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键上的懒猫 发表于 2016-4-6 12:10

对达芬奇调色求问,关于灰度原始素材

这块还有点模糊,我想问下,是不是只有LOG模式拍摄的素材导入达芬奇才是灰度原始素材。我印象中好像,已经有颜色的素材可以还原到灰度,之前网上有看过个BMCC拍摄的片段,有说导入达芬奇后,设置下会变回原始素材,这个设置求助一下,

老沙Leon 发表于 2016-4-6 12:38

本帖最后由 老沙Leon 于 2016-4-6 12:47 编辑

好像只有LOG到RC709的节点。不过以前好像有出5D的素材转化到LOG的LUT

老沙Leon 发表于 2016-4-6 17:23

老沙Leon 发表于 2016-4-6 12:38
好像只有LOG到RC709的节点。不过以前好像有出5D的素材转化到LOG的LUT

我也不认同,我只是说我看到过

琴键上的懒猫 发表于 2016-4-6 21:54

老沙Leon 发表于 2016-4-6 12:38
好像只有LOG到RC709的节点。不过以前好像有出5D的素材转化到LOG的LUT

那是不是BMCC可以直接看到原始的效果,一直记得之前看一个外国的视频,但是具体忘记了,还是说拍摄出来的,丢进去就是灰度

sharphea 发表于 2016-4-6 23:35

14档被强行塞进了只能显示6档的709 你们想象一下 假设原来14档里的25%灰度是人脸,进了709可能变成40%,14档里的窗户外的景色是70%,进了709成了60%,14档里的90高光进了709里的80%,也就是说,是由于数据的不对称造成在709标准下显示成灰色的,因为我们的显示器无法完整的显示那14档曝光的信息,所以即便用任何后期工具把单反的素材搞成灰色也是无效的,因为在拍摄的时候并没有拍摄那14档,暗部灰了就是真的灰了。

sharphea 发表于 2016-4-6 23:44

而lut的工作方式是把这不对称的信息还原的过程,其实你自己调整也是可以还原的,但lut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原厂的lut能更精确的控制色彩的还原度,当然那些风格化的lut不在此讨论范围内,我们用任何log工作方式拍摄的素材进入后期流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素材正确还原到709标准下监看,因为我们的所有电脑屏幕电视机都是沿用这个标准的,而这个标准其实是50年前的标准,6档的宽容度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想要更好的高光信息,而709的6档是通过牺牲高光信息来存储其余的我们肉眼所能接受的东西,比如人脸,树木房屋等等,因为人的肉眼是无法盯着天空长时间观看的,对于灯光也是如此,这些物体对光的反射比较弱,人眼受不了,因此50年前人们的做法是规避掉这些信息,让肉眼集中观看让你感觉更舒服的物体,也就是保留5档存储这些物体,最后一档保存高光。而log的出现是提高了进光量的档位,让高光信息能更多的储存进来,但由于709是6档,所以我们后期才需要还原素材,匹配这错位的档位信息。

希望这些理论能帮到你,我也是看书看来的。

霹雳狗狗 发表于 2016-4-7 00:08

那是RAW格式解码吧?BMCC的 我用过 解码   

tan1736 发表于 2016-4-7 10:10

sharphea 发表于 2016-4-6 23: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而lut的工作方式是把这不对称的信息还原的过程,其实你自己调整也是可以还原的,但lut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原厂 ...

不太理解什么是709只能储存6档的信息,这个有白皮书说明吗?

tan1736 发表于 2016-4-7 10:14

sharphea 发表于 2016-4-6 23: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而lut的工作方式是把这不对称的信息还原的过程,其实你自己调整也是可以还原的,但lut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原厂 ...

很好奇你是看哪一本书?作者是谁啊?

sharphea 发表于 2016-4-7 11:51

本帖最后由 sharphea 于 2016-4-7 11:53 编辑

tan1736 发表于 2016-4-7 10:10
不太理解什么是709只能储存6ੰ ...
书我实在不记得了 看的比较多比较琐碎 而且全部是英文的,有的在国外书店看的,也有的是教程,是这样的,要跟你解释为什么我们的TV设备是6档要先跟你解释一些其他的理论。
首先,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物体?因为所有的可见物体都是对光线的反射,反射的越弱,我们看到的东西就越暗,反射越强,看到的物体越亮,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则对光线没有任何反射。我们的黑色物体对光线的反射大约在5%左右,为什么不是0呢?因为如果是0那你就看不见那张黑纸了,而对白纸的反射在90%左右,其余的在这5%-90%之间的都是环境中的其他物体,如树木,土地,房屋,动物等等;而超越这90%的基本上就是连我们肉眼能无法长时间盯着观看的天空,太阳,强光,灯泡等物体了。
理解这些基本东西后我再来解释什么是档位,档位的英文名称是F Stop,这个拍摄影的同学应该都听过这个名词,曝光,我们的光圈都是以F几点几来表示的,比如F1.8,而曝光和进光量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曝光每增加一档,进光量翻倍,每减一档,进光量减半,第一档是能够反射很弱很弱光线的暗部,如黑纸,5%,第二档5%x2=10%,第三档10%x2=20%,第四档20%x2=40%,第五档40%x2=80%;第六档80%-100%,其实1-5档的动态范围已经能够拍摄我们身边的一切了,因为所有物体的反射(我们肉眼能看的舒服的)都在这5档里面了,因为超出80%之后我们的肉眼就基本上受不了强光的刺激,所以这也是为什么50年前我们的祖先设定了这样的标准,并且沿用至今,我们的院线,电脑,电视机,一切屏幕都是按这个标准制造的。
最后,我想回答你一个你并没有提出的问题,因为我想你看了我上述的内容后心里一定会有这个疑惑,那么14档到底怎么回事呢?你看先人只保留了一档存储高光信息,那么我们在拍摄的时候, 尤其在光比很大的情况下,我们摄像机的监视屏也好,电视机也罢,因为只设计了6档的宽容度,所以在正确显示那5档范围后,由于最后一档的数据量摄取的实在太少,所以我们在屏幕上就看不到高光部分的任何反射了,而我们的眼睛在一个很昏暗的房间里是可以同时看到房间内的大致情况和窗外的景色的吧,可我们用摄像机就不行了,这都是6档范围所引起的,而我们的709标准又不可能那么轻易的改变,也许由于制造技术或成本考虑,6档已经能让你所见即所得,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钱制造监视器级别的显示器呢对吧,因此我们的厂商为了解决高光部分的问题,发明了伟大的log工作方式,它能够把这6档再细分,通过计算,把原本该减半或增加的进光量改变成14档,让更多的高光部分记录进我们的设备,而由于曝光等级发生了变化,这14档如果不是放在能同样显示14的显示器上的话是会发生百分比错位的,也就是我之前说的那些,所以我们的log素材全部都是灰色的。

tan1736 发表于 2016-4-7 13:12

sharphea 发表于 2016-4-7 11:51
书我实在不记得了 看的比较多比较琐碎 而且全部是英文的,有的在国外书店看的,也有的是教程,是这样的, ...

我说白一点吧,我不认同你的理念,我只是想看看看rec709 的规范白皮书里,有哪一行是写着只能储存 6档的宽容度,是怎么写的?

tan1736 发表于 2016-4-7 14:0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c._709#Luma_coefficients

Luma coefficients
HDTV according to Rec. 709 forms luma (Y’) using R’G’B’ coefficients 0.2126, 0.7152, and 0.0722. This means that unlike Rec. 601, the coefficients match the primaries and white points, so luma corresponds more closely to luminance. Some experts feel that the advantages of correct matrix coefficients do not justify the change from Rec. 601 coefficients. Although worldwide agreement on a single R’G’B’ system was achieved upon the adoption of Rec. 709, adoption of different luma coefficients created a second flavour of Y’CBCR.

tan1736 发表于 2016-4-7 14:13

sharphea 发表于 2016-4-6 23:44
而lut的工作方式是把这不对称的信息还原的过程,其实你自己调整也是可以还原的,但lut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原厂 ...

The first edition of the standard was approved in 1990,709标准第一版是1990 通过的,何来 50年的标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达芬奇调色求问,关于灰度原始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