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续的遗憾
今天和我舅舅偶遇,聊到了三七。他一边摆手一边摇头的和我说:“以后这个比赛不想再参加了。”我舅舅今年60,一个老海归,80年代起就对摄像机充满了兴趣,90年代初就自己拍摄制作MTV,家里的摄像器材老物件多的吓死人。虽然不是影视制作的正规军,但是发烧程度已经算是高烧了。三七短片也是陪着我参加了约莫有5年了,一共有拍了7部微电影,今年是他第一次不陪我玩了。回忆这几年,我们曾为了三七集体去另一个城市拍摄、曾为了三七专门添置摄影器材、曾因为作品落选而遗憾、也曾因为片子获奖集体兴致勃勃赴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认识了很多团队的不足。舅舅甚至常常把获奖作品下载到电脑里反复跟我探讨,他对三七的热情甚至一度超过了我,把这个短片比赛当成是过节一样。就算这次他没有陪我一起比赛,他依然很关注,第一时间就告知我们入围了,而我却把片子交完以后,再也没上过拍电影网。一年上一次拍电影网,似乎成了一种习惯。一次上一次,一次上七天。 以前还能看看沈阳的各路大神各种神评,这几年也销声匿迹了,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言归正传,我舅舅不愿意再玩的原因就是,三七越来越虎头蛇尾了。 从最早的一年办好几次三七,到后来的一年一次,应该是浓缩了,应该就精华了。后来确实有段时间也挺认真的,会有大师挨个点评每个片子,到后来的给每个入围作品的每个环节煞有介事的打分,再到现在基本是属于地下接头了。8月21日发生的事情像签了保密协议一样,不仅官方没声音,连参会群众都没图像了。 用个不恰当的方式形容一下我的感觉,我觉得这种比赛我一个人就能办了:一个月前通知,当天12点发题,花点钱租个地方小范围聚一下公布一下奖项,找几个老师点评一下,办完收工。 当然这个是玩笑,里面肯定倾注了很多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但体现出的表象确实给我这种感觉。 而且印象当中这不是第一年这样了,往届也一直有未完待续的感觉。再加上机械化的举办流程,让我也像完成任务一样参赛持续了好几年了,幸亏还有那么多优秀作品和团队支撑着这个比赛,不然我早就放弃了。 每次跟身边的一些朋友聊到这个比赛,大家都劝我去参加点更有影响力的,但是说实话,有感情了,三七记载着我的青春,记录着我们团队的成长。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因为什么原因离开三七,但我希望不是因为比赛结束后的未完待续,要知道我们拍出再烂的作品也没有放弃,那正是因为我们看重这个比赛,认真对待这个比赛,也希望主办方能认真对待我们。 不要让比赛本身成为一个开放式结局的短片。 我可以拍悬疑,三七不能玩悬疑。拙见,轻拍。从选手的数量和影片的质量来说
10届还没办大,估计是办不大了
10届还没走下坡路,估计也黄不了
有这样一个平台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
就当给自己一个不忘初衷的理由吧
多大的比赛都会有人多主观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瑕疵
但正如老邓坚持把三七办下去一样
我们的坚持,不为了谁
而只是做一件想做的事
三七没给我们什么,我们也没给三七什么
只是我们恰好遇到了合适的彼此
而回首那些岁月时发出的慨叹
也只是我们对于青春的追忆
每年有个三七,还是蛮好的。
兄弟
向后看一路走来积累的本事
向前看未来可能发生的精彩
没准豁然开朗。 独立电影人Snake 发表于 2017-8-27 17:19
从选手的数量和影片的质量来说
10届还没办大,估计是办不大了
10届还没走下坡路,估计也黄不了
说的也是,只是觉得发布一个结局没那么难。 剪辑忘了
我想写点什么,但又不知道应该从何写起。
每年三七说得最多的一句必定是,只要看到自己每一年进步的成果,就已经足够(心底里还是想入个围或者得个优秀)
嗯,这成为了我们每一年必须要前进的理由,三七就像一座灯塔一样引领着我们团队前进
很遗憾,到30才发现自己喜欢些什么
很羡慕,那些年轻的人,那股任性,那股热血
很庆幸,能遇到一个自由度这么高的平台
颁奖礼过后,紧接着就是BIRTV。邓大每年都亲身去展会做采访,或者是真的太忙,结果延迟几天公布,我们就体谅一下哈。。 能不能把所有参赛作品的打分情况公布一下 也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