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未来不是梦
发表于 2015-4-24 16:18
cwws 发表于 2015-4-23 20:59
附加讨论和补充:
1,衍生阅读:理解gamma(伽马) (感谢Marvin兄的分享,提供了对BT1886进行详细解释 ...
讲的很好,在达芬奇LUT设置界面也可以对监视器加载LUT,因此也有通过IO卡HDMI接显示器,然后加载显示器矫正LUT,就实现了显示器上监了。之前我是将显示器矫正的ICC文件转换为3DLUT,现在尊正软件简化了流程,直接生成矫正LUT
色和尚
发表于 2015-4-24 16:46
tan1736 发表于 2015-4-24 15:59
這是一個邏輯思考的問題了,如果能把完全不同屬性的硬件能校正成相同結果,我想離 “标准” 应该是不会差 ...
我觉得对于仪器精度你可能有个误区,光谱式的精度不一定高于滤片式三刺激值仪器的精度。
cwws
发表于 2015-4-24 16:56
本帖最后由 cwws 于 2015-4-24 17:03 编辑
小狼儿 发表于 2015-4-24 15:28
老师,是不是可以网络播放的短剧,色域输出成srgb,电视投放的内容,色域输出为rec709?
关于Rec709和 sRGB,首先请看维基百科这一段: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c._709
引用一下:
“(Rec. 709 and sRGB share the same primary chromaticities and white point chromaticity; however, sRGB is explicitly output (display) referred with an average gamma of 2.2.)”
Rec.709和sRGB有相同的色彩和白点色温,然后,sRGB 的输出(显示)伽马平均在2.2左右。
从上面这段描述再补充一下,SRGB和Rec.709的区别:
一个是标准亮度,sRGB没有规定严格的亮度,一般是80cd/m2,709虽然自身没有规定亮度,但是监视器有两个亮度标准,而亮度是色彩的灵魂,因为人眼对亮度比对色彩更加敏感,同一个颜色,不同亮度下感觉不同;
第二就是gamma不同,我们花很大篇幅讨论过了,新的BT1886, gamma更接近 2.4.
另外,目前的趋势是电脑的显示也开始对亮度规定越来越严格了:
参考维基中文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Adobe_RGB_%E8%89%B2%E5%BD%A9%E7%A9%BA%E9%97%B4
Adobe RGB已经开始严格规定亮度为160cd/m2,环境照度也有严格规定是32lx
所以不应该将SRGB和Rec.709混用,视频应该按照Rec.709的标准来。
kidmodel陆亚
发表于 2015-4-24 16:57
我的普通显示器可以变的更专业了,真是造福于民
色和尚
发表于 2015-4-24 17:09
cwws 发表于 2015-4-24 16:56
关于Rec709和 sRGB,首先请看维基百科这一段: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c._709
引用一下:
补充一下,即使最终输出的视频是在网络播放,我们经常使用的编码例如H264,主要使用的还是YUV编码方式,还是基于视频传输的。
tan1736
发表于 2015-4-24 17:45
色和尚 发表于 2015-4-24 16:46
我觉得对于仪器精度你可能有个误区,光谱式的精度不一定高于滤片式三刺激值仪器的精度。
有没有精度比较高我没研究,贵很多是确定的,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如果效果不好不会卖的那么贵,甚至会被淘汰,色度计据我之前的研究是对不同的背光光源都会产生误差,广色域的屏幕也有问题,现在色度计有没有进步我就不知道了。^13^
色和尚
发表于 2015-4-24 18:03
tan1736 发表于 2015-4-24 17:45
有没有精度比较高我没研究,贵很多是确定的,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如果效果不好不会卖的那么贵,甚至 ...
所以我日常使用的是柯美CS200,蜘蛛这个级别的仪器只用作完备性校验^13^
tan1736
发表于 2015-4-24 18:26
色和尚 发表于 2015-4-24 18:03
所以我日常使用的是柯美CS200,蜘蛛这个级别的仪器只用作完备性校验
colormunki有附原厂软件,校正速度很快,但是结果我不满意,用了第三方的dispcalGUI才让我觉得有很可靠的感觉,因为dispcalGUI跑的校正色块非常多,时间也非常久,一次校色大概要半个小时,给人非常严谨的感觉,当然结果也很令我满意,所以我只能说对我的要求是足够了。^01^
色和尚
发表于 2015-4-24 18:42
tan1736 发表于 2015-4-24 18:26
colormunki有附原厂软件,校正速度很快,但是结果我不满意,用了第三方的dispcalGUI才让我觉得有很可靠的 ...
我用lightspace CMS+cs200跑高精度采样一般需要16个小时35分钟^04^岂不是超能严谨的感觉。
tan1736
发表于 2015-4-24 19:15
色和尚 发表于 2015-4-24 18:42
我用lightspace CMS+cs200跑高精度采样一般需要16个小时35分钟岂不是超能严谨的感觉。
当然,不过够用就好,要求的问题而已^01^
wzygaoke
发表于 2015-4-24 21:44
太好了,今天我用红蜘蛛4校了2.5个小时.就是不知道怎样看对比。
Sonia
发表于 2015-4-25 21:53
首先非常感谢老师提供的重磅干货。刚才用蜘蛛4按老师的步骤试了,但会不定期突然蓝屏然后电脑重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请问老师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fidudiduli
发表于 2015-4-25 23:43
牛文,必须顶!此贴要置首页一个月!
Mr李
发表于 2015-4-26 14:44
感谢老师提供超级干货,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同样出现了蓝屏。是在校色过程大概到2%的时候会蓝屏重启。。求解原因^05^
菠菜汤
发表于 2015-4-26 20:28
小狼儿 发表于 2015-4-24 15:37
老师,您讲的工程开始就设置rgb是在哪里设置呢?达芬奇
比如pr里面的创建序列,就可以选择
yi0057
发表于 2015-4-26 22:12
绿蜘蛛可以用吗
yungvang
发表于 2015-4-27 01:08
yi0057 发表于 2015-4-26 22:12
绿蜘蛛可以用吗
支持蓝,红蜘蛛
cwws
发表于 2015-4-27 11:27
本帖最后由 cwws 于 2015-4-27 11:31 编辑
yi0057 发表于 2015-4-26 22:12
绿蜘蛛可以用吗
更新一下,今天跟生产蜘蛛datacolor原厂确认了一下,spyder 4版本中绿蜘蛛比蓝/红蜘蛛少了一个环境光探测器,如果不探测环境光的话,硬件上面是一样的。
所以绿蜘蛛也可以配合尊正色彩管理软件使用。
cwws
发表于 2015-4-27 11:32
另外,到了 spyder 5版本, 绿蜘蛛,蓝蜘蛛,红蜘蛛在硬件上面就完全一样了。 尊正色彩管理软件后续的升级会支持spyder 5版本的蜘蛛校色仪。
wzygaoke
发表于 2015-4-27 14:30
今天把dvi换dp了,是否要重新校色?
imcircle
发表于 2015-4-27 15:32
cwws 发表于 2015-4-23 22:45
感谢补充。
BT是Broadcasting service (television)的意思,真正要说严格的说法,全称应该是
索尼HXR-NX3摄像机叫ITU709,真是什么样的都有。
色和尚
发表于 2015-4-27 19:55
wzygaoke 发表于 2015-4-27 14:30
今天把dvi换dp了,是否要重新校色?
测一测啊,期待你的截图
cwws
发表于 2015-4-27 20:27
本帖最后由 cwws 于 2015-4-27 20:38 编辑
marvinhddvd 发表于 2015-4-23 22:25
好文!有几点我想说一下
首先Rec.709的正式名称是BT.709...
ICC文件是1D LUT,从.cube 3D LUT转的话精度 ...
Marvin 兄,关于您说的
“ICC文件是1D Lut,从.Cube 3DLUT 转的话精度就打折扣了。”
这一点,我有一些疑虑,所以我去查了一下相关的资料。
现说明如下:
简单来说,ICC有两种主要模型,一种是基于1D的,一种是基于3D的。
ICC标准提供了两种转换模型进行设备色空间与PCS空间(PCS色空间,是ICC系统中的与设备无关的中间转换颜色空间)之间的转换。
一种模型是“阶调矩阵模型”,也就是1D表;另外一种是“矩阵查找模型”,也就是3D表。
第一种“阶调矩阵模型”使用三个一维表和一个3x3的矩阵实现此转换:
其优点是文件小,建立方便,但精度不高,且稳定性差。
另一种是“矩阵查找表模型”,使用了一个3x3矩阵,一个一维输入表,一个多维(三维)表,和一个一维输出表。
这种模型下LUT文件一般都很大,但转换精度高。
ICC提供的这两种转换模型仅仅给出了色彩空间转换的过程和方式,并没有给出算法,具体算法就看各厂家自己权衡决定了,基本是个黑盒子。
转换过程中各厂家到底做了什么就要跟相关厂家求证了,所以不一定是把3D表转成了1D。也有厂商会采用3D ICC的转换方式的。
这里为了避免误导,澄清一下。
色和尚
发表于 2015-4-27 20:41
cwws 发表于 2015-4-27 20:27
Marvin 兄,关于您说的
“ICC文件是1D Lut,从.Cube 3DLUT 转的话精度就打折扣了。”
太严谨了我来跪拜一下!^42^
marvinhddvd
发表于 2015-4-28 07:41
cwws 发表于 2015-4-27 20:27
Marvin 兄,关于您说的
“ICC文件是1D Lut,从.Cube 3DLUT 转的话精度就打折扣了。”
谢谢补充,用于载入显卡的Display Profile ICC文件只能是且必须是RGB 1D LUT,这一点是受VCGT (Video
Card Gamma Table)的限制,这也是为啥惠普的DreamColor色彩校准系统一直受诟病的原因——只能通过ICC文件校准,精度不够。
作为软件级别比如PS, AE内部载入的ICC Input Profile是可以包含完整的3D LUT的。
http://comments.gmane.org/gmane.comp.graphics.argyllcms/11450
https://forums.adobe.com/thread/700357
http://www.lightillusion.com/spaceman_manual.html
cwws
发表于 2015-4-28 13:04
marvinhddvd 发表于 2015-4-28 07:41
谢谢补充,用于载入显卡的Display Profile ICC文件只能是且必须是RGB 1D LUT,这一点是受VCGT (Video
...
感谢您,受教了。我想这就是讨论的意义,大家互相补充。然后每个人都能获得启发。
我再补充到附录里面。:)
色和尚
发表于 2015-4-28 19:26
Mr李 发表于 2015-4-26 14:44
感谢老师提供超级干货,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同样出现了蓝屏。是在校色过程大概到2%的时候会蓝屏重启。。求解原 ...
拔掉非必要的usb设备,只留用作校准的那几个。试试,不行再想办法。
灵感捕捉手
发表于 2015-4-28 22:36
cwws 发表于 2015-4-27 11:27
更新一下,今天跟生产蜘蛛datacolor原厂确认了一下,spyder 4版本中绿蜘蛛比蓝/红蜘蛛少了一个环境光探测 ...
崔老师,我今天用绿蜘蛛校了,我的显示器是dell的u2311,校完之后确实比之前的色彩有一些改进(之前色彩是偏暖偏红)但校完以后还是有些偏红(和我才买的尊正cm171对比的效果)在达芬奇里加载lut以后,会不会换成红蜘蛛会好些?
上帝之猪
发表于 2015-4-29 00:32
这个也太干了,要消化好半天。多谢各位!
cwws
发表于 2015-4-29 13:36
灵感捕捉手 发表于 2015-4-28 22:36
崔老师,我今天用绿蜘蛛校了,我的显示器是dell的u2311,校完之后确实比之前的色彩有一些改进(之前色彩是 ...
灵感捕捉手兄,您好。
关于您的问题,再补充回复如下:
1.首先,红蜘蛛和绿蜘蛛在硬件上(不包括环境光探测器)是一样的,所以说精度是相同的。但是即使是两个相同型号的红蜘蛛相对于专业级仪器的差异也比较大。而且,这类滤片型的探头不管是专业级还是消费级的,在严格的环境下其实都需要用光谱型的仪器针对每一类型的被测屏做偏移量校正:
虽然软件提供了偏移量校正机制,但是蜘蛛这个级别的应用本身就不是非常严谨的环境,而且要针对每一种屏都要做一组校正数据,从仪器精度到实际使用来讲都似乎没有必要。
2.其次,CM171是由CS2000做过校正的CA310在出厂前逐台校正的,CM171里面有复杂的软硬件配合管理色彩,显示器一般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3.最后,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现有的光学和色彩模型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着同谱异色的问题,也就是说再精密的仪器和光学模型都无法再现和测量人眼所看到的所有色彩,甚至同样的色彩不同的人的感觉也不一样, 这里面重要的逻辑是即使有细小的差距,但大家要遵循相同的标准,这样的结果才是系统差异最小的。否则就不是科学问题,而变成了玄学问题。科学和工业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模型化和标准化。
在实际工作中,不同技术制造的屏在人眼的感觉中会出现不同的特征,所以即使是完全符合色彩标准的两台不同技术的屏之间也是会有些许差异的。
顺便说一下,三原色其实不是一个严格的物理概念,而是一个生理概念。有一定比例的人的视觉是基于四原色的,某些动物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