保证绿幕照度均匀,人物轮廓边缘清楚,快门角度这些设置好是最好的。抠像这个环节对素材质量要求其实是很高的,RAW素材转码Prores4444比4:2:2的素材要好处理,4K分辨率的比2K分辨率的要好处理。





Q:拍摄过程中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王博闻: 就是外出拍摄的一些经验分享,尤其是在国外拍摄,复杂沉重且利用率不高的东西能少带就少带。这也是我这次选择BMPCC4K这款机器的原因。镜头的话,利用率不高的镜头也能少带就少带,笨重的长焦镜头有时候不一定能拍出来什么好镜头。M43机身和镜头的重量,可能也是适合拍摄纪录片的一个因素吧。至于机身附件,用处不大的尽量少带,我是几乎不带什么多余的配件。合理规划背包空间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我这次拍摄,基本就是一个双肩包一个轻便的脚架搞定了一切^0^


好了,今天的分享结束了~期待下次再见!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ilmaker.cn

GMT+8, 2024-11-23 22: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