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纠结一个关于log素材为什么有利于后期调色的问题
我的理解是,作为一个后期,肯定想拿到有最大化调节空间的素材。所以我们拍摄的素材
低对比度,这样素材中不会出现各种死黑死白的不了调整区域
低饱和,这样素材中每个通道也不会出现死黑死白
这样相对于用标准模式去拍,是保留了原片最多细节的。
但是我就不太明白log模式
我的理解log曲线其实就是加在raw数据上的一条曲线工具
这条曲线的特性,保留了更多暗部的细节,压缩了亮部的细节,而且画面最黑和最亮不是0和255
这么说,log格式的素材的色阶量并没有利用足8bit的0到255这256阶的空间。而且其中暗部有更多细节,亮部丢失了细节,如果场景比较亮怎么办呢?这看起来并不符合我们最大化素材可调空间的目的啊。
但是我相信这么多人用log,肯定不是因为说,哇我拍一个灰蒙蒙的片,然后随便调个色和灰片一对比就感觉调出来颜色多好看,然后就觉得log非常必要这么简单吧。
求大师指点!
log是将709超出了255的地方压回了255,不是将255压到255以下······ 所以才会有10bit的log…… 大肖 发表于 2017-9-22 15: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log是将709超出了255的地方压回了255,不是将255压到255以下······
我一开始也是觉得难道是宽容度恐怖到我以为的死黑死白都还在宽容度之内。但是我这有一些在大佬那拿的小武器的log素材,是晚上拍的,有强光的过曝也有暗部的死黑,但是在pr看柱状图都没触及0和255。
不懂帮顶 摄像机的图像传感器对外界的光线的感应是线性的,按道理来说,如果能够采集和记录全线性数据才是最完美的,但是为什么非要弄个所谓的RAW和LOG来呢,还有709,这不是多次一举吗?根本原因就是全像素线性数据量太大了,采集不了,记录不了,处理不了。这就是为什么弄RAW和LOG出来的原因,尽量用小数据量最啊程度还原当时场景,并且让人眼感觉不得出来。利用人眼的视觉特性,对低光敏感性高于强光,设计出来的这么一套处理流程而已。 jkl 发表于 2017-9-30 19: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摄像机的图像传感器对外界的光线的感应是线性的,按道理来说,如果能够采集和记录全线性数据才是最完美的, ...
raw不是就是完整的处理起来很麻烦的数据吗…是不是说错? 我对后面这句人眼对低光敏感比较有兴趣,能不能介绍一下?
我不会说太多专业名词,我只知道,相同的场景,用LOG和709两种模式拍摄,再经过调色处理,两者调到接近的色调和亮度,我还是可以感觉到LOG模式拍出来的素材,明暗之间的过度更加柔和。 确实存在一个后期要拉开反差的过程。SO,你适合用12BIT 4444采样尽可能保留最多信息。而8BIT 420对你来说显然就不够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