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新片imdb跌到6.6真是老天开眼,哗众取宠120p给吃瓜观众~
本帖最后由 son-yota 于 2017-2-5 16:09 编辑电影没上映前被网上各种平日只写影评伪装成数码杂志的小编吹的,“120p技术革新”,“李安攻克了技术上的困难”,“视觉盛宴”。然后下面吃瓜观众一片膜拜,120p真高大上,不愧是大导就是领先别人一步。。。
不知道好莱坞的其他导演怎么看这件事,反正如果我是李安,身边被许多最著名的导演包围,我是绝对不好意思搞120p在一个90%是站立坐着或者正常运动的电影上,就为了让自己的电影卖座,还要叫板科学界的研究理论“24p人眼快门”,尤其是好莱坞99.99%的导演都正在遵循并不想背弃这一理论~~~
“不是我们需要看的更流畅,而是我们应该享受运动模糊。”这是我对24p的看法~~~
我认为运动模糊很艺术,在摄影中甚至可以像前景后景一样带来虚化与主体区分开。。。
我去年有去面试过一个节目制作人,他看了我作品里某一段说,这里有一点糊,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人特土,我都懒得和他解释。。。
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只狗在跑,你会打断它的狗腿就因为它的腿有运动模糊吗???
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对分辨率和帧率极端追求的价值观开始滋生,让人忘了自己应该是怎样的~~~
说实话我觉得sony panasonic等厂牌天天在比赛一样的pk 4k 6k 8k的,这都会给行业带来畸形发展。1920 1080其实也是人眼分辨率,再高也没什么意义~~~
“低俗小说”35分多出现的那个长镜头,可能对于某些没品的制作方来说就是不合格的会被重拍,因为除了主体略为清晰外,整个场景就是一片糊。。。他们可能会说:观众看不见场景里有什么。那我要说:我想让他们看到的只是主角在走~~~
最后说一句,120p是尤物,240p,480p,960p,再多我都不嫌多,前提是要慢放成24p,这才是真正的视觉盛宴^21^
本帖最后由 xierui117 于 2017-2-5 14:05 编辑
剪辑才出现的时候,有人这么议论过。声音出现时有人这么议论过。彩色胶片出现时,也有人这么议论过。
片子是不理想,但是120p确实是带来了新的电影语言,李安是一个开路勇者,后续会有人慢慢学会发挥新电影语言的威力的。 中国能放120P的屏有几块?上映这个格式的中国听说只有三家,北京、上海、台北,各一家。好多都是没看过120P啥样的就开喷的。不必奇怪分数低,这只是第一次尝试,李安自己也许都没弄明白120P因该怎么扬长避短。 李安就是牛逼,有能你拍个试试?就事论事,不知晓导演乱评论的都是哗众取宠。 本帖最后由 son-yota 于 2017-2-5 15:01 编辑
xierui117 发表于 2017-2-5 14:03
剪辑才出现的时候,有人这么议论过。声音出现时有人这么议论过。彩色胶片出现时,也有人这么议论过。
片子 ...
如果选择高帧率,也就等于和运动模糊说88了,需要运动模糊的艺术表现就没了。。。
况且a7s是2014年发布的,a7s都能拍连续120p,当然能支持连续120p更高级的设备可能2014年前就出现了,去年李安这个电影才发布。。。我不知道他独创在哪里了~~~
而且120p又不是李安开发的,是sony开发的120p在f65上,是不是应该说是sony带来的新领域???因为又不是只有他一人能用120p son-yota 发表于 2017-2-5 14: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选择高帧率,也就等于和运动模糊说88了,需要运动模糊的艺术表现就没了。。。
况且a7s是2014年发布 ...
120p播放貌似是他推动的。
son-yota 发表于 2017-2-5 14:53
如果选择高帧率,也就等于和运动模糊说88了,需要运动模糊的艺术表现就没了。。。
况且a7s是2014年发布 ...
我比较认同你的观点。技术始终要为表意服务。不是不喜欢技术革新。而是要用对地方。否则百十年前的印象派要哭晕在厕所啦。。。当年他们可是被咒骂了几十年就因为把清晰的变模糊了。。。看来高帧率还是得进行更多表意方面的尝试。ps:博纳悠唐旗舰店看的4k3d120帧。略感失望 看周围其他观众基本也是无所触动。完全get不到亮点。 son-yota 发表于 2017-2-5 14: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选择高帧率,也就等于和运动模糊说88了,需要运动模糊的艺术表现就没了。。。
况且a7s是2014年发布 ...
运动模糊少了。特写像真实那样有魔力,眨眼之间的表情微妙变化特别有意思,这就是使用难点了,内在微变化太清晰和丰富,信息量太大,纳入到叙事不太好处理。
小苏 发表于 2017-2-5 15: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比较认同你的观点。技术始终要为表意服务。不是不喜欢技术革新。而是要用对地方。否则百十年前的印象派 ...
特写像真实那样有魔力,眨眼之间的表情微妙变化特别有意思,这就是使用难点了,内在微变化太清晰和丰富,信息量太大,纳入到叙事不太好处理。
xierui117 发表于 2017-2-5 15:09
特写像真实那样有魔力,眨眼之间的表情微妙变化特别有意思,这就是使用难点了,内在微变化太清晰和丰富, ...
我明白你说的意思。问题就是观者做不到在一瞬间接纳发现如此大量的信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也做不到。好比一部小说对细致的描写可以无尽。但这是取决于看者可以无尽的时间理解。影音层面上肯定是不行了。一个接一个巨大的信息炸弹接不住 小苏 发表于 2017-2-5 15:07
我比较认同你的观点。技术始终要为表意服务。不是不喜欢技术革新。而是要用对地方。否则百十年前的印象派 ...
我是没抢到120p的票,最后在电影院看的60p,当时就没怎么带入,我觉得我已经是满有深度和品味的一个人了,然后今天又看了人人影视发布的24p发行版,认认真真看得仍然无法带入,感觉很乱,台词太多。。。
宛如性冷淡片~~~不知道为什么在李安身上会发生这么奇葩的作品~~~^19^ 小苏 发表于 2017-2-5 15: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明白你说的意思。问题就是观者做不到在一瞬间接纳发现如此大量的信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也做不到。好 ...
然而是接的住的,只是引导主次的语言形式还不清楚怎么调整。视听语言的丰富与暧昧,巴赞 早就论述过《电影是什么》。
son-yota 发表于 2017-2-5 15:23
我是没抢到120p的票,最后在电影院看的60p,当时就没怎么带入,我觉得我已经是满有深度和品味的一个人了 ...
我是北京放映最后3天的时候买的票 那时候挑白天场可以买到。看口水片还得是昆丁伍迪艾伦科恩兄弟。李安的片对白感觉很不美国。有种美漂的感觉。 xierui117 发表于 2017-2-5 15:09
运动模糊少了。特写像真实那样有魔力,眨眼之间的表情微妙变化特别有意思,这就是使用难点了,内在微变化 ...
我不认为他这个片失败是因为120p让哭看起来像笑,他的片子失败和剪辑有关系,其实和120p没太大的关系,不排除有些吃瓜观众因为觉得120p没什么震撼感白花了大洋去imdb给了他1星。
他这个片子要是sd标清分辨率的电影,但动态范围有20档人眼宽容度,我绝对去给他满星好评~~~ xierui117 发表于 2017-2-5 15:35
然而是接的住的,只是引导主次的语言形式还不清楚怎么调整。视听语言的丰富与暧昧,巴赞 早就论述过《电 ...
那就是引导做的不好。或者太过细微无法引导? 小苏 发表于 2017-2-5 15:38
我是北京放映最后3天的时候买的票 那时候挑白天场可以买到。看口水片还得是昆丁伍迪艾伦科恩兄弟。李安的 ...
但是我觉得虽然昆丁的片子满片飙脏话,中心思想和意境是非常强的,个人认为昆丁在各方面都吊打闷骚李安,不过李安的摄影功底把握很好的,看他的片子即便像这个看不到东西,也能看看摄影,调色也是很舒服~~
昆丁的构图和调色也是很舒服的,可能和他长期用胶片机有关系 小苏 发表于 2017-2-5 15: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就是引导做的不好。或者太过细微无法引导?
相信未来的电影人总会开发出办法的,我还是有信心的。
真想不通为什么总有人那么笨,以后电影肯定是高帧率基础上拍摄的,高帧数对动作戏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有些镜头需要24帧那种不那么写实的调调怎么办?就降成24帧不就完了,死脑筋!谁跟你说的用120帧拍整部电影每个镜头都需要120帧,就像王家卫有些镜头还会用8帧的速度去拍,更抽象更写意,但他可不会整部电影都用8帧来拍 son-yota 发表于 2017-2-5 15: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不认为他这个片失败是因为120p让哭看起来像笑,他的片子失败和剪辑有关系,其实和120p没太大的关系,不 ...
和剪辑当然有关,剪辑本质上就是信息量控制,120p的信息量如何控制确实是个难题。
son-yota 发表于 2017-2-5 15: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但是我觉得虽然昆丁的片子满片飙脏话,中心思想和意境是非常强的,个人认为昆丁在各方面都吊打闷骚李安, ...
各有千秋。昆汀在严肃情感议题上,表达控制并不理想。李安,《理智与情感》《断背山》严肃情感表现真心牛。
xierui117 发表于 2017-2-5 16:00
各有千秋。昆汀在严肃情感议题上,表达控制并不理想。李安,《理智与情感》《断背山》严肃情感表现真心牛 ...
这可能就是美国土著和美漂上的文化差异。哈哈哈 xierui117 发表于 2017-2-5 16:00
各有千秋。昆汀在严肃情感议题上,表达控制并不理想。李安,《理智与情感》《断背山》严肃情感表现真心牛 ...
色戒才是李安最牛的片子,我就是从色戒开始看李安的,如果不是题材只局限于亚洲文化圈,绝对横扫奥斯卡~~~ 有可能李安自己都不太情愿用那个120f p s,为了炒作,博人噱头的概念而已
高帧率代表未来的趋势,但现实还是残酷的,能播高帧率的屏幕太少,老百姓对这种新技术也不太关注。片子得分高低主要还是在剧情上,与采用的拍摄技术关系不大,但从整个剧组来说资源是有限的,使用新技术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肯定比传统技术多,这样留给其他部门的资源就捉襟见肘了,但并不能说明此新技术不重要,如果未来这种技术比较普及了并不会占用剧组更多资源,其他剧组也会跟上来。所谓运动模糊只是消费习惯,习惯是可以改的,有清楚的谁还愿意看模糊的呢? 疯哥 发表于 2017-2-5 17:32
高帧率代表未来的趋势,但现实还是残酷的,能播高帧率的屏幕太少,老百姓对这种新技术也不太关注。片子得分 ...
120p在技术上哪里有什么人力物力,基本上都是摄影机还有电脑的事~~~
我都不知道怎么能被吹成新技术的~~~
^22^ 120P有些高了,48P,这个不是现在就有的,爱迪生实验室发明电影时做过实验,48P质量最好。后来改成16P是经济原因,提成24P是为了声画同步。16比48省1/3材料。过去胶片可是含银的哦。是为了省银子才确定了24P的标准的。数字话后这种材料得节省不像胶片时代那么明显了。 son-yota 发表于 2017-2-5 19:50
120p在技术上哪里有什么人力物力,基本上都是摄影机还有电脑的事~~~
我都不知道怎么能被吹成新技术的~~~ ...
120p,灯光得翻很多的,为什么《比例林恩》浅景深,光不够啊啊啊~
升格灯光得翻好几倍的。 son-yota 发表于 2017-2-5 19:50
120p在技术上哪里有什么人力物力,基本上都是摄影机还有电脑的事~~~
我都不知道怎么能被吹成新技术的~~~ ...
无知无惧吧,新型摄影机,新的拍摄参数,新的场景设计,新的后期流程,都是拍脑门就能整明白的吗? 大量高光死白,肤色诡异的粉红,索尼机器的通病都暴露出来了。
同样是F65拍的,《遗落战境》画面就特别舒服。 技术发展是世界的主旋律,而非几个厂商在炒作。
艺术角度讲,从绘画、摄影到电影,以及3D VR,都在呈现更活灵活现的视觉效果,也是科技的进步。
你习惯了24P的电影并构建了审美,现在的孩子包围在高帧频的环境,可能就没发接受24P。
时过境迁,绘画依然存在,但已经不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