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MOVCAM铁头官方网店
查看: 4109|回复: 8

[影评] 施小食 陈家坪2018毒立电影五行计划片单和相关影评文章

[复制链接]

4

主题

29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8-5-28
发表于 2018-9-2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技术帖
内容来源: 转载(转载他人内容)
技术帖类别: 发起讨论

毒立电影“五行”系列(2018年)
发起人:施小食、陈家坪
如果我们足够坚持,每个人都会有属于他自己的电影史。继去年推出“青年电影访谈计划”,采访了十位青年导演,今年,我和施小食将继续推出“毒立电影‘五行’系列”,故名思义,将有五部独立的电影作品同时面世。
独立电影人、策展人、北京电影学院张献民教授曾斗胆预测:独立影像中的某些部分将完全进入行动主义,无法在任何影展中出现。独立影展的困难将进一步减低独立影像与社会的互动。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因为我们这次推出的五部独立电影作品,完全不可能得到广电总局的批文。
我和施小食相识于2011年,第二年我们完成了教育公平纪录片《快乐的哆嗦》。当时,他还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仅拍摄素材的场记文字他就整理出十多万字,听素材听得耳朵都发炎了,但作品没有达到理想;我们本想成立公民映画,在电影界大显身手,因作品不成器不得不分道扬镳。后来我又花了一年时间继续剪辑教育公平纪录片,最后感觉一塌胡涂,完全拿不出手。施小食跟雎安奇剪辑完成电影《诗人出差了》,他大有长进。他想帮我剪辑《孤儿》,以另一个题材来实现我们一起合作电影的初衷。永不放弃的信念,把我团结在一起。从相识到现在,我和施小食一直是在没有广电总局的批文下行动。这次行动用“毒立电影”来取代“独立电影”,意思就是让我们自己玩吧,我们有毒,为了安全,请别靠近我们。我们的目的在于表达导演的个人思想观念而非追求电影票房和影展。我们的互动平台主要是互联网。
人们提到独立电影,一般就会想到变态、暴力、社会阴暗面、无聊、乏味、看不懂、看不下去等等。我们的“毒立电影”应该有一些基本的纲领:
一、仅就这五部独立电影作品而言,他们涉及到电影对宗教、政治、文艺、世俗生活的理解,当然,主要得看思想方法和个性角度;
二、从独立电影最早立足于艺术圈、后来立足于社会事件,我们这五部独立电影作品的不同之处是立足于历史和个人,时代在变化,任何形式的垄断都是不可能的;
三、如果以小说、散文、诗歌来区分作品风格,那么这五部独立电影作品属于散文风格,形散而神不散;
四、最后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五部独立电影作品不一定是那么成熟,但它们所具备的实验性是电影的精髓,作为独立的电影精神,他们无疑会走得更远。
——陈家坪(诗人、导演)
2018年,我与陈家坪先生,共同发起“毒立电影‘五行’系列”计划,推出独立电影作品:《1989》《艺术民工》(1-2)《行者问路》《走向绝境》,这五部新作品,共同构成“五行”系列!
“五行”,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它们相互制约,互为平衡,当任何一种能量过于突出,并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时候,它们就会通过自身生克,产生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从而达到平衡,“平衡”是五行的根本作用!
但是,眼下的创作环境,对于坚持独立创作的青年导演,却是非常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电影节,电影节选片是“择优录取”,是选一个团队作品,选一个“结果”,真正的独立创作,基本被排挤门外!
其次是市场的不平衡,青年导演的“帮扶”计划,并不像市场上宣传的那么多,大部分是作为一种“盈利模式”,躺在各个计划书当中,真正实施的计划,是那些成熟的商业片导演,这些老导演,这些老逼,除了帮扶自己的“儿女”,没有其他任何的“帮扶”计划!
基于此,我们发起“毒立电影”计划,这个计划的根本目的,就是“平衡”!
——施小食(制片人)

附:青年电影访谈计划(2017年)
发起人:施小食、陈家坪
这个访谈系列是由施小食和我共同发起的,我特别关注新一代年轻导演作为电影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电影文化的感知,在电影创作上的实践!
——陈家坪(诗人、导演)
“电影”是一门艺术,但“拍电影”是一份拉帮结派的工作青年导演的“帮扶”计划,并不像市场上宣传的那么多!
——施小食(制片人)
访谈目录:
用旁观者的手法去记录
——陈家坪访谈纪录片导演王家辉
人生何尝不是一部电影
——陈家坪访谈电影导演潘俊阳
在电影和纪录片之间平衡发展
——陈家坪访谈纪录片导演阿诺
我表达小县城中“边缘青年”
——陈家坪访谈电影导演倪化轩
我拍人性和社会现象
——陈家坪访谈纪录片导演刘少杰
唐吉柯德是最酷的人
——陈家坪访谈电影导演刘明远
不拍电影,我会成为一名作家
——陈家坪访谈电影导演史彦之
电影要讲人和人的关系
——陈家坪访谈电影导演张利鹏
喜欢电影,因为喜欢故事
——陈家坪访谈电影导演白晶

1.webp.jpg 2.webp.jpg 3.webp.jpg 4.webp.jpg 5.webp.jpg
6.webp.jpg 7.webp.jpg

4

主题

29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8-5-28
 楼主| 发表于 2018-9-2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独立制片人施小食:毒立电影“五行”系列幕后创作历程(公众号 批评者-陈家坪)施小食:“五行”系列幕后创作历程
批评者 8月13日





毒立电影
“五行”系列幕后创作历程
施小食
(制片人、毒立电影“五行”系列发起人)
“五行”这个系列,缘起于2014年。当时,我在“尚8”工作,担任雎安奇导演的助手。在工作中我经常参加各种活动, 记得有一次在广告园 ,第一次见到“尚8”的薛总。薛总为人豁达,活动特别多,他的摄影师忙不过来, 雎导就派我协助薛总拍照,这一拍,就是半年。后来有一天,我主动向薛总提议,给我投资拍一个微电影,资金迅速到位,我就开始筹备面试演员,在面试过程中就遇到了《艺术民工》的男主角朱晓光!
介绍朱晓光过来面试的,是另外一个青年导演,叫李忠言。李忠言是我特别好的一个朋友,后来他因为经济的窘迫和婚姻的压力,离开了北京。那会应该是2013年的6月份,天气炎热,李忠言住在八里桥的一个老社区里,我们吃了最后一顿饭,他跟我讲起当年在“横漂”的辛酸往事,然后打开电脑,给我看了很多他当时跑龙套的片子,有一个片段是他抱着袁咏仪,那算是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还有一些就是他和横漂的哥们自拍的小短片,在这些小短片中,就有朱晓光。李忠言还特别给我介绍朱晓光,说他很有趣,很有个性,还自己制作了百度百科,我当时在百度上搜了一下“朱晓光”——外号朱老总,英文名Punk Lord,中国第一代网络视频制作人,自2003年至今,拍摄网络视频300余条,总点击率超过400万,现如今,待业在家,网络乞讨为生。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朱晓光,2014年的演员面试,才算真正的认识。后来加了微信,我看到他经常在朋友圈发小视频,其中就有一段,是他自说自话卖血的经历,非常的搞笑。他在视频中说他近几年来卖了有10斤血,有一次在通州血站,抽血差点被抽死。我看完视频后,就跟朱晓光联系,问他这个视频是谁拍的,高清素材还有没有,朱晓光跟我说,这是2005年拍摄的一个纪录片,导演是他的好朋友王家辉,他把王家辉微信推给我,完事还问了一句,面试怎么样? 男一号有没有戏? 我当时非常不好意思的告诉老朱,剧本做了一些微调,现在变成了一对女同性恋的故事!
紧接着我就联系了王家辉,得知他的这个纪录片叫《活在北京》,是2005年的一个粗剪版,原始素材已经丢失,现在只剩一个320*248低分辨率版本。我让王家辉把这个低版本的传个我,他找了一圈,发现这个版本也丢失了,然后这事就不了了之!
2015年,《诗人出差了》入围了荷兰鹿特丹电影节,我当时是这个电影的剪辑师,随主创团队一同去了鹿特丹。《诗人出差了》在鹿特丹广受好评,开幕当天就登上电影节内刊头条,有很多媒体采访和酒会,我因为语言不灵,每天吃吃喝喝也很无聊,很快就从鹿特丹回来。回来后过了一年,我的一个朋友刘鹏,他当时家庭和事业都不太如意,在我那借住一个月,并筹划做一个电影后期公司。刘鹏先后给我介绍认识了两个朋友——孙京勇和贾国稳,孙京勇当时做制片人,已经做了两部数字电影,而且非常年轻,非常稳重,贾国稳是剪辑师,也非常年轻,他当时刚剪完一部院线电影 《夜孔雀》,是黎明和刘亦菲主演。我们凑到一起开会,最后决定写一份策划书,去“尚8”找薛总拉投资。拿着策划书,我当时五味杂陈,感慨万千。自从2014年,薛总投资我的第一部微电影失败之后,他的电话就一直处在“关机”的状态,这个事就没有下文了。后来刘鹏牵头,贷款在四惠租了一间民房,组建了一个电影后期公司——北京轻松加愉快影视制作中心。2016年公司业务不错,我们多多少少拉了一些业务,到了年底,又有一个投资人入股,投入了一部分资金,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北京宋庄开了一个分公司。这个分公司投资额比较大,但业务极其惨淡,再加上政府对网剧的监管,业务量急剧下降,到2017年下半年,公司濒临倒闭,公司内部数次开会、分工,但就是没有业务。没事干了,很无聊。我当时一直在寻摸着做点事,后来有一天,我在微信上又看到朱晓光发卖血的小视频,配上文字是“差点被抽死”,我看到后,又想起王家辉那片子,于是打电话,跟王家辉联系,正巧,他在一个百度网盘上,找到了那个三小时版本,320*248分辨率的原始素材。我下载完后,就拿到宋庄的后期公司,作为一个项目,重新剪辑制作成一个60分钟的纪录片,叫《艺术民工》。制作完成后在宋庄组织了几个放映,观众的反应非常“冷漠”,我想可能是画质原因,于是,我又催王家辉,再找找原始素材,王家辉专门回邯郸老家一趟,翻箱倒柜,找到了当年DV拍摄的六盒磁带,都发霉了,寄给我以后,我又去借了一个录像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磁带采集成数字文件。新采集的文件分辨率是720*576,我校对文件后,发现还有大约30分钟的素材,磁带上没有,我给王家辉打电话,让他再回老家找找。王家辉又赶回老家,找了一圈,还是没有找到,所以《艺术民工》的素材,一半是720*576,另一半是320*248。替换完素材之后,我约了几个朋友,在北京好食好色文化空间组织了第二次放映,这次放映得到了前来观影的诗人、学者陈家坪先生的高度重视。陈家坪先生帮《艺术民工》做了一个重要访谈——《用旁观者的手法去记录》。
2017年12月27日, 北京电影学院的张献民老师发起了“一个人的电影节”, 我在李振华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看到这则消息,于是,第一时间, 把《艺术民工》连同访谈资料一同寄了过去!
2018年的三月份,《艺术民工》入围了张献民老师的“十荐”,6月份后,开始了在全国30多家艺术机构放映。在放映的过程中,反响非常热烈,很多观众都在寻问,朱晓光现在的生活怎么样了? 记得有一次在广州放映,一个观众提问,说他也想拍一部类似《艺术民工》的纪录片,想用手机拍,问我们怎么拍?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用手机能不能拍一部纪录片?于是到了2018年的6月份,我去找王家辉和朱晓光,胡吃海喝一顿后,我们用手机拍摄了《艺术民工2》,没有任何的辅助配件,没有任何外挂录音设备,就一部手机,零成本拍摄了《艺术民工2》。这两部作品,是“五行”系列最早的创作!
《行者问路》和《走向绝境》,是“五行”系列的另外两部作品。《行者问路》的导演叫阿诺,我和阿诺认识于2016年8月,那会《诗人出差了》在鹿特丹获得最佳亚洲电影奖,国内有一些媒体报道,我在朋友圈也经常转发这些文章,然后就陆续有朋友找我帮忙看片子,提意见,阿诺就是其中一个朋友介绍过来的。他当时拍了一部片子叫《回家之路》,是一个三段式故事,我看完后,第一感觉是阿诺的摄影非常震撼,阿诺对于光和影的认识,几乎是一个准大师的级别,但是在剪辑上还是有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快了。后来我提建议,让他放弃片子的前两段,集中精力挖掘第三段那个寺庙和尚的故事,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行者问路》,一群和尚慢悠悠的在山里挑水,吃饭,做法事,非常的缓慢,非常的风格化,我们看完感到非常的满意,于是,就主动拿到“正午”做了一场放映。然而事与愿违,观众的反应不是很好,节奏太慢了,很多观众不耐烦,中途跑了!
2017年10月份,陈家坪先生和我共同策划了“青年电影访谈计划”。访谈的青年导演大都是我在工作中认识的,虽然都非常年轻,但却非常有想法,于是,我把这个情况跟陈家坪先生聊了很久,他建议做一个访谈系列。于是10月份以后,陈家坪先生独自梳理了导演的资料,在没有任何经济报酬的前提下,帮助这些青年导演做了系列采访。《走向绝境》的青年导演倪化轩,就是其中一位。倪华轩的经历非常特殊,他高中辍学,进过皮具厂,当过钳工学徒,之后又继续上学,进修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拍婚庆,在拍摄婚庆的过程中,明确了纪录片的创作方向。最后,离家去了广东,追寻梦想!
“五行”系列的最后一部片子是《1989》,这部片子的导演是穆靖。我跟穆靖相识于2016年的年底,当时我们在宁夏拍一个数字电影,我做执行导演,穆靖做美术指导。在合作过程中,我发现穆靖平时沉默寡言,但一出口,就是金句,特别是对于电影,他有自己非常独特的理解!
后来在杀青饭上,穆靖酒过三巡,濒临跌倒。突然有领导过来敬酒,穆靖见状,当时就给了那个领导一个下马威,穆靖说:“领导算个屁!”
当时,全组上下,目瞪口呆,无不对穆靖刮目相看。在这样一个商业化的剧组,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盘算着自己的言行,能如此藐视权威的,唯有独立电影人。后来通过进一步交流,得知,穆靖果然是个拍独立电影的,而且还有一个计划,正在进行中。吃完杀青饭,过完年,我们在北京像素又组织了一次聚会,那已是2017年底,穆靖当时非常疲惫,可以感觉到一个年轻人对于未来的迷茫。吃饭间,他透露自己正在拍摄一个关于“旅行”的电影,就他一个人,自己拍,自己演!
酒过三巡,不知道谁提议去“嫖娼”,大家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最后,由于人数太多,以涉及的资金量偏大为由,嫖娼计划失败。穆靖站在楼下,默默地抽了一支烟,向我提议,“嫖资自费,单独行动!”
好兄弟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于情于理都不应该拒绝,但无奈,兜里只剩100块钱,空有一身好本领。而此时,已是后半夜,妓女也早已下班了,嫖娼未遂,但却成就了《1989》。《1989》是之后我们合作的第一部片子,也是一部关于嫖娼的辛酸故事!
2018.8.18
附:





毒立电影“五行”系列(2018年)
发起人:施小食、陈家坪
如果我们足够坚持,每个人都会有属于他自己的电影史。继去年推出“青年电影访谈计划”,采访了十位青年导演,今年,我和施小食将继续推出“毒立电影‘五行’系列”,故名思义,将有五部独立的电影作品同时面世。
独立电影人、策展人、北京电影学院张献民教授曾斗胆预测:独立影像中的某些部分将完全进入行动主义,无法在任何影展中出现。独立影展的困难将进一步减低独立影像与社会的互动。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因为我们这次推出的五部独立电影作品,完全不可能得到广电总局的批文。
我和施小食相识于2011年,第二年我们完成了教育公平纪录片《快乐的哆嗦》。当时,他还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仅拍摄素材的场记文字他就整理出十多万字,听素材听得耳朵都发炎了,但作品没有达到理想;我们本想成立公民映画,在电影界大显身手,因作品不成器不得不分道扬镳。后来我又花了一年时间继续剪辑教育公平纪录片,最后感觉一塌胡涂,完全拿不出手。施小食跟雎安奇剪辑完成电影《诗人出差了》,他大有长进。他想帮我剪辑《孤儿》,以另一个题材来实现我们一起合作电影的初衷。永不放弃的信念,把我团结在一起。从相识到现在,我和施小食一直是在没有广电总局的批文下行动。这次行动用“毒立电影”来取代“独立电影”,意思就是让我们自己玩吧,我们有毒,为了安全,请别靠近我们。我们的目的在于表达导演的个人思想观念而非追求电影票房和影展。我们的互动平台主要是互联网。
人们提到独立电影,一般就会想到变态、暴力、社会阴暗面、无聊、乏味、看不懂、看不下去等等。我们的“毒立电影”应该有一些基本的纲领:
一、仅就这五部独立电影作品而言,他们涉及到电影对宗教、政治、文艺、世俗生活的理解,当然,主要得看思想方法和个性角度;
二、从独立电影最早立足于艺术圈、后来立足于社会事件,我们这五部独立电影作品的不同之处是立足于历史和个人,时代在变化,任何形式的垄断都是不可能的;
三、如果以小说、散文、诗歌来区分作品风格,那么这五部独立电影作品属于散文风格,形散而神不散;
四、最后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五部独立电影作品不一定是那么成熟,但它们所具备的实验性是电影的精髓,作为独立的电影精神,他们无疑会走得更远。
——陈家坪(诗人、导演)
2018年,我与陈家坪先生,共同发起“毒立电影‘五行’系列”计划,推出独立电影作品:《1989》《艺术民工》(1-2)《行者问路》《走向绝境》,这五部新作品,共同构成“五行”系列!
“五行”,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它们相互制约,互为平衡,当任何一种能量过于突出,并在局部出现较大不平衡的时候,它们就会通过自身生克,产生一种大循环的调节从而达到平衡,“平衡”是五行的根本作用!
但是,眼下的创作环境,对于坚持独立创作的青年导演,却是非常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电影节,电影节选片是“择优录取”,是选一个团队作品,选一个“结果”,真正的独立创作,基本被排挤门外!
其次是市场的不平衡,青年导演的“帮扶”计划,并不像市场上宣传的那么多,大部分是作为一种“盈利模式”,躺在各个计划书当中,真正实施的计划,是那些成熟的商业片导演,这些老导演,这些老逼,除了帮扶自己的“儿女”,没有其他任何的“帮扶”计划!
基于此,我们发起“毒立电影”计划,这个计划的根本目的,就是“平衡”!
——施小食(制片人)



4

主题

29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8-5-28
 楼主| 发表于 2018-9-2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晓光PUNKLORD 于 2018-9-2 19:02 编辑

张杰:当代独立电影何为?毒立电影五行系列(公众号 批评者-陈家坪)
当代独立电影何为?
——《1989》《艺术民工》(1-2)《行者问路》《走向绝境》五纪录片观感
张 杰
昨晚与友聊天,他自嘲自己在当下社会里一无是处,形同废人废物一个。为了褒奖他半生的进取,我即兴发出一截句新作:“一无是处反是玉,假花摇曳塞朝廷”。昨晚恰好又陆续看完了5部独立影片《1989》《艺术民工》(1-2)《行者问路》《走向绝境》,感觉上面截句似乎从某种角度也可用于对这五部独立影片的另类解读。
导演、诗人陈家坪和制片人施小食身处中国独立电影创作前沿,面对独立电影的各种时代困境,他们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和实践行动,如陈家坪所言:“我们的目的在于表达导演的个人思想观念而非追求电影票房和影展……这五部独立电影作品的不同之处是立足于历史和个人。这五部独立电影作品不一定是那么成熟,但它们所具备的实验性是电影的精髓,作为独立的电影精神,他们无疑会走得更远。”
制片人施小食也坦言:“眼下的创作环境,对于坚持独立创作的青年导演,却是非常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电影节,电影节选片是“择优录取”,是选一个团队作品,选一个“结果”,真正的独立创作,基本被排挤门外!其次是市场的不平衡,青年导演的“帮扶”计划,并不像市场上宣传的那么多,大部分是作为一种“盈利模式”,躺在各个计划书当中。”
如此惨状绝境,当代独立电影何为?
《1989》《艺术民工1》(1-2)这三部纪录片不拘表现手法,穿透了当代现实,《1989》一片虽涉猎的场景不多,但个人化和社会化的经典景象却不时闪现,露骨、辛辣、脆爆的画外音个性旁白和背景介绍,令人惊异曝光于赤裸裸的欲望之界,并为此难得的真实尬界呈现而叫绝。一位叫穆靖的外省屌丝青年外出闯荡北京,他打炮的冒险姿态、悲悯姿态和决绝打拼的度日精神,却像在北方现实底层深处钻孔,苦难的油田似乎在观者的内心井口里喷薄而出,并抵达内心荒原深处的荒凉、无序和混乱,古国丛林社会的野蛮法则,在世界文明的普世大潮中泰然鸡立鹤群,一种深层的政治化戏谑,从最底层屌丝青年的生存挣扎中获得某种显影展示和反差式告白。众人已见惯了伟光正与白富美,这种80后屌丝青年生存时态的纪实情趣横出,恰如一匹壮硕黑野马突击闯入一个巨大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派对表演厅。
一心开鸡店的穆靖在荒诞的通俗歌曲配乐里游移着,时而背景音乐的钢琴声弹拨着时光流逝,身无分文的外省青年,望着闪电,犹如望见神示的一刻,但没有救世神,他只得叼着愁绪弥漫的香烟,像一个土拨鼠幻想着如何经营好自己的鸡店巢穴和生活,而喇叭里传出“爱岗敬业,即赠送本地户口”,一切卷裹出强烈的出位讽刺和滑稽荒唐,但又沉船般沉海无声,时代死寂与时代冷酷似在整个世界喧响,我们和我们的世界在高烧里任性休克滑行着,冒险征战着,并发出奇特的梦沫。穆靖又像头困兽,底层的堕落来自上层的堕落和崩塌,穆靖卑微的身影穿进各种生存铁律中,古怪的世界,残酷的游戏,慢慢迈向失败。
《艺术民工》(1-2)两片相互纵深勾连呼应,互为犄角,相当出彩。主演朱晓光像片中许巍的歌声,天马行空展开自己的DV生涯,他认为现在社会太浮躁了,需要推倒重来,重建一个全新价值观的社会。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神经病,他认为跟人打交道很难,他更想走进大自然,像孤独的山魈与没有任何欲望的大自然交谈。他在雨中穷游,坦白自己的真实内心世界,他的真实人生扑面而来,令观者动容。
片中朱晓光形同一位当代话题领袖,他的话题涉及北京、穷游、DV、股市、横店、群众演员、捐血、捐精、包夜、关于活着、文艺青年、自虐、越南妹、小姐、迷笛音乐节、摇滚、拍电影等等。光怪陆离,声色犬马,诸多人事统统在他的话题帐下显形,世界被还原为最真实,最冷酷的世界,丝毫不挂的世界,被他率意评判着,他强调他是为了找到痛的感觉,他要自虐。虽然身为80后,他已在痛的药水里浸泡得足够久。
通过朱晓光,我们已看到另一个千千万万的他者,朱晓光对自己的生存与思想状态异常敏锐与清醒,他有时觉得自己就是在欲望大城里混吃等死。他手握时时罢工的旧DV,穿行于自己的现实拍摄计划中,一个大国屌丝青年的见识与担当,丝毫不输于任何一个大国国士与知识精英,他言谈机敏,风趣幽默,性格阳光,个人意志强悍,波西米亚式的超脱精神,挥动着自由的翅膀,面对无望的访民,朱晓光忠实地说出了“痛哭的母亲,痛哭的大地。”
朱晓光的真,如此透明,尖峰与尖锐,他哀叹他今天还活着,还没死;他哀叹北京西客站消失的栖身密室;他哀叹整个社会像垃圾场,而他是有理想的一头蛆;在捐血站他哀叹我们的汗水不值钱,血液也没人要;他哀叹我们的生活是一种搞笑的生活。
80后的朱晓光俨然是一个时代缩影,他脾气不差,也不爱吵架,他不是只说不行动。他作为一个人能够清醒认知自己和自我处境,他也能发现自己的缺点,这些其实都十分难得。有很多人并不去寻找自己的缺点而慢慢迈向失败,他们不是自卑,也不是没自信,要么是没胆量去迈出行动这一步,要么是被残酷的丛林社会轧碎了自我。
《走向绝境》一片围绕建筑工地与民工打工生活展开,呆板、无趣、辛劳的工作犹如把人变成影片里采矿后光秃秃的山丘,第36分钟开始的朗诵诗,影片开始有了某种诗意化的亮色。《行者问路》一片则讲述了寺院、出家人、禅师、禅境和某种与现实物欲对立的寺庙空灵语境,真实展现了出家人的日常生活样态,对人的生存价值与精神意义,做出了某种终极意义上的静思与观察。
最后,我们应感谢导演、诗人陈家坪和导演穆靖、王家辉、倪化轩、阿诺;制片人施小食;出品人穆靖、王家辉、阿诺、倪化轩、王康等的诚挚付出,以及各位主演的精彩人生,让大家可以看到最真实、最令人动容感泣的当代中国。
2018.8.9 平顶山




作者简介:
张杰,诗人,批评人。1971年生于河南平顶山。毕业于平顶山学院。1989年代开始写作。曾居北京、吉隆坡。作品散见国内一些文学刊物,兼及文学评论。2001年创办《爆炸》诗刊。参加第21届青春诗会。2015年与友人创编《静电》诗刊,现居平顶山市。出版有诗集《琴房》(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著有中篇小说《G城人》等。

附:





4

主题

29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8-5-28
 楼主| 发表于 2018-9-2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贾谬:毒立电影 生存还是被毁灭 这是个问题- 施小食 陈家坪 五行系列毒立电影︱生存还是被毁灭,这是个问题
原创:almost 贾谬 艺术达达 昨天
毒立电影︱生存还是被毁灭,这是个问题
作者︱贾谬
“独立”这个词,在改革开放晚近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突然成为中国大陆文化界很热衷的一个前缀,独立学者、独立经济学家、独立评论人、独立音乐人、独立电影……云云。听上去确实很有派,实际上这里的“独立”却并非精神特质,而是在严酷的文化生态下被剥夺了入场券,被主流文化资源抛弃,自生自灭的状态,说白了就是“个体户”,跟现在的“自干五”在生态上一模一样,区别只是:一个“自干”的是文艺,一个“自干”的是“五毛”。
然而,时间久了,这些文化个体户就把“独立”当成了一种标榜,演变成了一种落选者、局外人的孤芳自赏,固步自封。当然,这也比不择手段地入场要道德得多。但是,这种自赏却削弱了“无产者”的力量。本来,这些文化盲流虽然被剥夺了文化资源,却更有创作冲动与自由,可惜在各种假高潮中白泄了。





所以,施小食将“独立电影”改为“毒立电影”,一字之差,耐人寻味。
我在这里将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的台词改一个字:生存还是被毁灭,这是个问题。
“独立”的问题就是没有正视生存与被毁灭。“毒”,一字之差,直面问题的力量出来了。
施小食在自白中直接剖开了这个问题:由于权力与资本的压制,利益的固化,很多底层的导演完全没有机会甚至丧失了生存的空间。这种极端的“不平衡”是反自然的。
不平则鸣。施小食与陈家坪以中国传统哲学观中的“五行”观念,表达对平衡的诉求,发起了毒立电影《五行》系列。并且,施小食表示,这里的“毒”不是“中毒”(不平衡的加剧),而是“投毒”(物极必反,阴极阳生的自然平衡法则)。
在此评述一下对这五部电影的观感。



《艺术民工》
类型/纪录片
时长/60分钟
拍摄日期/ 2005年
导演:王家辉
主演:朱晓光
制片人:施小食
出品人:王家辉
这是我看的五行系列中的第一部,主要是这个名字吸引我。这个纪录片的主角叫朱晓光,他的身份是什么呢?文艺青年?不像,文艺青年多少和小资有点交集,有些个情调上的享受,在消费上比较讲究,比如啤酒要喝精酿的,咖啡要喝手冲的,之类,而这哥们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居无定所,贫民窟里出没。摄影师?电影人?不是,那是有门槛的,你哪儿毕业的?跟哪个名导混过?没有,除了干的活跟电影有关,其它这哥们什么都像民工。《艺术民工》这名字,施小食改得准确。
朱晓光一出镜,这哥们的盲流气质就吸引了我。他是一个生存能力很强的人,只有真正的盲流才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能在黑暗的地下找到河床。他能千里逃票来到首都,能在人色混杂、治安紧张的火车站找到不花钱过夜的密室,但他要活着还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几乎没有生存空间了,有时候只能去卖血,但卖血都要排队去抢。
即使如此,他总是那种奔流的快乐状态。有个细节,他为晚饭买了一张大饼,他说今天八月十五,中国人都要吃月饼,我也买个饼,也是圆的,更大。
最近有部叫《大三儿》的记录片,“大三儿”这个角色平凡甚至卑微,但是“我不祸害人”,这个刺中了社会的痛点。相比而言,《艺术民工》并不接地气,主人公太艺术了,他虽然活得很“贱”,但不平凡,不卑微。他快乐。





《1989》
类型/纪录片
时长/72分钟
拍摄日期/ 2018年
导演:穆靖
主演:穆靖
制片人:施小食
出品人:穆靖王康
也是出于对名字的兴趣,第二部我看了这个电影。说实话,电影看起来很苦躁。这个片子基本上没有观赏性,镜头语言、情节、节奏、结构等等,都没有什么好看的。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导演兼主演的穆靖拖着沉重的背影,漫无目的地走在日头炙烤的城市的街道上,他的项背驼着无尽的疲惫,这疲惫来自不可救药的空虚和无望。如果影片要表达的就是这些情绪,这又是非常成功的。
据说影片取名“1989”是因为主人公生于1989年,但片子中有几处,隐约飘散出隐喻的味道。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片子是很有深意的。
无论如何,这是一部摄制条件非常简陋,简陋到没法好看,但它却非常饱满地表达了沉重的空虚、繁茂的无望这样的大情绪,这又是异常的成功。





《艺术民工2——打破幻想》
类型/纪录片
时长/72分钟
拍摄日期/ 2018年
导演:王家辉
主演:朱晓光
制片人:施小食
出品人:王家辉
这个片子是系列中最近拍摄的一部,几乎零成本,用手机拍摄的。时间上距《艺术民工》相隔13年。当年快乐的盲流青年,如今自嘲中年屌丝,刻意配戴着几串佛珠,平添了一份社会赋予的俗气。
从电影制作的角度来讲,这个续集成熟了许多,光影、机位、节奏、配乐都很专业,虽然是手机拍的,但完全是一部精品。相比之下,13年前的《艺术民工》完全靠一腔想拍电影的冲动,甚至还不懂电影,却元气淋漓,自有感人之处。所以趁年轻,想干就干。
可贵的是,13年过去了,朱晓光还保持着单纯的快乐。尤其是末尾,骑行途中下起暴雨,他在雨中手舞足蹈,那种生命的释放就是鲜花盛开啊,人可以像花开一样快乐。
朱晓光天性自然,不隔,不装,放得开,收得住,而且健谈,有想法,天生是一个好演员。但他横漂、北漂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有机会光顾他。





《行者问路》
类型/纪录片
时长/72分钟
拍摄日期/ 2018年
导演:阿诺
主演:空雨登瑞师
制片人:施小食
出品人:阿诺
我正觉得《艺术民工2》拍摄的可谓精良,看了第四部,不得不拍案叫好了,施小食有眼光,用他的话说,《行者问路》的导演阿诺对光影的认识几乎是准大师级别。
《行者问路》的镜头语言真的很美,光影、构图、节奏都醉人。这个片子看起来视觉是很享受的。视觉上的享受或震撼,这个是关乎电影本体的。
影片不足之处在于主题。这个片子主要拍摄的是一点一面,一点是隐修的音乐人空雨,一面是山寺僧侣的日常。这一点一面什么关系,用什么主题统一,处理不好,整个作品结构就会出问题。
据小食说,影片放映时,由于节奏太慢,很多观众中途跑了。我觉得这个节奏问题不光是速度上的慢,主要还是一点一面的关系没处理好,所以切换的节奏就会莫名其妙。
主题把握好了,阿诺是能拍出大片的。我很期待。



《走向绝境》
类型/纪录片
时长/65分钟
拍摄日期/ 2018年
导演:倪化轩阿诺
主演:黄永枝倪化轩
制片人:施小食
出品人:阿诺倪化轩王康
《走向绝境》是五行系列我最后看的一部片子,可能是潜意识里不想那么快“走向绝境”。这部电影是系列中最有“作者”气质的一部。对于结构的意识和处理,这部做得也最好。
影片以兄弟俩为主人公,哥哥打工挣钱,最终走向了世俗的“生”(婚姻);同样的出身,弟弟却在挣扎人生的意义,最终走向了哲学的“死”(漫长的等死)。哥哥这一部分是纪录,弟弟这一部分是剧情。
需要探讨的是,纪录片的感染力在于完全写实,剧情部分的插入,是否削弱了影片“纪录”的份量。
不得不说的是,剧情这部分很精彩,“作者”气质浓郁,诗性与哲性的表达在国内电影界很罕见。导演完全有能力拍一部很有个人风格的优秀的文艺片,显然他还没得到过相应的条件。
《五行》系列这五部作品,有的情绪是快乐的、有的情绪是恬淡的、有的是绝望,有的是经典式的美学、有的是反美学式的,主角有的是出世的修隐者、有的是尘世的打工族……它内部做到了一种平衡。
而它本身的使命,是要做为另一种属性,去平衡现实中的不平衡。重要的不是对比之下力量的大小,重要的是另一种属性出现了:有的电影服务于权力,有的电影服务于资本,还有一些电影,是作者想这么拍,它的推动因不是权力也不是资本,而是生命的自觉。

4

主题

29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8-5-28
 楼主| 发表于 2018-9-2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献民教授一个人的电影节2017年十荐综述公众号 后窗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Gv8jrAIn54tcpwrf12xA-Q一个人的电影节,你能做到吗?



原创: 张献民 后窗 2月22日
在2017年的12月27日,张献民老师公开向国内的电影作者们征集他们的作品。直至今年二月左右,张献民老师一共收到了三百多部独立电影。在观看完所有的片子后,他选出了两份片单:一份是新导演的推荐作品,一份是成熟导演的推荐作品。
在公布这些片单之前,张献民老师为这些独立电影撰写了一篇综述,在文内,他简单的讲述了当下独立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为各位带来这篇独立电影的综述,明后天将会陆续公布张老师关于新导演的“十荐”片单与成熟导演的“十荐”片单。(注:文中所有的配图剧照均来自于这三百多部独立电影中,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十荐”——一个人的影像推介暨酒会现场
张献民老师与罗汉兴导演、祝新导演(由左至右)
“十荐”综述





“十荐”是我个人询问别人是否想把ta的独立电影给我看看,我将在里面以个人名义推介一些。不能说是十佳,我不能保证它们是最佳的,我的自由就是保留判断的个人性。从17年12月27日到18年1月15日,共收到影片约320部。抛去很多技术细节或统计,如短片的比例等,我想说每个寄送者都是主观的,是ta认为自己的影片是独立电影,我不保证我会同意,当然总有一些既不独立、也不是电影。那又如何?
下面是这轮连续五十天的观影总结。基本不涉及具体影片。我推介的影片,回头会有几篇单独的影评。别以为这些影评既然不用读者付费就是白给的,它也是对展映困难的一种反抗或补偿。你真往下读、恐怕会受到这些文字的影响。



《漫游》剧照
亚类型
独立电影内部有几个亚类型。它们往往在与产业有点交集时,被产业助推的社交媒体放大。广义的观众接触别人的说法时会反复收到这些信息,所以会认为这就是独立电影。
这也是所谓电影依靠题材的一个升级方向,就是为固定的题材找到一套表现方式。但它还没有被大众认可,表现方式的组合没有固化到被小众文化批判/革命的地步,所以是亚类型,“亚类型”这个词本身是模仿生物学的分类。
比如独立电影很多年前有“矿工”的题材。这个题材可以泛化为“生存”的主题。但它一直没有演变为亚类型。演变为亚类型的是与此相关的社会底层黑社会化的一系列影片(或影片的尝试,很多太幼稚了,实在不好意思说它是影片)。可能因为黑社会是一个固定的类型,可以套用的很多。这里面还有一个诡异的,不是底层黑社会化所以这些影片只能地下,而是相反的,就是高层没有黑社会,高层是紅社会,而对于高层电影、底层这个阶层都不存在,所以底层在独立电影中的黑社会化是与新闻联播一个意思,新闻联播里只有基层官员才是坏蛋吧,后来抓大老虎了、就只在电影里坏蛋必须级别低。延伸出来还有另一个网友熟悉的话题:整个中产阶级拒绝黑社会化。中产阶级扩大的话,黑社会就被边缘化了,江湖陷入无家可归的状态,侠客都是流浪汉、大隐在要饭。中国北方的俄罗斯崇拜还很普遍,俄罗斯有个“愚圣”的传统,东圣说过“卑贱者最聪明”,中国北方的独立电影就不时祭出“智障最有智慧”的绝招,这其实与日本任侠片非说瞎子武功最高是一个道理。看客愿意相信。



《合群路》剧照
在经济领域,领导、专家都阐明过城市对农村的不平等剥削。独立电影领域有点像。大家都在一个洞穴中,谁比谁更先进文化?底层黑社会化在过去几年集中于乡村,作为一个可能的类型点,细分有几个方式:
城里人(贪便宜、挪移虚拟、套用)跑去拍乡下与乡下人回故乡拍摄
黑色电影模式(科恩兄弟或塔伦蒂诺看多了)与港产茅山派模式(林正英附体)
女巫布莱尔神话与恐怖片神话(在国际范围内,低成本电影利润率最高的是色情片,这个政策环境成本太高,利润率第二高的就是恐怖片)
所以独立电影在亚类型中发展的部分、上承录像厅、下启网大,它是上一批大众消失、下一批大众还没到来的中间状态。这可以反过来说明大众不是恒常的,它也是波动态,有时它会消失,大众以为大众不见了,但有时它也会发力刷到天际,以为大众就是一切。





《江湖佬》剧照
在乡村黑社会化这个亚类型中,黑色电影的这个小类型,发展乏力。我理解原因如下:
这种电影烧脑,编写很费劲;
黑色电影的似真性很强,把乡村黑势力描绘得不离谱、又确实很黑,太需要功力了;
对中年男演员要求也不低,哪儿来那么多型男,长得怪还得讨喜;
对黑势力的描绘有政策风险,独立电影的从事者多数没啥政策经验,搞不好就封号了,网络时代,作品消失起来像硫酸化骨,渣渣都找不到(作为公立大学教授我马上申请省部级科研要深入研究这些渣渣,欢迎相同癖好者留言、没准能搭把手);
黑色电影还是需要一点资金,比如比拍色情片成本要高,成本高就得找投资,投资的决策者们一般政策觉悟比编导更高,而且ta能决策、个人生活肯定比较滋润,就会倾向于“哪有这么黑、你瞎编的吧”或“请不要阻挡我的阳光”。



《天落水》剧照
所以这个亚类型这两年更多往神鬼的方向发展。鬼,在城市已经接近被驱逐干净,城里人很多年都见不到坟地,以为医院就是离ta最近的地方。还是乡下方便。这与美国通俗文化、以及日本的异次元文化都可以关联上,几个年轻的创作者、即使不关心乡村的权力运作或村民之间的人际网络、即使根本不看中国其它的独立电影、但看了几个美剧、中二时看过几本漫画,都有可能觉得自己可以动手拍个同学们下乡、女生半夜不知去向的影片。
亚类型发展到这里,还有一个小方向,就是留守在宿舍的男大学生。这类影片可以被精神分析为打飞机之后的空虚、或集体压抑了打飞机的暴力倾向。找个类似“今夜是我上铺的头七”之类的借口,看编写的功力、同学们的直播能力和女生的姿色了。
来到陌生乡村被不知名神鬼骚扰或大学宿舍密室禁闭(女神上身、打美国航母几百架飞机、樯橹灰飞烟灭)这两个分支在未来几年还会更多产。
广义的底层黑暗、或称为乡村惊悚,包括警匪和鬼片两个分支,目测是我看到的最大亚类型,这次有十个以上。
这个简单数据还是说明独立电影相当分散,大家的思路不大统一。也是因为缺乏交流平台,影展关闭、创作论坛也没有,大家只能在各自的角落摸索,对类型的总结都不是创作者相互交流、或创作者与观众的交流,而是社交媒体的刷屏,所以影评的权力相应增大了,助推着模糊多变的类型化努力。



《无水之桥》剧照
中国孩子
泛指那些去了海外的。儿女英雄传。他们散布在各个发达国家。后来他们更散布到了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最近他们甚至也散布到不太发达地区。东圣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改开更进一步,我们的儿女遍天下。虽说这些各地的中华儿女有不少读环球时报中文版的,但也有不少从事个人创作的。他们占着几个优势,说起来留在国内的人可能会有点伤心:
对白和题材的陌生化。其实我们不一定喜欢看熟悉的东西,本来讲方言是独立电影的一大优势,比如一讲方言、很多朴素的观众就以为那是真的。现在升级了,讲外语。纽约腔调也就算了,还有悉尼腔调,还有捷克语,葡萄牙语。大家超越了法语才是小清新的历史时期。甚至有时可以回归一点,在陌生环境中使用汉语也会更加时髦。外文的剧本还是外国的当地人写的对白,那些发达国家的话剧传统比中国的雄厚啊,常常把对白写得像尤金 奥尼尔的台词。这也是一种全球化吧,也给了个人性更大的发挥空间。
演员。与波兰、捷克等地的青年演员相比,天朝表演学生的话剧功底、含蓄的浪漫、回头的纠结、无语问上苍,都不大好对比。天朝最棒的表演训练是冲着热播电视剧去的,美女的台词是“本宫”,大叔演员主要靠瞪眼和爽朗的尬笑来演绎皇上与抗日军官的合体,找冯远征廖凡那样的纯靠运气而不是靠行业标准。
播放环境。发达国家电影节是开放和自由的体系。反过来讲,在国内习惯了特权、从而也习惯了封锁了人们,一旦发现在国外谁都可以随便办电影节,就有过度兴奋,所以最近几年创办的华人电影节特别多。发达国家电影是个走下坡路的媒介,但展映环境的自由,还是在特权社会无法理解的,在我们身边,展映是一个特权,需要批文。



《在死海里醒来》剧照
即使有这些优势,也不是没有劣势,比如可能更昂贵,作品拍出来似乎与华人社会和华人文化没有关系,很难突破发达国家的“优质”行业标准等。
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海外创作迅速扩大是过去几年中国独立电影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它是人力资源层面最大的变化、或最大的增量,也为影片的美学特征、题材的开拓、参展和传播的多元化带来很多变化。它对这些人才和中国国内的制作环境提出了双重要求:这些人才不一定能适应中国国内的产业环境、有些甚至不能适应一般性的社会环境;本土人才不一定能配合海归们工作,比如演员是否有心配合、是否有能力配合,就是一个疑点。
这些中国孩子,留在海外还是回到国内,在未来几年似乎主要将聚焦于感情话题。家庭、代际关系、两性关系、家族、文化差异、老龄化社会、孤寂的少年等。他们普遍比较敏感,不时透露出失望、甚至担忧。有时我看到中间会心悸,那种感受能传递过来,即使ta可能拍得不怎么样。国内的产业环境对这些人有期待,但是否会迅速拉拢他们走向更激烈的题材、更激烈的表演,从而阻隔情感的传递,实在是未知数。所以这些短片,值得有心的观众自己多找来看看,它们不可能得到大众传播渠道。



《我是上帝》剧照
你好南国
中国独立电影的主要阵地一直在北方。可能北方人比较直接,从而表达畅快;也可能北方乡村遭遇的物质困难更多,那里的人们对独立电影更有感触;还有随着改开的深入、中国电影各个方面的中心都在北京,这恐怕也是北方文化的胜利。但是这个轮次对三百多个影片的观看,明显南方作品在增多,惊喜多数来自南方作品,南方作品也比以前增加了很多多样性和对问题处理的深度。
这需要多观看来自己体会。作为一个先行的视力工作者,我提醒几点:
北方是萨满的基底,南方是巫文化的基底。关键点和延伸阐发,都有差别。比如影响到对火的理解,火的理解又会影响到对夜的理解。
对城市底层人口的态度。以及城市底层人口对自己的态度。



《合群路》剧照
影片的故事就发生在南方
自在性。南方电影中人的自在性更强一点,更像自然人,北方电影中人的依赖性更强一点,更像社会人。
南方中产阶级化的程度似乎更深一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受相互之间的矛盾影响、不太受权贵们影响。
所以,中国独立电影的重心在南移。伴随着或引领着南移的,是独立电影相对来说的中产阶级化。我们似乎习惯了独立电影主体是无产阶级的状态,过去七八年不时有左派跟我说“你张献民是真左派因为你支持的是穷人的电影”。他们总结的因果关系不大准确,我不知我是哪派的,但我知道我不是因为穷所以主张独立电影的,我是因为搞独立电影所以穷的。殊途同归。
现在来看,南方即使是留守儿童的题材,学校、家庭等环境也多数中产阶级化了,乡村住家独栋有空调、粗暴体罚者从教师队伍中消失了、打工的母亲回乡时挎着假驴包、连广场舞都普及到了每一个村寨。
按这个趋势,中国独立电影会继续中产阶级化。从积极意义上讲,它说明中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孩子们)更多独立地思考自己处境了、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了。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的,只剩下权贵,就是“闷声发大财”那些人。既然他们不分享他们的故事,我也就无从知道ta是否对自己的生活或处境有所独立思考。



《团鱼岩》剧照
独立电影中产阶级化与“中国孩子”的趋向是一致的。年轻人能去国外学电影或拍电影,大体来自中产阶级这个层面,权贵家庭反而又没有这样的追求了。这与计划经济时代很不一样,当时的老帅们有不少孩子立志搞电影、后来也确实搞了一辈子电影。
这次来自贵州、湖南、浙江的好作品最多。
北方独立电影逐渐失去活力的原因也值得分析几条。比如性工作者权益问题,值得深入纪录、也有很多虚构的方式。但有几个瓶颈,比如政策,比如npo挑头的不许拍摄放映性工作者的政治正确教条,比如性工作者的处境过去几十年没啥变化所以也就拍不出啥新鲜模样等。男大学生鼓励女友去赚外快、单身老年人去发廊、夫妻长期两地的一些畸形效果等,其实全看电影人的本领,怎么写、怎么拍、怎么传播。这些本领有一些是专业领域的,也有一些是社会领域的。这次又看见几个这个话题的影片,基本都是北方小城,故事人物样式都比较陈旧,可信度也打着折扣。



《漫游》剧照
你是谁
中国独立电影的另几个传统领域,如lgbt、口述史、青春斗殴片等,这次观看明显感到创新乏力、乃至创作数量在减少。这倒没有南北方的差别,都一样。
我把这些变化理解为媒介的变化。
独立电影曾经更多聚焦于社会亚健康,但社会亚健康目前更多以网络视频、以比电影更直接的方式来展现和处理,管理方面也发展了一套比电影审查更完备的体系去应付它。
所以独立电影正在逐渐转向聚焦于心理亚健康,这个问题海外的中国孩子们仍是典型甚至主力,但也不排除发财了的人们出现症状。心理亚健康以前的首要提问是“我是谁”,就是身份困惑。这个提问也是现代主义艺术电影的根本。现在这也改变了,首要提问是“你是谁”,就是社交恐惧,对交往的疑惑和拒绝,宅时代的根本。
恰恰这样的提问能够勾联起我们对人与人关系的审视、让交往变得迷离。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着新的戏剧张力。也让我们审视自己构建起来的空间。
这样的转变也意味着我们正在从社会的电影转向心理的电影。
——张献民
农历丁酉年小年夜





《艺术民工》剧照
作者介绍









张献民:
教书、监制、演戏。每个月写两三篇电影方面的文章,多年致力于推广中国独立电影。

28

主题

2063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09-4-1
发表于 2018-9-2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直关注

4

主题

29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8-5-28
 楼主| 发表于 2018-9-25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晓光PUNKLORD朱老总  活着就是折腾了半天,就为了坐这十五分钟火车,还真是改革开放富起来,怀念起曾经那个不太遥远的绿皮车年代,现在长三角地区城市群连成片,苏州无锡五十公里高铁十几分钟到达,这

速度有点受不了,附近流窜就像坐地铁一样快捷了,这种富裕起来的地方,已经忘记了中国那些老少边穷地带的存在了,即便是帝都北平也略显孤苦伶仃。

朱晓光PUNKLORD朱老总  最近着实有点忙碌,搞得我焦头烂额,这种状态我不太喜欢,朱老总已经习惯了悠闲自得混吃等死,今天去无锡参加一个地下电影线下放映活动,还有一个朋友从上海驱车过来谈个大项目,

明天中午奔赴杭州,这次就没有时间去横店怀旧了,后天中午高铁回北京,大后天可能一早要奔赴大美青岛几天,国庆七天乐要去莱芜工厂戏剧节,结果到济南 泰安 淄博的火车全面无票,不知道坐公共汽车什么情

况,随缘吧阿弥陀佛上帝保佑。

朱晓光PUNKLORD朱老总  苏州的冷水澡让我感冒了,本来还庆幸半年没有病,吃点药有点晕头转向无精打采,这个国庆节的抢票活动还真是残酷凶悍,去莱芜 济南 淄博 泰安全面没有票,所以关于莱芜工厂戏剧节我

还是有一些建议,应该是地方政府联合企业搞的文化名片式大型活动,在不缺资本运作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放开手脚潇洒一点,比如怎么能吸引人来并且呆够七天乐就是个问题,国庆节很多人要陪家人其实暑假搞更合

适,莱芜交通不便可以济南等地设中巴车直达宾馆,或者像北京来客较多可以搓堆儿一汽车运过来,或者干脆所有人一律一千元补贴自驾车也行各随君便。

朱晓光PUNKLORD朱老总  非常感谢地面放映活动合作方的支持,在江苏无锡太湖之畔,美丽的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地下电影《艺术民工》《艺术民工2打破幻想》成功进行放映,现在大学的环境真棒,活动来人也

不少,不可否认美丽的南方还是有很多先进之处,明天奔赴杭州还有一场。

朱晓光PUNKLORD朱老总  非常感谢放映活动合作方和相关人员的支持,在江苏无锡太湖之畔,美丽的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地下电影《艺术民工》《艺术民工2打破幻想》成功进行两部影片放映,映后互动交流在亲

切祥和安定繁荣的氛围中进行,大家天南海北各种话题聊的很开心,期待下次有机会再亲切会晤。

朱晓光PUNKLORD朱老总  再次重返大杭州,现在都市规模很大房价也爆炒起来了,由杭州罗夏映画在西溪湿地进行《艺术民工》《艺术民工2打破幻想》小规模放映,受到超级台风影响杭州也突然暴风雨,至此无锡杭

州两地放映活动圆满完成,非常感谢主办方的支持,明天撤退回北京老窝,一切恍如一梦。

朱晓光PUNKLORD朱老总  杭州西溪湿地的放映活动,还收到女网友赠送的小礼物 ,有心了 非常感谢,朱老汉感激涕零,不过这个丝巾 难道是让我去泡妞用,,无锡 杭州参加两次仁人志士的饭局聊天活动,各行各

业谈天说地还是棒棒哒,也是难得的一次长三角巡游活动,明天继续折腾回北平开启下一段征途,今天还遇到个同行也是拍电影论坛网友。

朱晓光PUNKLORD朱老总  每当天空阴雨绵绵,我总会想起那段时间,十几年前来过一次杭州东站,当时非常荒芜,现在成了航空母舰一样的号称亚洲最大火车站,也在萧山站坐车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这十几年中国

的铁公基建设还是值得宝贵,都是劳动人民的血汗最后也是收割殆尽灰飞烟灭,今天股市继续暴跌探底,威华股份轻仓吃跌停板,长三角巡游很嗨皮,从苏州无锡杭州几天股票损失四千多吧,坐等高抛玩起来。

朱晓光PUNKLORD朱老总  传闻中的复兴号超级列车,感受贴地飞行飙起来,一个小时从杭州东站到南京南站,两个房价四五万骄奢淫逸大都市从此若比邻,从杭州到达北京280分钟,真是比乾隆爷当年坐着轿子车下江

南痛快多了,一句话 特别好,,

朱晓光PUNKLORD朱老总  复兴号铁道车跑起来速度确实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突然间回来沙河水库屌丝蜗居,又是恍如一梦,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还是有一些感受不同的,总之这个社会有钱才是硬道理,,最后是你 自

己陪着自己,最后是我 变得越来越忧郁,,想到了国庆节莱芜工厂戏剧节的解决方案,去天津转车到泰安换大巴车或者组团打车。

朱晓光PUNKLORD朱老总  热烈祝贺毒立电影五行系列的地下放映活动继续从胜利走向胜利,于9月16日杭州西溪湿地进行《艺术民工》《艺术民工2打破幻想》两集连映,以及映后的小规模交流会,经过安乐祥和的互

动交流之后,人民群众纷纷表示珍爱生命远离影视圈。

朱晓光PUNKLORD朱老总  俺莱芜有,国庆七天乐,莱芜工厂戏剧节,准备去公款旅游吃喝玩乐,适逢重大假期,到达附近的淄博 济南 泰安全面没有票,只能去天津转车也都是无座票,提前订票天津到泰安和泰安到

莱芜的火车票,京津城际车多到时候随时再买,坐一夜火车早上到达泰安好有时间折腾,本来预计要坐公共汽车或者打车,居然中午还有一个普速扶贫绿皮车,五十公里票价三元。


调整大小 IMG_2486.JPG 调整大小 IMG_2489.JPG 调整大小 IMG_2495.JPG 调整大小 IMG_2496.JPG 调整大小 IMG_2497.JPG 调整大小 IMG_2498.JPG 调整大小 IMG_2499.JPG 调整大小 IMG_2501.JPG 调整大小 IMG_2512.JPG 调整大小 IMG_2513.JPG 调整大小 mmexport1537027981306.jpg 调整大小 mmexport1537028154729.jpg 调整大小 mmexport1537028242493.jpg 调整大小 mmexport1537028738911.jpg 调整大小 mmexport1537028777078.jpg 调整大小 mmexport1537028812561.jpg 调整大小 mmexport1537198074028.jpg 调整大小 mmexport1537198100320.jpg 调整大小 mmexport1537198205226.jpg 调整大小 mmexport1537198222471.jpg 调整大小 mmexport1537198233831.jpg 调整大小 mmexport1537198273542.jpg


4

主题

29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8-5-28
 楼主| 发表于 2018-9-25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不过是艺术民工的生活而已
原创: 罗夏映画  消磨时光指南  1周前
“两荐”放映活动在风景秀丽的西溪创意产业园圆满结束,用了两个下午,放了五个片子,来了一屋子人看电影。



第一天三个片子,第二天两个,看这么久真挺累的,有不少人连着来了两天,佩服,我自己都有点撑不住。



当初选了这两个片子,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片子很有趣,另一方面是,很多人对影视行业抱着盲目的憧憬,想象过于美好,而这两个片子的主人公都是多年的影视从业者,能够从不一样的角度去了解这个行业。



生活而已三部曲分别讲述了魏晓波和谢芳的同居、结婚和生子三个阶段的事情,魏晓波用摄像机记录了自己琐碎的生活,并且完全敞开给观众看。通常我们有着这样一种心态,对于自己的生活看作是完全私密的,只把精心筛选后的部分公开,而对于他人的生活则充满了窥探欲,而很少有人像魏晓波一样,全部展现到公众面前。



实际上,我们都很在意在别人面前的印象,出门前会认真梳洗妆扮,衣装整洁,与人交往则注意言谈举止是否得体。而回到家才会卸掉伪装,这是否是真实的自己,我说不好,也或许是一个人的表里两面。认识一个人,要认识他的表里两面,怕是才能真正的了解他。





魏晓波到底现场的时候正在放映《生活而已3》的后半段,他掀开门帘看了一眼就转身离开了。他跟我说,他看不了这个,片子剪完后他也没再看过一眼。我开始以为,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作品,这种情况很常见,演员不看自己演的戏,相声演员不听自己的相声,我看自己以前的话剧录像也很尴尬。

后来再对谈中了解,他对影片所展示的自己也很反感,影片中的魏晓波显得刻薄、孤僻、粗暴,而剪辑将这些特质放大,让人物形象变得丑陋不堪,魏晓波直言自己看的时候也觉得很崩溃。



实际上,通过看影片,能感受到魏晓波是个很有生活趣味的人,在生活窘迫的时候镜头里却仍然可以见到咖啡、差距、吉他、摇滚乐,养花养狗养鸟,在谢芳摆地摊的时候远远的静静的看着,看着谢芳因为赚了十几块钱开心的样子。内心应该还是个挺温柔的人。





另一个片子是艺术民工



在看《艺术民工》的时候,我们都很难相信,一个人都这么惨了怎么还能这么乐观。他晚上住在火车站没人知道的“秘密空间”,带着一台总坏的二手DV,坏了就自己修,就好了就去拍摄上访者,摇滚青年,晚上赶紧去刻盘,这样可以空出带子继续拍。中秋节了才舍得花2块钱买张大饼,买几个2块钱一斤的烤鸭头,花生米,一瓶啤酒。后来生病,没钱买药就算了, 还没法工作,连卖血都不成。



观众看完都会有疑问,这个家伙现在怎么样了,是苦尽甘来过得好了呢,还是仍然窘迫,或者说不定已经死掉了。 最近新鲜出炉的《艺术民工2》大概就是为了解答这一疑惑而生的,从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朱晓光的现状,还成,身体挺好,还能拍片,还能长途骑车。





对于外行人,好像一提到影视工作者,脑海里浮现出的不是阴阳合同的冰冰,就是风光无限的国师,或是北京的咖啡馆里那些一张嘴就是几千万上亿投资的人。实际上这个行业跟其他的行业也没多大差别,大比例的工作者都是普通人。只不过你搬砖他架杆,你写公众号他写剧本,你开出租车他开道具车,你拿照相机他拿摄像机,大家都是民工,赚的都是血汗钱。





我问了魏晓波和朱晓光同样的一个问题,“片子入选了张献民的“十荐”后,对生活有改善吗?”

二人回答相同,都表示没有任何变化,而且人家看到片子后产生了负面印象,有些可能接到的活也丢了,这让我挺意外的。

4

主题

29

帖子

0

精华

认证会员

注册时间
2018-5-28
 楼主| 发表于 2018-9-25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不过是艺术民工的生活而已[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rgba(0, 0, 0, 0.3)]罗夏映画 [url=]消磨时光指南[/url] [color=rgba(0, 0, 0, 0.3)]1周前
“两荐”放映活动在风景秀丽的西溪创意产业园圆满结束,用了两个下午,放了五个片子,来了一屋子人看电影。
第一天三个片子,第二天两个,看这么久真挺累的,有不少人连着来了两天,佩服,我自己都有点撑不住。
当初选了这两个片子,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片子很有趣,另一方面是,很多人对影视行业抱着盲目的憧憬,想象过于美好,而这两个片子的主人公都是多年的影视从业者,能够从不一样的角度去了解这个行业。
生活而已三部曲分别讲述了魏晓波和谢芳的同居、结婚和生子三个阶段的事情,魏晓波用摄像机记录了自己琐碎的生活,并且完全敞开给观众看。通常我们有着这样一种心态,对于自己的生活看作是完全私密的,只把精心筛选后的部分公开,而对于他人的生活则充满了窥探欲,而很少有人像魏晓波一样,全部展现到公众面前。
实际上,我们都很在意在别人面前的印象,出门前会认真梳洗妆扮,衣装整洁,与人交往则注意言谈举止是否得体。而回到家才会卸掉伪装,这是否是真实的自己,我说不好,也或许是一个人的表里两面。认识一个人,要认识他的表里两面,怕是才能真正的了解他。

魏晓波到底现场的时候正在放映《生活而已3》的后半段,他掀开门帘看了一眼就转身离开了。他跟我说,他看不了这个,片子剪完后他也没再看过一眼。我开始以为,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作品,这种情况很常见,演员不看自己演的戏,相声演员不听自己的相声,我看自己以前的话剧录像也很尴尬。
后来再对谈中了解,他对影片所展示的自己也很反感,影片中的魏晓波显得刻薄、孤僻、粗暴,而剪辑将这些特质放大,让人物形象变得丑陋不堪,魏晓波直言自己看的时候也觉得很崩溃。
实际上,通过看影片,能感受到魏晓波是个很有生活趣味的人,在生活窘迫的时候镜头里却仍然可以见到咖啡、差距、吉他、摇滚乐,养花养狗养鸟,在谢芳摆地摊的时候远远的静静的看着,看着谢芳因为赚了十几块钱开心的样子。内心应该还是个挺温柔的人。


另一个片子是艺术民工
在看《艺术民工》的时候,我们都很难相信,一个人都这么惨了怎么还能这么乐观。他晚上住在火车站没人知道的“秘密空间”,带着一台总坏的二手DV,坏了就自己修,就好了就去拍摄上访者,摇滚青年,晚上赶紧去刻盘,这样可以空出带子继续拍。中秋节了才舍得花2块钱买张大饼,买几个2块钱一斤的烤鸭头,花生米,一瓶啤酒。后来生病,没钱买药就算了, 还没法工作,连卖血都不成。
观众看完都会有疑问,这个家伙现在怎么样了,是苦尽甘来过得好了呢,还是仍然窘迫,或者说不定已经死掉了。 最近新鲜出炉的《艺术民工2》大概就是为了解答这一疑惑而生的,从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朱晓光的现状,还成,身体挺好,还能拍片,还能长途骑车。
对于外行人,好像一提到影视工作者,脑海里浮现出的不是阴阳合同的冰冰,就是风光无限的国师,或是北京的咖啡馆里那些一张嘴就是几千万上亿投资的人。实际上这个行业跟其他的行业也没多大差别,大比例的工作者都是普通人。只不过你搬砖他架杆,你写公众号他写剧本,你开出租车他开道具车,你拿照相机他拿摄像机,大家都是民工,赚的都是血汗钱。


我问了魏晓波和朱晓光同样的一个问题,“片子入选了张献民的“十荐”后,对生活有改善吗?”
二人回答相同,都表示没有任何变化,而且人家看到片子后产生了负面印象,有些可能接到的活也丢了,这让我挺意外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ilmaker.cn

GMT+8, 2025-1-22 16: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