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峰传媒 于 2015-1-19 16:36 编辑
电影摄影的核心不是设备、技术,更不是美丽的日落或风景。是以一种更为微妙的方式打动观众,那就是构图和光线,以及故事的讲述。摄影师一般都把自己看作视觉艺术家,而不是技术人员。对电影摄影艺术的掌握既要懂得如何运用媒介的技术元素,还要对光和构图有所直觉。 《天生杀人狂》
电影摄影艺术家能以一种其他人不具备的方式观察光,他们有一种神奇的技巧,能够重新创造电影特有的光或风貌。画家调和油彩在油画布上作画,而摄影师以同样的方式,混合运用电影媒介的各种工具如灯光、明胶片、黑旗、丝绸和滤色片等等,在他们的赛斑骑画布上“作画”。许多电影摄影师都声称自己是在“用光作画”。
很多电影摄影师都是绘画或图片摄影出身,所以他们的视觉参考都来自于这些媒介。他们往往很了解美术史以及大师的绘画作品,同时也有大量的电影史以及各种类型电影制作的知识。 《血色将至》
今天的许多电影摄影师都从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黑白电影摄影汲取灵感。在纪录片《光影的魅力:电影摄影艺术》里,电影制作的古典时期的那些先锋摄影师因他们杰出的黑白摄影而备受称赞。由技巧创新而带来的作品之美,激发了后辈摄影师的创作灵感。 比利•比策便是这样一个早期的灵感来源,他是一位极具改革精神的电影摄影师,曾在20世纪初期与D.W.格里菲斯合作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他用手中有限的工具所完成的摄影受到影迷极大的欢迎。他和格里菲斯不断发明新的拍摄方法,创造了他们以前从没见过的电影摄制风格。 《漩涡之外》
20世纪40年代的经典黑色电影,因其强烈的视觉风格、几何形构图和单一光源,对当代电影摄影师也有很大影响。我们这里特别提到黑色电影,不 仅因为它们讲述的大都是悲观主义的故事、邪恶的红颜祸水和错综复杂的情节,还因为黑色电影那突出的低调照明和不寻常的摄影机角度:达希尔•哈米特、康奈尔.伍尔里奇、詹姆斯-M凯恩以及雷蒙德•钱德勒的犯罪和悬疑小说,常常是这些影片的灵感来源,它们传达出了世界末日的气氛和都市环境中的黑暗在黑色电影中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摄影和情节融合在一起,通过运用阴影和倾斜的构图来增强世界末日和毁灭的感觉。经典的黑色电影有:《双重赔偿》《劳拉》《马耳他之鹰》《欲海情魔》《邮差总按两次铃》《游祸之外》,它们全都具有相似的风格特征:
黑色电影作为一种风格特征受早期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译斯费拉图》和《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黑暗怪异情绪的影响。德国导演弗里茨•朗代表作品《M 就是凶手》,约瑟夫.冯.斯登堡代表作品《蓝天使》,从表现主义电影和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埃米尔•诺尔德,弗兰茨•马尔克和卡尔•施密特·罗特鲁夫那里汲取灵感,这些画家的绘画作品以浓重的象征色彩和夸张的影像为特征。德国表现主义更关注人类精神邪恶的一面。广义上的表现主义可以形容所有从客观观察孕育出主观感觉的艺术。 绘画作品旨在反映艺术家的精神状态,而不是外在世界的现实。 《杀死比尔2》
到了 20世纪50年代,黑色电影的情节变得更集中于冷酷古怪的精神病行为,视觉调子愈发黑暗。镜子被用来表示迷失感和反英雄自身内部的黑暗扭曲的阴影。影片如《日落大道》,《上海姑娘》,《历劫佳人》都属于此类。奥逊•威尔斯的杰作《公民凯恩》明显利用了黑色电影的元素, 但他的后期作品,由小查尔斯•劳顿摄影的《上海姑娘》和拉塞尔•麦蒂摄影的《历劫佳人》这两部影片里,却都运用了连续的长镜头,与对话结合,创造了一个充满古怪人物的邪恶世界,影片最后都以人物的死亡告终。
在黑色电影中,“不开灯”和“开灯”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很多影片都有这样的段落,人物从完全的黑暗里进人光区,经常带着枪。这些影片之所以一直是灵感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摄影师们运用如此基本的元素就能做出强烈的亮暗反差。
《血色将至》
为拍摄《血色将至》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和罗伯特•埃尔斯维特,凭借视觉参考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们一 起参观博物馆,看了无数那一时期的照片,研究相关题材的默片片段,即在影片故事发生的那个时期拍摄的真实的石油工人的片段, 此外黑白电影也是一个灵感来源。
对电影摄影师来说,黑白静态摄影永远是伟大的灵感所在。黑白影像的照明通常基于照片曝光和印片所使用的区域曝光法。其中有两位摄影师最为引人注目,即安塞尔·亚当斯和爱德华·韦斯顿。它们使用区域曝光法所创作的作品激发许多其他摄影师也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能把色阶两端最黑的黑和最白的白以及两者之间的灰层次都容纳到一张照片中。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的黑白摄影也是区域法的例证。 《双重赔偿》
当观者欣赏一幅油画或观看电影中的影像时,画框中最亮的物体会最先吸引他的眼睛。所以光应该照亮最重要的区域或物体。举个例子,玛琳•黛德丽总是比与她同台的其他演员要亮一点,这样观众就会盯着她看。这种技巧使人想起前面提到的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做法,也就像使用区域曝光法拍摄的那些有影响的照片一样。
本文作者:杰奎琳·弗洛斯特 编译:雷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