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某支行情感类宣传片
本帖最后由 值班小编621 于 2013-10-23 21:30 编辑中国银行
其实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是如何突破以往宣传片的固有模式,转而寻求一种情感,以情感来打动人的新思路。最后的落脚段在于,一个集体的幸福感来源于每一个员工的幸福感,所以深挖个体的情感诉求。当然也拍摄了很多个体的私生活。我们认为,每一个幸福的人汇集在一起就是一个幸福的团队。但遗憾的是,最终没有把个体的私生活的真实状态呈现出来,也许这是一个表达集体的作品,个人的成分有些偏离,后来我尊重制片方的意见,成片就是这样了。也许是个不伦不类的作品,但终觉得做了一种有益的尝试,我认为这种尝试带给我很多经验。我归结为纪录片是由于使用纪录片的手法,但在表达上采用电影方式,镜头的运用基本按照电影风格设计,拍了很多没有人的画面,其实想表达的是他们忙碌背后的那些故事。整齐划一,严谨、专业,没有丝毫懈怠,这些才是银行职员真正的心理压力,透过这些我们能稍微读懂银行加班背后的那些事,虽然很短,他表达了我想表达的意思,各位献丑,请多指教!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3NDM2NTY0.html
我说下我看了后的想法
你描述中的两个误区
首先 什么叫电影风格我建议你再去学习一下 不要误用词汇
其次 你口口声声说尊重制片方的意思 那为什么到最后才去尊重 不在前期沟通的时候沟通好 既然你这个片子是个商业片 那就不要把个人的艺术色彩强加进去 而是把你所学到的艺术知识为给你制作费的人服务 只有这样你最后出来的片子才不会不伦不类
谈到片子
宣传片的本质上是宣传客户好的东西 不好的东西拍的再好是绝不能加进去的 更不要说拍的不好的了 如果加进去了客户不让你删除那我觉得这个客户脑子一定是进水了 因为一个人是不会拿钱去宣传自己不好的一面的 我不反对以任何形式去拍宣传片(剧情模式 电视台传统模式 微电影模式 纪录片模式 实验短片模式等等) 但是一定要宣传好的东西
而首先从画面上来说 很多采访镜头没打灯 采访人员没有化妆 没有避免画面中杂乱的东西 乱用浅景深镜头 这些是硬伤
其次采访人员话都没说好你就剪辑进去了 结结巴巴的话语真的是拖慢了影片的节奏 而且无用的话太多 剪辑有问题
最后 剧本策划能力是本片的核心硬伤 宣传片以记录片模式来拍绝对不能照搬记录片模式的那一套 就是所有的都去纪录下来不做一丝一毫的修改 那你出来的就是纪录片而不是宣传片
这种方式应该是策划好 把不好的东西避免好(如避免杂乱的环境 不好的营业厅外景 外貌不上镜的主人公)这些都应该避免 哪怕你借景 请演员也好
结构应该紧凑 有起伏 有悬念 有让人看下去的东西
总结一句 制作费绝对不超过2W 什么机子拍的 帧速率没调?有重影 注意已下
1、细节
2、景深
3、构图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2楼说的太到位了,针针见血。 二楼说的重影就是感觉到焦点没有实实在在对在对到一个点上吗? 本帖最后由 谢朓 于 2013-10-17 11:38 编辑
我觉得片子非常好,核心一点,就是能打动人。展示银行工作人员的真实状态(尽管不是,当然也不可能是,全部的真实),进而让观众去切身的体验他们的处境,从而理解他们,进而被他们感染。这个主题的设定,以及对这个主题的表现,作者的尝试是非常成功的。
这种成功当然只可能建立在剧本策划能力的基础上,作者团队的水平让人佩服。叙述的关键走向和很多细节都控制的非常好。
关于说话的问题,前面是有点拖,且有些地方有些出戏。这种感觉很微妙,出戏了明明更真实,却又让人感觉不真实。(如果是一个真实电影,像是夏日纪事,出戏了反而觉得会真实,但这个片子不是)
电影风格本来就不是一个术语,无论是业界还是学术界都没有这个词。也没有任何定义。
片子都是妥协出来的,不可能一开始所有的都计划好,片子的唯一标准是最后的成片。看成片有没有完成主题的表达,这个片子无疑是成功的。作者的自我疑问在于,个人的真实与不真实,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还是那句话,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表达(叙述或建构)的真实。
当然要宣传好的东西。或许,这个“好”的东西可以理解为更好地表达主题。这个片子无疑是做到了的。
最后当然,有些画面或许可以搞得更干净些……
谢朓 发表于 2013-10-17 11: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片子非常好,核心一点,就是能打动人。展示银行工作人员的真实状态(尽管不是,当然也不可能是,全部 ...
同感~~~后边处理的比前边好~~遗憾的采访的同期声~~~太拖啦~~虽然要真情~~但也要根据需要~总的感觉整个片子想要做到那种自然的感觉又不知道去怎么去做~~ 有个地方我不太明白,就是有一个拍银行凳子腿的镜头。不明白这个镜头的意义在哪。如果你想体现出一种人流量,那为何不用延时?如果想去表现银行环境的整洁,单纯这个镜头有点无意义。从拍摄角度来看,这种感性的片子,应该有更多的小景别的镜头来表现,会更有穿透力吧? 相当专业的问题,谢谢各位的关注,我很认同一楼的观点,之前剪辑的版本里,那个18岁的小姑娘说的非常出戏,她觉得导入环节(银行内部的一种相互赞扬的活动,起到相互激励的目的)每个人夸每个人的时候,她个人觉得大家都是神经病。其实我觉得非常好,但领导觉得这个不好,所以就剪掉了,有点可惜。至于第二个问题,是无意中注意了一下凳腿,有质感一直对摄影机来说是个高要求,也没什么太多的含义,只觉得这个镜头能够传达整齐划一的感觉,仅此而已,因为是在地下,用5D2带滑轨完成的,没有打光,全凭自然光,我个人觉得这个镜头质感挺好。 部分画面构图真的有点问题 同期声确实太拖沓 后面感觉好点 继续努力 片子确实很新颖,创作很成功,非常喜欢里面的音乐,请问楼主配乐的名字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