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eAlta 发表于 2015-9-12 21:04

A7S II 的1080/120fps是整块感光器全像素采样后的下变换,所以不存在画质降低的概念!

本帖最后由 CineAlta 于 2015-9-12 21:07 编辑

请看SONY官方图文介绍:

所以说1080/120fps才是A7s II最大的技术亮点,不单单是第一部实现1080/120fps的APS-C画幅以上的相机视频,而是真正实现1000多万像素全采样的超采1080/120p的高帧率。 这个不可谓是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

想想A7s的超采吧,它只有在帧率低于30fps以下才能实现,而A7s II 很难置信的将这一超采的标准帧率提高了4倍!我估计在那么小得机身中(又不具备类似摄影机那种开放式散热孔+主动式散热风扇的对流散热设计),以全幅感光器做到1080/120fps的全采样输出,除了大法,目前还无第二家可以实现!


ChongZ 发表于 2015-9-12 21:14

如果这是真的,松下又没什么新的回应,我就准备换门了

CineAlta 发表于 2015-9-12 21:20

ChongZ 发表于 2015-9-12 21:14
如果这是真的,松下又没什么新的回应,我就准备换门了

这能是假的吗?!

这是SONY哥的欧洲官网的详细文字解释,我想稍微有点英语基础的都看得懂吧


http://presscentre.sony.eu/pressreleases/sony-expands-range-of-compact-full-frame-mirrorless-cameras-with-the-launch-of-the-ultra-sensitive-a7s-ii-1216386

■Wide range of professional movie functionality including S-Gamut3.Cine/S-Log3, new Gamma Assist Display, enhanced Zebra Function, Full HD 120fps recording and 4x/5x slow motion recording and full pixel readout without pixel binning in full-frame format

In a first for the α7 series, the α7S IIcan record 120fps at 100Mbps with full pixel readout without pixel binning in full frame format which can be edited into wonderful 4x/5x slow motion footage in Full HD. The α7S II also has the ability to shoot 4x/5x slow motion footage internally which can be immediately reviewed on the camera screen.


CineAlta 发表于 2015-9-12 21:23

本帖最后由 CineAlta 于 2015-9-12 21:36 编辑

ChongZ 发表于 2015-9-12 21:14
如果这是真的,松下又没什么新的回应,我就准备换门了

“怕了索尼哥”有回应又能如何,那鼻屎大小的M4/3感光器即便能做到1080/120p(全不全采咱先不说),那也和高驱动电流的全幅感光器做到全采的高帧率输出,技术上完全两个概念!

从感光器的原理上来说,越小,驱动电流越低,越容易实现高帧频。按理说,全采高帧频对M4/3的感光器来说(更何况GH4的机身更宽大,客观散热条件要比SONY的A7系列好得多)更容易实现(至少要比全幅容易太多了)!可惜,在高帧频的相机视频领域,体量更小的M4/3,在技术上却远远跑输给了巨大全幅感光器的SONY A7系列!

对A7s II的感光器来说,实际技术提升还有很大空间。背照式提升不大,但若改成积层型的话,帧率翻番还有希望!因为逻辑控制电路和模拟感光层上下排布,可以利用不同的工艺进行制造(然后整合封装,不像平行结构的感光器,模拟感光层和电路控制层只能使用相同工艺),如果加入积层型,逻辑控制电路做在模拟感光层的下面,那么门电路的规模和数量能大大提高,可以处理更巨量的数据规模,另外模拟感光层可以使用传统的180nm工艺制造,而逻辑控制电路可以外包出去,用45nm(甚至28nm)工艺去做,这样一来门电路规模扩大的同时,可以通过更微小的工艺化来大大降低数据处理时的发热量!

所以若将“积层型”推广到A7S II这枚感光器上的话,我估计可以做到全采样1080/240fps输出没有问题!

淡然 发表于 2015-9-12 21:24

拍视频还是早日投身大法阵营吧,早“割肉”早轻松^13^

LY视频工作室 发表于 2015-9-12 21:27

不知4k画质有没有a7rii好?

游戏天平 发表于 2015-9-12 21:28

^09^我用过RX10II   RX100IV的无限制100FPS,效果喜人,和A7S的超采素材放在一起基本无法分辨,就很有信心了

skyeykyz 发表于 2015-9-12 21:44

也就是说7s2在全副和apsc下的超采帧率都一样?那apsc画幅的意义就没了。。。
如果全幅下的100P是超采又不损失画质,那可以全程120P拍摄了!
哪怕是50P下超采也可以大大降低果冻感,这点比A7S强不少。

ChongZ 发表于 2015-9-12 21:51

CineAlta 发表于 2015-9-12 21:23
“怕了索尼哥”有回应又能如何,那鼻屎大小的M4/3感光器即便能做到1080/120p(全不全采咱先不说),那 ...

神回复,不过我还是抱着M4/3舍不得放手。。咳咳

yescd 发表于 2015-9-12 22:09

索尼大法好 开始发力了!~~

老农抚琴 发表于 2015-9-12 22:42

三星NX1一年前就用过的技术索尼现在用不算稀奇了

赖子 发表于 2015-9-12 22:51

这台机机要拍1080的120fps升格,必须是APS-C画幅下才能拍,那是不是可以这么操作:加上光圈自动增大一档的减焦镜,转换镜头以后,也差不多是全画幅的。
可以这么操作吗?

CineAlta 发表于 2015-9-12 23:16

老农抚琴 发表于 2015-9-12 22:42
三星NX1一年前就用过的技术索尼现在用不算稀奇了

三母猩?你醒醒吧,它所谓的全采4k/30p,但1080p下最高只能实现60p!别天真的认为能4k/30p,就能1080/120p,这概念差远了!何况它的感光器要小2.25倍,工作电流无法与全幅相提并论!论技术根本不能和a7s ii的全幅高帧频相比。

CineAlta 发表于 2015-9-12 23:24

本帖最后由 CineAlta 于 2015-9-13 00:12 编辑

老农抚琴 发表于 2015-9-12 22:42
三星NX1一年前就用过的技术索尼现在用不算稀奇了
你等三母猩赶哪天也在a7sii那么小的机身中,憋出一个全画幅高帧频的机器再来吹不迟哈!
若撇开画幅和感光器本身的功耗,那大法哥rx10ii和rx100iv的1英寸鼻屎大点的感光器相机视频,在接近1080p的输出时能250fps呢!但这能和全幅一个概念吗?

zjwy327 发表于 2015-9-12 23:51

楼主索粉是也!^26^

音乐长老 发表于 2015-9-13 17:29

看文字感觉索尼哥每次出的都是宇宙第一神鸡无比震撼!

快乐自己 发表于 2015-9-13 18:20

好强大的大法,

老农抚琴 发表于 2015-9-14 00:46

CineAlta 发表于 2015-9-12 23:24
你等三母猩赶哪天也在a7sii那么小的机身中,憋出一个全画幅高帧频的机器再来吹不迟哈!
若撇开画幅和感 ...

一年前别人就用上内录1080P 60帧超采啦!还是2800W像素 没错是2800W 现在牙膏厂才挤出来.....我只能说呵呵

burningstar 发表于 2015-9-14 11:05

本帖最后由 burningstar 于 2015-9-14 11:10 编辑

老农抚琴 发表于 2015-9-14 00:46
一年前别人就用上内录1080P 60帧超采啦!还是2800W像素 没错是2800W 现在牙膏厂才挤出来.....我只能说   ...
三星本来就是新手,技术不能和日系厂商比,别说已经是元老的索尼,和松下比也不行~NX1的4K还没身价一半的四代黑卡RX100V清晰呢~




1080p下,NX1的锐化滤镜太明显了,边缘锯齿和摩尔杂纹都出来了~


NX1的4K和1080P,横竖怎么看,都不是超采样该有的水平,so,不能吹~^34^^47^


fxytj 发表于 2015-9-14 17:48

全采样120fps确实是比较厉害的,我也很期待做到240.

火火火 发表于 2015-9-14 17:57

牛!^17^

jlh5730046 发表于 2015-9-14 21:30

本帖最后由 jlh5730046 于 2015-9-14 23:41 编辑

A7R2 截幅超采4K S-LOG 800起跳
A7S2 全幅超采4K S-LOG 1600起跳 外加120F/超采

其它都差不多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7S II 的1080/120fps是整块感光器全像素采样后的下变换,所以不存在画质降低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