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MOVCAM铁头官方网店
查看: 50|回复: 0

[Aputure] 开工锦囊·下丨 穆德远 x 亢晓天直播回顾:外景布光、道具光,及现场问题的解决

[复制链接]

328

主题

328

帖子

39

精华

机构会员

Aputure官方

注册时间
2011-3-1
发表于 2025-2-18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1.jpg

穆德远:在外景拍摄中,我们常说“全景取其势,近景取其质”。意思是全景大体的气势感受一定要全,但是近景人物观感要有味道。您在处理人物近景和全景的关系上会注意什么?

亢晓天:这让我想到了前面聊的一个问题:如果衣服特别亮要怎么处理。就是全景的时候气氛都是对的,但是当景别越来越紧的时候,衣服那儿就过曝了。实际上,拍摄前期就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甚至要精细到面料、颜色和质感的选择,要和服装部门提前沟通。选择合适的材质非常重要,因为布料、皮革等不同材质,即使颜色相同,质感和肌理也会不同。如果人物在移动,我们需要考虑如何遮挡过亮的部分;如果是相对静止的近景,我在大师班就教同学们拿刀纱来处理,做到既没有那道影子,又有渐变。另外,当光比较硬的时候即使人物曝光是正常的,近景的时候都要加一点柔光材料让光更柔和一些。否则人脸上的质感偏硬,影子就跟刀切似的,会破坏造型。
近景遇到顶光的情况如何处理?在拍摄低成本电影《赢家》时,我们曾在大中午要拍一场戏。通常正午顶光不适合拍摄,但为了拍摄进度,我用12x12的白布控制顶光,并用12K灯从侧面补光,以干扰顶光的生硬感。随着镜头从中景推到近景,效果还不错。

类似的操作也可以用来增加画面灵动感。比如《梅兰芳》那部戏,我在四合院顶上用了15x15的白布,重点是把白布不规则地划成各种小块,但每一块都和大布留一点连接点。这样才能在起风的时候,光影微微晃动,效果非常自然,仿佛是真实的树影。拍近景时画面就更加灵动。

002.jpg
003.jpg
《梅兰芳》截图

穆德远:电影《奥本海默》里一个大环境和近景气氛的关系就是个很好的说明。

004.jpg
005.jpg
直播截图

这个人物近景光线非常细腻。人脸上的暖光,是草地上反弹过来的光,米菠萝反一下绝对实现不了这个效果。暗部还有一层天光,而且分寸感把握得特别好。如果光孔再收一些,或者再亮一点,暗部的天光就没了。这个时候照明和摄影必须做到精确控光。

他是这个环境中的人物,绝对不能脱离了这个环境。你以为人物站在那儿就有这个光效吗?一定没有。这时候我们可以拿刷了颜色的板子或者拿灯去反。现在我们也有全色域的灯具,比如爱图仕可以用 App 去吸取草地的颜色,然后输出对应色彩的光线,非常方便。

穆德远:有同学问什么是刀纱?一般的纱旗四周是铁杆做的边框,做一个只有三个边框的版本,这样留出来的那边就不会有铁杆的影子。还有同学问黑旗怎么用,我给大家演示一下,书代表黑旗。黑旗离灯越近,影子越不明显;离灯越远,影子就明显,通过距离来控制影子。这个灯是爱图仕新出的STORM 80c,体积很小,但是亮度惊人,这才开了2.6%的亮度,拿着就能用,非常方便。当初我们拍《跨过鸭绿江》的时候,爱图仕用一星期的时间把60x给我们改成了道具灯。解决了我们的进度问题,也解决了现实光效问题,特别感谢他们。

006.jpg
直播截图,穆老师用 STORM 80c 演示

穆德远:道具灯(如台灯、蜡烛、手电、油灯等)的使用非常常见,在拍摄中,您是如何抓住道具灯质感和生动性?

亢晓天:穆老师提到的这些光效在每个戏中都有不同的变化。首先,灯光设计必须让摄影师满意,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如何通过光线增强画面的表现力。虽然例子很多,但核心原则是统一的:注重细节,确保光线与场景、人物的情感和氛围相匹配。

比如《太阳照常升起》有一场戏是演员使用打火机的光效。这是一个实景拍摄,打火机的光效需要非常真实。我们并没有通过提高感光度来提亮人脸,而是借助环境光来营造效果。演员手里拿着打火机,我在演员的手心里藏了一个小灯珠,线从袖子里穿过去。通过调整电压,让它接近火光的颜色。这样既能保证火苗的真实感,又能避免人脸过暗。为了让光效更逼真,我们还加入了水印撞针的效果,让灯珠的光线微微跳动,模拟火苗的晃动。同时,演员的手移动时,影子也会随之变化,完全像真实的火苗一样。最终的效果让摄影师非常满意,既真实又安全,没有任何隐患。

穆德远:所有的照明师都有些自己的小绝招。我以前拍《青春祭》的时候也是想尽各种办法来模拟蜡烛光。现在LED灯具可以设定这种火光,效果还不错,给我们省了不少事。比如爱图仕的INFINIBAR、MC Pro内置了多种光效模式,比如蜡烛光、火光、警灯等。但是距离真实的蜡烛光还有一些距离,可以做到更生动。 其实我们追求的是生动的光线,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摄影师或者照明师,其实比的就是谁在写实主义精神上的追求更深一步。你做出来的光效就是要生动,要唯美中保持生动,又有写实主义的基因又有表现主义色彩。

亢晓天:穆老师说到这个我就想分享当时拍《一个都不能少》的例子。这场戏其实是日拍夜,灯光就是往写实上去靠,尽量像纪录片那种灯光效果。但除了画面里看到的一个灯泡,我们还加了底子光,不然亮度不够。

007.jpg
直播截图

讲这场戏,还想聊下成本控制问题,不管是什么规模的制作,都节约成本的需求。《一个都不能少》基本上都是日戏,这场夜戏要怎么拍?如果是夜里拍,那第二天白天要休息。制片问我能不能日拍夜的时候,我说可以,但是需要去找汽车队借大量的帆布。我用帆布把院子里的光线全都挡住,从教室里打了一些光,也能看到人离教室越近脸上越亮。

这种操作方式节省了制作周期,效果也还不错。我也想特别感谢先力公司,这么多年我拍的戏有90%以上都是从先力出器材,他们能保证器材的数量跟品质。而且先力对大师班做了非常大的贡献,不仅保证了教学,也非常尊重学生和我们教员。所以特别感谢他们。


穆德远:其实我们在拍摄当中从头到尾都在解决问题。就是这些经验的积累,使得我们在现场不犯或者少犯错误。比如灯腿穿帮了,如果要加高台就 40 分钟过去了。但是摄影师要是有经验,把机位升高 10 公分就行了。如果一个镜头耽误 40 分钟,不就是等着资方把你给开了吗?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摄影师都要是好的照明师。起码你要懂照明,懂工作程序和对应要花的时间。

亢老师您从业多年,在拍摄现场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呢?

亢晓天:其实所有的戏都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举个例子吧,有一个叫《PK.COM.CN》的电影,拍到最后没有足够资金去雇大量的群众演员,因为有一场假面舞会的戏需要很多群演。我提议尝试用影子来拍这场戏。主要演员出镜,其他的群演就利用照明灯在灯前制造影子,让所有参加聚会的人在画面中只以影子的形式出现。此外,我还创造了一些车灯效果,以此增强舞会的氛围感。

008.jpg
009.jpg
《PK.COM.CN》截图

当时主要使用2000W和5000W的钨丝灯。为了调整光线效果,我摘掉了部分钨丝灯的透镜,光线边缘更清晰。这里要注意,镝灯透镜不能摘,但钨丝灯可以摘。

主持人小雪:网友提问,黑纱、白纱分别在什么条件下使用?

亢晓天:纱作为一种光线调节工具,主要用于减少光线的亮度。黑纱几乎能完全阻挡光线,减少边上折射的散射光,非常适合需要强烈遮光的情况。而白纱虽然也能挡光,但其效果相对较弱,因为它会反射部分光线,使得光线相对较为通透。这种反射特性也使得白纱在挡光的同时,稍微带有一点柔光效果,但柔光效果并不显著,如果需要更强的柔光效果,就需要使用柔光片。

在拍摄《王的盛宴》的大殿场景时,由于外面阳光过强,为了保持内外光线的平衡,我在大殿门口用黑纱减少了外界强烈阳光对室内光线的影响,使得在少打灯的情况下,室内光线仍然能够与室外光线保持平衡。不仅节省了灯光资源,还能够延长拍摄时间,提高拍摄效率。当阳光减弱后,再摘下黑纱,仍然能够保持内外光线的平衡。关键是焦点不能在黑纱上。

纱的这种光线调节功能不仅在室内拍摄中发挥作用,在室外拍摄中同样重要。比如在观看《末代皇帝》时,可以注意到颐和园长廊后面都使用了黑纱,如果光孔再开大一点就看不出来黑纱了。用黑纱就是因为后面的光线过亮,如果不使用纱进行遮挡,就需要提高走廊内的光线亮度,这不仅会增加拍摄难度,还会影响整体的光影效果。因此,使用纱进行光线调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穆德远:如果室外太亮,要平衡室内外亮度,有时候我们会在玻璃上贴 ND 纸。但是这个一个上成本高,一个是有风的话会哗啦啦响,影响录音。而且贴不平还会有反光。用黑纱成本低,第二它减光但并不改变光质。加白纱除了降了亮度,也让光质变柔和了。挡光材料是一门特别有意思的学问,也是我们摄影师跟照明师必须掌握的材料。有起柔化作用的,有挡光的,有可以改变色温的,有可以改变光质的。有的既有柔光,还有一部分可以打透射光。不同的纸有不同的功效,怎么去适应这种纸来达到你的效果。

亢晓天:是的。以前没有LED灯,钨丝灯和镝灯的颜色和光质的变化就是靠色纸跟柔光纸结合来实现。反正是用的时候,窗户上切忌别贴两层ND纸,贴两层只要有一点风它那网格就在动,就会直接把人的视线吸过去,只贴一层相对来说就不会有事儿。但是也要注意拍摄角度,而且用ND纸还有个不方便的地方是如果外边暗了再去卸它,会发现浪费时间和浪费材料。所以我偏向多使一些纱,只要是焦点不在那儿,严格说都没有太大问题。

主持人小雪:网友提问,场景和服装的固有色很突出,这时候要通过光色做特殊氛围,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穆德远:是不是问固有色太突出了怎么应对?如果场景中的人物穿的红衣服太过突出,我们想通过光线让他饱和度不这么高,我们可以用过曝光进行调整。在红色的地方挡些光,红色就会变成暗红色,加点光会变成粉色。还可以通过色光来反向调整。在红色的衣服上打上蓝光,就会变成暗紫色。如果只需要显示上的变化,可以专门做一个Lut来调色。

一般情况是场景是美术师按照要求给我们布置好的,一般情况下较难改变固有色。但有时候我们可以靠道具,靠前景去遮挡的方法去做。但是从照明角度,那就是光线。摄影师在曝光控制上就这么几个途径,这些东西可能需要你灵活的运用,对基础知识有深刻的了解。所以艺不压身,你对光色之间的关系,对摄影的基本手段你要都了解的话,你可能就会很快就会掌握它的奥秘。

主持人小雪:网友提问,在对话场景中会涉及到正反打,人脸照度如何去控制?

穆德远:当光线从同一方向照射时,一侧亮一侧暗,立体感强。但若作为前景,脸部会过亮。此时,我们可以采用交叉光或外反拍的方式来处理。当光线从一侧照射时,暗面多、亮面少,立体感强。但作为前景时,脸部会显得过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交叉光;或者在没有时间打交叉光的情况下,采用外反拍的方式。始终保持人物的一个暗面和一个亮面面向摄影机,亮面占三分之一,暗面占三分之二,以形成反差效果,增强立体感。

主持人小雪:网友提问,在居民楼实景中如何设计底子光以营造夜晚低调高反差气氛?

穆德远:底子光是必不可少的,底子光是确保场景内密度均匀,避免死黑区域,同时便于后期调整。由于居民楼高度超过3米,可以通过大面积柔光或反射光来平衡整体亮度,同时用局部光源增强高反差效果,确保画面既有层次感又不失真实。

底子光的设计并非固定,需根据场景特点进行调整。若四面墙壁均为白色且反光率高,则无需过强的底子光;反之,若屋内家具等均为深色,则底子光需相对强一些。一般情况下,底子光下调三档是基本要求。但具体下调几档还需以18%灰板为基础,根据场景内的照度和反光率进行调整。

比如《教父》中的灯光效果。为了营造背景暗、人物头顶亮的效果,摄影师用黑布罩住顶棚的一部分,形成一个桶状结构,将灯光置于其中,通过反射将点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形成散射光。由于灯光离人物较近,因此人物头顶部分非常亮,而随着距离的增加,光线逐渐衰减,使得光线产生了层次感。这里的关键在于,摄影师追求的不是均匀的底子光,而是一个特定的光效。

010.jpg
《教父》截图

扎实的理论体系是创作的基础,掌握了理论再结合实战,才能实践出多种创作方法。上下两篇直播回顾内容已经放送完毕,爱图仕也将持续关注并支持CNSC直播和大师班,聆听一线人员的心声,汲取行业前沿经验,不断推动自身技术和产品理念的革新,为电影创作者研发更创新、更高效的灯光解决方案,助力影视创作实现更出色的视觉表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filmaker.cn

GMT+8, 2025-2-21 0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