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克变形宽银幕SF镜头风格速览
本帖最后由 魔幻时光 于 2017-11-17 10:12 编辑来自巴西的摄影指导Thaïs Castralli分享了一段关于库克变形宽银幕SF镜头的测试视频,但由于时间因素,作者并没有测试完所有的焦段,今天借着这机会跟大家分享下库克变形宽银幕SF镜头的风格表现。参与测试的两支镜头分别为:COOKE ANAMORPHIC SF 40mm T2.3 ,最近对焦距离22英寸(约55厘米);COOKE ANAMORPHIC SF100mm T2.3,最近对焦距离35英寸(约90厘米),分别在T2.3、T5.6 以及T11光孔下测试。
摄影机:ARRI ALEXA MINI快门角度:180° 色温: 5600K 帧率: 24 fps 后期使用标准ARRI LogC转Rec709处理
视频时长3分48秒https://v.qq.com/x/page/n0505aimxf7.html
库克变形宽银幕镜头共10个焦段,分别为25mm、32mm、32mm、40mm、50mm、65mm微距(SF版本不含此焦段)、75mm、100mm、135mm、180mm、300mm,把这些焦段除以2后大概就是等效普通球面镜头效果的焦距(只是视角等效果焦距,实际物理焦距并不会变化)。
为了帮助摄影师实现更多的视觉创意,库克也为这些镜头提供了特制的镀膜技术,于是COOKE ANAMORPHIC SF镜头诞生了,SF是SPECIAL FLAIR的缩写,可理解为“特殊效果”,摄影师可以把这些独特的炫光、焦外以及像差效果组合在一起形成全新的艺术创意。
但同时,库克也在“风格”上做了取舍,除了变形宽银幕镜头本身的风格与更明显的炫光之外,SF系列变形宽银幕镜头与库克S5/i、S4/i、MiniS4/i等镜头的颜色匹配,这意味着如果你在某些必须使用这些镜头混拍的情况下,可以最大化减少匹配工作的难度。
通过这组T2.3光孔下的近焦、中焦、远焦的对比可以看出,由于库克SF变形宽银幕镜头的焦外画面水平与垂直方向非均匀压缩,因此焦外画面的模糊程度更高,合焦主体与失焦区域分离度也更高,造成了空间感更好的视觉观感。
通过更长的100mm焦段镜头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
而SF技术则提供了低反差、冷色系炫光的风格化表现,跟库克为了肤色而优化的暖色系色彩表现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炫光的形状和大小根据焦段、光孔值不同也略有不同。
但不管是何种焦段,库克均为这些镜头提供了一致的色彩表现。
在畸变处理上,75mm以下的短焦镜头似乎呈现出下图中第一种形状的倾向,100mm以上焦段镜头的畸变则呈现下图中第二种形状的倾向,畸变程度也根据焦段不同而有所不同,这就意味着库克变形宽银幕镜头的某些焦段有时候真的可以把人拍瘦!当然,这只是库克在光学上的选择,并不是唯一参考。
在镜头呼吸表现方面,你可能会认为这套单支平均售价高达20万元的镜头应该毫无呼吸效应。但实际上,这套镜头在焦点变化过程中画面会略微有所变化,而且表现为非常特殊的水平方向变化明显、垂直方向变化轻微的呼吸效果。看到这里,或许你可以重新思考你心目中电影镜头的定义了。
由于主观观察可能存在差异,尽量客观的前提下,本文观点仅供参考,当然你自己看视频是更好的选择。今天的推文就到这里,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访问作者原文。理解变形宽银幕镜头变形宽银幕镜头之美Kowa篇
更多信息请访问原文
更多精彩内容请查看历史消息优质影视技术资讯,欢迎关注魔幻时光!
变形宽银幕镜头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光孔和CMOS面积,什么特殊炫光什么把人拍瘦什么肤色的作用纯粹扯淡,你当拍电影的会直出啊,那些美化的玄学全部可以靠后期制作得到。
疯哥 发表于 2017-11-17 10:32
变形宽银幕镜头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光孔和CMOS面积,什么特殊炫光什么把人拍瘦什么肤色的作用纯粹扯淡,你当拍 ...
把人拍瘦是真的,透视原因。 xierui117 发表于 2017-11-17 10: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把人拍瘦是真的,透视原因。
那就是畸变,差评。
疯哥 发表于 2017-11-17 10:51
那就是畸变,差评。
错。变宽,模拟的人双眼的感受宽度和高度比,透视看上去更接近人眼感官。 xierui117 发表于 2017-11-17 11: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错。变宽,模拟的人双眼的感受宽度和高度比,透视看上去更接近人眼感官。
那是不可能的,只是片子宽高比的区别,你用普通镜头拍2.35:1的格式也是一样效果,但是由于太窄的宽高比镜头光孔和CMOS面积利用率太低所以画质不如变形宽银幕镜头,这是唯一的设计诉求,其它的所谓优点都是扯淡,糊弄那些不懂科学的艺术家的。
疯哥 发表于 2017-11-17 11:07
那是不可能的,只是片子宽高比的区别,你用普通镜头拍2.35:1的格式也是一样效果,但是由于太窄的宽高比 ...
不一样哦。
变宽的横向视场角 纵向视场角 不同,透视结构是不一样的哦。 本帖最后由 疯哥 于 2017-11-17 11:52 编辑
xierui117 发表于 2017-11-17 11: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一样哦。
变宽的横向视场角 纵向视场角 不同,透视结构是不一样的哦。
你是说横向和纵向视角不同?那不成了哈哈镜了吗?不会那样的,镜头本身横向和纵向视角确实不同,但相机最终输出时又把横向展宽了,所以从被拍摄者来看横向和纵向视角还是一样的。如果你用一个视角差不多的普通镜头需要开更大光圈才能达到变形宽银幕的景深效果,仅此而已。
什么库克 安琴 徕卡 霍克 潘娜维森 全他妈垃圾。还没我SONY大G头好用^01^ 畸变有点厉害的
我大索尼G头无敌于天下!谁敢来战!你们其它家的镜头机器都是辣鸡!唯我大索尼独尊!不服来辩!
变形镜头学问多着呢,不仅仅是横向视角变宽到2X那么简单。在对焦点不变的前提下,前后景的横向压缩量可能并不保持在2X,所以会有变形镜头特有的“胖脸效果”。另外根据镜片设计的不同,有个别镜头画面越靠近两边,压缩的越厉害,于是站在两边的人瘦。另外变形镜头拍摄的画面立体感很强,在电脑电视上你是感受不到的,进电影院在大荧幕上就会很明显,而且这种立体感并不是来自于特殊的宽高比或者浅景深或者畸变,而是因为变形镜头垂直和水平方向是不同的视角(以安琴为代表的后置变形镜头除外),所获得的效果更接近人眼(水平方向的立体感更强)。总之……其中的玄学比个别人想象中的要多很多,即便是同一位置同一视角,你以为是一样的,其实并不一样。
从1950年代到现在,变形镜头在畸变呼吸锐度方面都是被球面镜吊打的,但依然活得好好的,甚至现在使用范围更广了,并不只是靠“可以使用到全部底片面积”这一点好处。顺便,用胶片拍摄2.39:1,走变形镜头要拍4孔一帧,而裁剪则可以拍2孔,再加上变形镜头本身价格就很高,成本直接起飞~拍片不是只靠基本理论+想象就能行。
本帖最后由 疯哥 于 2017-11-18 07:57 编辑
FoxSchumacher 发表于 2017-11-18 04: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变形镜头学问多着呢,不仅仅是横向视角变宽到2X那么简单。在对焦点不变的前提下,前后景的横向压缩量可能并 ...
我再说一遍,一切胖脸或瘦脸效果都是畸变,不要拿这个当优点哦。也不会改变透视关系,否则你会感到眩晕。唯一改变的是光孔利用率。由于进光量增加相当于光圈增大,获得更好的背景虚化效果。变形宽银幕镜头并没有想象中玄妙,只是因为镜头本身横向和纵向视角不同制造困难所以成本高,正因为制造困难光学精度难以达到常规镜头的级别,不过带来的优势还是比劣势多,所以仍旧在电影行业发光发热。
疯哥 发表于 2017-11-18 07:43
我再说一遍,一切胖脸或瘦脸效果都是畸变,不要拿这个当优点哦。也不会改变透视关系,否则你会感到眩晕 ...
胖脸效果真的不是畸变……光孔利用率也没有被提升,进光量并没有增加,因为按照传统设计变形镜组是放在光圈之前的,所以更好的虚化效果也不是这个原因……而且变形镜头并不只在电影行业发光发热而是进入了电视广告和电视剧的拍摄中……不要拿无知当个性了,算我求求你了 本帖最后由 疯哥 于 2017-11-19 15:18 编辑
FoxSchumacher 发表于 2017-11-18 13:08
胖脸效果真的不是畸变……光孔利用率也没有被提升,进光量并没有增加,因为按照传统设计变形镜组是放在光 ...
感觉你完全没搞懂变形宽银幕的原理,实际就是因为电影的2.35:1银幕太宽,同样开口直径的常规镜头可用的进光面积小,镜头和CMOS的其它部分都被浪费了,所以有聪明人想出用一种特殊“哈哈镜”先把横向压缩了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先把纵向拉伸了再投射到CMOS上,最终输出图像时再横向拉伸后就恢复了原始比例。这样就能充分利用镜头和CMOS的面积。至于其他的那些玄学有的是产品自身的缺陷,有的是厂家故意搞的差异化特色,都不是开发变形宽银幕镜头的目的。 疯哥 发表于 2017-11-19 15:13
感觉你完全没搞懂变形宽银幕的原理,实际就是因为电影的2.35:1银幕太宽,同样开口直径的常规镜头可用的进 ...
我身后就放着两个变形镜头,怎么可能会不懂原理呢?而你呢,也就只停留在懂“原理”的程度而已~ FoxSchumacher 发表于 2017-11-19 16:32
我身后就放着两个变形镜头,怎么可能会不懂原理呢?而你呢,也就只停留在懂“原理”的程度而已~
身后停着火箭搞不清原理的人也多得是,这太正常了。一个没有畸变的镜头拍人还能自动显胖或显瘦,这不是科技,是魔法。 疯哥 发表于 2017-11-19 16:58
身后停着火箭搞不清原理的人也多得是,这太正常了。一个没有畸变的镜头拍人还能自动显胖或显瘦,这不是科 ...
用一个没有畸变的镜头我一样能把人拍的看上去比眼睛直接见到的要瘦,适当利用透视变形即可做到。我可是会魔法的哦~ 疯哥 发表于 2017-11-19 15:13
感觉你完全没搞懂变形宽银幕的原理,实际就是因为电影的2.35:1银幕太宽,同样开口直径的常规镜头可用的进 ...
变形宽荧幕最大的特点在于能提供宽广视野的同时保持同样的透视关系。例如用50mm的变形宽荧幕镜头拍摄一个场景,其视野范围与25mm相近,但透视关系仍然是球面镜头50mm的透视。其他的特点比如瘦脸、最大化利用CMOS那都是顺带的好处,不是重点。 疯哥 发表于 2017-11-18 07:43
我再说一遍,一切胖脸或瘦脸效果都是畸变,不要拿这个当优点哦。也不会改变透视关系,否则你会感到眩晕 ...
又来这耍宝了。。。。同焦段同光圈的电影宽变镜虚化效果是不如球面镜的。原因我懒得跟你解释。还是那句话,东西还得自己有,用过才知道。霍克,认识不? 本帖最后由 三镜小生 于 2018-1-6 00:20 编辑
疯哥 发表于 2017-11-19 16:58
身后停着火箭搞不清原理的人也多得是,这太正常了。一个没有畸变的镜头拍人还能自动显胖或显瘦,这不是科 ...
蠢狗,球面镜怼脸上拍,是25mm畸变大还是50mm畸变大?人家都求你别拿无知当个性了,你怎还那么执着 三镜小生 发表于 2018-1-6 00:08
又来这耍宝了。。。。同焦段同光圈的电影宽变镜虚化效果是不如球面镜的。原因我懒得跟你解释。还是那句话 ...
用你跟我解释吗?同焦段变形头实际视角比球面头大,相当于更广角,当然不如球面头虚化好。 三镜小生 发表于 2018-1-6 00:14
蠢狗,球面镜怼脸上拍,是25mm畸变大还是50mm畸变大?人家都求你别拿无知当个性了,你怎还那么执着
畸变大就是畸变大,至于你是怼脸上还是需要哈哈镜效果那是你的个人喜好,与球面头还是变形头没关系。 疯哥 发表于 2018-1-6 09:15
用你跟我解释吗?同焦段变形头实际视角比球面头大,相当于更广角,当然不如球面头虚化好。
继续无知的耍宝下去吧,我就看看热闹~~~连电影镜头都没摸过的蠢狗跑到这里来瞎扯淡 三镜小生 发表于 2018-1-6 09:57
继续无知的耍宝下去吧,我就看看热闹~~~连电影镜头都没摸过的蠢狗跑到这里来瞎扯淡
你即使天天抱着电影头睡觉,该是小白还是小白。 疯哥 发表于 2018-1-6 10:59
你即使天天抱着电影头睡觉,该是小白还是小白。
全论坛就你最聪明 请问有没有针对 普通摄像机16:9传感器的 变形附加镜头?就是说其实不算个镜头,和广角长焦增距镜类似,通过附加环,加在这种不可换镜头的摄像机镜头上面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