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MOVCAM铁头官方网店
查看: 3853|回复: 2

[航拍器材] 志翔七周年企划——当我谈论影视航拍时,我在谈论什么:器材研发篇

[复制链接]

81

主题

172

帖子

7

精华

精华作者

注册时间
2013-11-30
发表于 2018-9-29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器材帖
内容来源: 原创(楼主原创内容)
器材帖类别: 器材经验分享
器材型号: Z1
本帖最后由 志翔航拍-小小 于 2018-9-29 16:32 编辑

人们常说“七年之痒”,好像七年对于常人来说已经是一个难以跨越的节点,但对于一个行业来说,七年也许只是一个小写的逗号。从2011年年底到2018年,不知不觉志翔航拍已经度过了七年时间,在影视行业从初出茅庐的懵懂到如今得心应手的自如,这几年与其说是见证了志翔如何被壮大,不如说这是一段不短的旅程,见证了所有志翔的飞手们、器材研发者们甚至是创始人们在旅途中的成长。

在这名叫“七年”的逗号下,我们曾想过,怎样向大家讲述我们这一路来的所见所闻,怎样在这其中给这个行业的年轻人们一点小小的“经验之谈”,最后我们决定,由这些旅人亲自讲述他们的过往才是最好的。

志翔航拍企划:当我谈论影视航拍时,我在谈论什么。
这一次,将由志翔航拍刘戍丰代表器材研发部讲述他们的故事。

这七年是一段很长的旅程,我们无法将它割裂来看待,航拍在国内发展的大环境、科技的进步,以及团队的选择等等所有的因素,才促成了今天的志翔器材研发部的“一路走来”。

七年之间

2011年,是航拍没有普及,电子云台还没有出现的年份,我们研发出了无人直升机的纯机械式云台,使用机械陀螺减震,对在使用的无人直升机进行改装,并命名为“JOKER3”,这是志翔器材研发的开始。那是志翔刚成立的前两年,我们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那时国内并没有专业的电影摄像机,航拍一般都挂载微单或单反,我们就拿着“Joker3”去拍了云南的城市宣传片,拍了张艺谋导演的中国高铁宣传片。

diabolo 大波罗_副本.jpg
Joker3
2012年,电子修正云台开始出现了。我们在第一代直升机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云台从机械式变为电子式,还有针对高海拔拍摄的改装。这一年志翔开始参与到广告和一些小电影的拍摄中,甚至登顶玉龙雪山进行航拍,这大概是国内第一次有航拍团队这样做。我们所做的研发与升级,都是跟随拍摄的需求不断发展的。

640.webp.jpg
玉龙雪山航拍现场
2013年其实是团队目标选择的一个节点,我们确定了志翔的定位与目标,决心要往专业且高端的电影航拍领域前进。Flying Cam无疑是这一行的大前辈,他们固有的用胶片来进行拍摄的方式也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想法。为解决电影机挂载,载重等问题,我们自主研发了属于志翔的三桨直升机。我们开创了新方向,使用三轴电子云台、飞控系统,最重要的是,将数码摄影机RED 4k挂载到直升机上,并在2014年,投入到电影《小时代3》的拍摄当中,这在国内影视航拍界中,是第一个。
3片桨《小时代3》航拍现场.jpg
《小时代3》航拍现场
在这之后,我们还使用这款直升机参与了电影《一步之遥》的拍摄。尽管这款志翔的第二代直升机已经达到电影的拍摄标准,可以拍出平稳的画面,但也仅此,它7kg左右的负载能力实在并不强,因此,志翔研发了第三代单旋翼直升机Black Phoenix,15kg的负载与强大的抗风性使我们在影视航拍中可以实现更多的可能性。这之后,我们使用它参与了不少电影的拍摄,例如《乘风破浪》《心理罪》《情圣》等。

640.webp (1).jpg
单旋翼直升机Black Phoenix
IMG_1284.JPG

2011年到2015年,我们主要使用的航拍器材是无人直升机,因为它的速度、抗风性、效率等等都更加高于多旋翼。早在2011年,志翔就对多轴的研发有所尝试,但它的缺陷相比于直升机而言太多,因此重心更多地放在了无人直升机上。

QQ图片20180929100652.jpg
西藏航拍现场
但在2015年,一切突然发生了转折,不管是在无人机市场还是航拍领域,消费级无人机极大地提升了多轴飞行器的大众认知度。“就拿车的手动挡与自动挡来作比喻,手动挡有更多的可操作性,但难度较大;而对于大众来说,自动挡更加便捷,容易掌握,这就决定了市场的趋势。”多轴的易操作性使整个市场开始推动它的发展,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多旋翼的电池容量、电子控制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多轴在航拍方面的可能性开始向直升机靠拢。

最终在2015年年底,我们列出了两套方案,是继续攻克直升机,还是做更符合电影需求的多轴?可在当时,直升机的零件已经很难配备,甚至需要去德国定制。尽管设计方案都已经做出来,最终,考虑到多轴的安全性以及市场条件,我们选择去研发属于志翔影视航拍的多旋翼无人机。”
“2015年还坚持使用直升机的我们,在别人眼里可以说是怪物了,但在当时还是坚持着。并不是对直升机有什么情节,是因为直升机能够做到的更多,我们出于对拍摄的追求而始终运用它,就像比利时的Flying Cam一样。但如果,更加安全的多旋翼可以做到和直升机一样的效果,我们愿意去尝试。”
2016年,我们开始研发多旋翼Z1,与此同时其它的无人机厂家也在不断更新努力,我们一边追逐科技的脚步,一边努力做出电影拍摄最需要的无人机。2017年三月份,Z1生产成功。我们为此付出了许多心思,就连Z1的机箱尺寸,都是根据机场过安检的要求、车后备箱的空间等等细微的因素来设计的,这一切都基于志翔多年来累积的拍摄经验。而后再根据Z1实际的体验感进一步改进,直到2018年,我们也依旧如此。

微信图片_20180928173054.jpg
多旋翼Z1

核心

所有尖端的东西都有自己的标准,这是我们为什么研发出Z1这样的重量级无人机的原因。外形轻便,能达到电影标准的无人机和Z1这类无人机也许只是80分与95分的差别,但我们要去追求这15分。比如跟焦器这样笨重的摄影器材,是需要重量级的无人机才能配置的,而大师级电影人会有自己理想的电影世界,为了达到更好会需要各种各样的器材支撑,而怎样去完成他们所需正是志翔对自己的定位与要求。”
“通常在电影拍摄中,我们都会有针对地进行Z1的定制改造,让每一代更符合电影拍摄的要求。例如在拍摄毕赣导演的新片《地球最后的夜晚》中一个多小时的长镜头时,我们就根据导演需要的镜头运动轨迹完全定制方案,达到导演想要的一镜到底。早在拍摄《乘风破浪》时,为了符合赛车镜头的速度感的要求,我们就对直升机进行改造,使用了更大的电机与更大容量的电池。 ”

这些代表的,其实是志翔的核心思想,为电影人定制最需要的器材去追求他们心中的电影世界,完全为电影航拍领域而服务。

个人与行业

“研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设计构思然后成图,再不断地去验证可行性,再放一放,慢慢做成一个成品直至生产,除此之外还需要大环境下的条件成熟,配件的生产条件、大众的接受度等等,这些都缺一不可。”

“如果问我这七年来做器材研发的变化,那就是从一开始只是不在乎外观只注重实用地为自己的工作去设计、去定制,转变成对外观的美化,产品的细节、功能的进一步追求。从前研发器材有很多细节、记号都是只有团队内部才懂的,其他人难以明白,但现在我们会注意让大家都能够理解并掌握。

我觉得这是心态由个人到行业的转变,尽管这其中会有利益的因素在,但更多的,是我们希望整个行业更好地发展。我们素来是依靠实践经验去研发最贴合使用的器材,如果这些可以提供到整个行业,或者说去带动整个行业,那我想是再好不过了。”
“七年来我们在器材研发上有很多变化,整个无人机行业大概也是如此,科技在不断进步,但不管怎么发展,只是工具的发展,使用工具的人才是核心,怎么样去拍摄才是重心。也许未来还可能有大型穿越机可以挂载云台、摄影机来用于影视拍摄。时代在更新,器材的研发是永不会停滞不前的,但最重要的,还是怎样去拍摄。”


0

主题

4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6-12-22
发表于 2018-9-30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扎心了

2

主题

466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5-4-4
发表于 2018-10-5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乘风破浪,赛车在小镇街道里穿行的镜头印象很深刻。

我想问问楼主,怎么看悟2 X7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ilmaker.cn

GMT+8, 2025-1-23 04: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