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 发表于 2013-10-16 18:54

原创微电影 《绑架电话网》

本帖最后由 拉威尔 于 2013-10-16 19:03 编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1MjUwMDg0.html团队介绍    主创人员都为小学老师,非常热爱电影。导演许允网名拉威尔,为时光网主力影评作者,博客点击率超110万,大量影评点击过万,正式职业为信息技术教师,对影片剪辑、配乐等有独到的见解。副导演梁知章是一个热爱摄影和文学的数学老师,研究过大量欧美电影,对影片结构和摄影技巧有很深的见地。艺术指导为杭州知名影评人苏七七。
    首先,这是一个道德困境选择题材,希望观众们能往这方面思考,而不是纠结于逻辑问题。本片的旁白为零,没有过多解释主角行为,主要通过影片节奏、演员表演和配乐表达主题,没有简单化的内心活动一番了事。当然,水平所限,时长所限,会感觉表达并不充分,特此说明一下,希望下部戏能更加进步。《牙事》基本只能在10分制中拿到0.1分,本片突飞猛进30倍,能达到3分了,可离及格还差得远呢。为什么会拍《电话绑架网》?那基本是被《牙事》害的。当时约演员困难至极,看到东野圭吾写的这个短篇就像看到闪着金光的喉口馒头,我肯定一口吃的下这个名家的真传,因为此片只需要一个主角,是的,只需要一个,如假包换,一个啊,同志们,我再也不怕人集不齐了。决定了就马上干,此时信心满满,立即改写起东野同志的小说。同时开始游说一个热爱电影的同事梁加入进来一起跳入微电影拍摄的大海,我虽然描绘了一番海上的美景,不过她不置可否(难道怕水性不好会淹死?)。    由于该小说为日式书面语结构,大多数台词都拿腔拿调,很有戏剧感,还有一种说不出的奇怪范儿,中国人基本都不会以这样的口气说话,谁要是这样说话,那就是傻缺没跑了。可这是日本小说啊,总要尊重东野同志的劳动成果吧,于是我很傻缺的让俺的美女主演按原著那样念白。当俺拎着苦逼SR12开始折腾时,发现这玩意的低照度感光不是一般的差,噪点高到演员都快不见了,这不是拍《牙事》那个劳什子么,拍出的东西也能看?这就是第二个傻缺行为。各位看官,读到这里是不是要火冒三丈,啥玩意儿啊,还想跳海?你跳的是臭水沟吧,淹肯定是淹不死的,你就熏死得了。其实,这样的话梁副导内心肯定酝酿很久了,你小子想骗我跳臭水沟,还好我聪明,没上当。现在最庆幸的是,我同时还在做片头和片尾(都是改模板),也找好了片中需要的配乐。梁副导在她的一篇杂文中提到,姓许的那个家伙片头做的还行,可样片是拍得一塌糊涂,看他那么执着,只好加入进来不让他继续糟践下去了。别看梁导是女人,女人辣起手来那是相当火爆,东野同志的小说率先中弹,不但所有对话,连事件次序都被改了。我满脸狐疑地说:“东野同志可是名家啊,我本来选这个短篇改剧本就因为台词多,好拍,你这么猛砍,那还是东野的玩意儿吗?”梁导立即喷了过来:“你迷信权威,这么书面的语言拍出来简直不是电影。那是教条。”很有道理么,有道理的话肯定要听。几天后,一个崭新的梁氏台词剧本放在我面前,还好,她改了台词而已,我的过场基本还留着,要是过场也改了,那只好让她来导了。    接着又发生了另一件幸运的事,我拿到了一台佳能7D。这玩意以前没用过,因为单位全用尼康系的相机。当然,我的照片拍得不是一般的不长进,一个同事评价我,这小子拍了十多年,基本就那样,里面有个人就算拍好了,正了、斜了、歪了、过曝了、过暗了什么的,都不在考虑范围内(现在想想,这家伙怎么说得这么正确)。拿到了就折腾呗,上网一看,好家伙,这玩意和5D2是一类的,高宽容度视频拍摄,虽然不是全画幅,但拍的东西还蛮像回事,马上配了个32G卡开始试拍。由于一开始就选好了John Campbell那首《Down In The Hole》,所以就选择离家近的地铁拍一段内心变化戏,寓意很明了,掉到洞里去了呗。这个洞有双层含义,一是跳到别人洞里,二是继续挖洞骗别人。这个隐喻也可以是自己跳到本不该跳的洞里。为了配合这首歌,剪辑了大约2分钟的片段,自我感觉很不错,7D确实是个好东西,怪不得网上那么多微电影都用5D2和7D拍。可梁导看了后竟然说太长,一部20分钟左右的微电影,这么一个过场都要二分钟,结构会被破坏的。想想也有道理,可我是为了配合音乐才这样剪的,要是缩短的话……那就只好缩音乐了,至此,我发现我开始真正按电影的节奏在拍片和剪片了。虽说长度有问题,可拍得还是挺像回事的,于是梁导有了那么一点信心。她是个踏实派,一遍遍和我唠叨:“准备充分才能干活,不然拍了也用不了。”是啊,这点我知道的比她还清楚,可我们都是门外汉,等着经验从天而降正好砸中灵感穴,这样的可能小到没可能。一切都需要尝试,哪怕失败;失败后就会获得经验,而经验就会促使成功,这个信条也可被称为乐高机器人法则(机器人就是忽左忽右地沿着一条黑线前进,不停地测试自己位于黑线的哪侧,如果希望完全按黑线走,那它只好原地发呆,看啥时能被雷劈一下进化成霹雳五号)。    一个巧合,《牙事》拍完后,在一次外出工作时,和杜美女和张帅哥谈到了拍戏,结果此二人立马表示很有兴趣,我当即口头和他们签约。按梁导的说法,我有点对不起这二位,因为最开始拍的那些玩意基本没用,瑜伽馆里的二场戏一开始还留着,但到最后还是被砍掉了一场。表面上是画质不行,其实呢,我感觉那些没经过指导的对白也很有问题的。现在请出重量级人物,角色周指导,她加入前我们三人已经拍了不少段落了,可我总觉得表演上太过平稳,念白不够入戏。她对帅哥美女进行指导后,对白立即变得生动起来,看来俺这个导演对念白的把握也成问题。开始,杜美女的笑场和忘台词多过正常表演,可拍到最后,她基本不笑场、不忘台词,入戏飞快,这就是经验的力量了。张帅哥也基本是这个过程。当然,周指导是个特例,一开始就级别很高,并且不断尝试新的念白方法,这样的人才不做演员简直暴殄天物。接着,又有馅饼砸中了头,一个同事把5D2借给了我,附带一个红圈标头,比我的7D狗头要好太多了,同时,还借了一个50mm1.8的定焦头给我。突然发现,我原来拍的那叫神马玩意儿啊?于是,马上上网查性能。拍电影网和影视工业网,以前也看过这些比较专业的技术网站,可现在突然发现,拍微电影的水确实够深。一个叫做BMCC的高性价比摄像机高频率地出现,几乎所有人众口一词地夸赞,5D2也算业余拍摄的好东西。但除此外,镜头也非常重要,那些狗头、标头了什么的全是不入眼的玩意儿,定焦头和大光圈变焦头才能用,一套套的来,那可都是烧钱败家的玩意儿啊。估摸了一下后,决定买一个85mm1.8的定焦头,价格合适,人像效果不错。抽了一个周五,下班后马上带着主角和二个配角杀到西湖边,梁导看构图,我来掌镜,两个小时拍好了第一个过场,那效果,简直难以言表,原来大光圈的定焦头才能拍出浅景深的好画面。公欲善其事,必先砸镜头,清醒的脑袋,清晰的画面。这就是摄影设备的基本入门,可怜我还没入门就在瞎折腾了,要是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我就……别人要么驾着豪华游艇,要么开着快艇,再不济也得搞个舢板吧,我倒好,带着一个破救生圈也敢下水,这不,马上发现这里不但水深,还漫无边际。看来无知者无畏的古训很适合我,两眼一抹黑,跳入了那深不见底的影视制作的大海。要是早知道水有这么深,我根本不会往里跳,可现在晚了,我已经划拉开去。怎么办呢?三条路,一条是立马爬上岸闪人,玩不起还躲不起吗?另一条是等游泳圈破了被人捞起,然后挨训,你小子又呆又傻,没个几斤几两也敢往下跳,别人都满身是金,满脑是银,你满脑浆糊而已么。最后一条,一边游一边捞设备,边学边游。游个几年试试水,就算被人捞起,也好吹个牛,哥们下过水,就是没扒上大船,要是当年扒上了,那就在艇上混了(管他什么艇,皮划艇也是艇)。    梁导一直是尼康用户,有一个D300s,配的是标头和35mm的定焦头,这机器只能拍720P的高清,拍视频肯定不行。但它有个特长不错,能延时摄影,可梁导说那是杀快门的,相机自杀宝典中第二条就是这个功能,怪不得我手头的佳能都不具备这个能力,原来是贪生怕死之辈。为了这部片子,她只好豁了出去,同时豁出去的还有主演杜美女。杜美女一个人戴着耳机在几百号人围观下自如地低着头,默念:死导演、死导演,如此这般二十分钟。最后用在地铁场景中一秒,没错,就只有一秒,这是多么敬业的演员啊。录音,这个貌似不起眼的工种其实是区分一部电影专业或是山寨的分水岭。李雪健不是说过:“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当时想着,做含片广告也不用这么抬高声音吧,人家默片岂不是躺枪了。无知啊,做声音剪辑时,发现老李这句话实在太对了,声音没录好那基本就傻眼了(配音其实更麻烦)。对白剪辑不容小觑,剪得好看着就很专业,可要是对白乱插保管拍成山寨片,特效再多、画面再美都没用。于是恶补录音知识和对白剪辑方法。SONY的D50录音笔其实买的比较早,说明我很在乎这个事,知道要用专业录音笔加挑杆和定向麦才能提高声音档次,可是我又掌机又录音怎么行?玩摄影已经不够手用了,要不头顶插根杆子录(怎么像是插标卖那个啥了)。这时就病急乱投医,逮到一个算一个,“录音师”挨着个的换,而操作机器的人几乎都对录音一窍不通,这个声音啊!后期用Audition处理得脑袋冒青烟,还好“第一录音师张”有些对白录得还行,简单消除爆音、加大音量还能充数,之后很多场景的声音都听着不够好,可也回天无力了。下次再拍剧情片必须要培训好录音师。      灯光,又一个专业领域,和摄影配合的好,画面绝对拿得出手。我们这个剧组使用的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台灯,山寨吧,最后才弄了个移动式的LED灯打光,因此,画面的噪点是杠杠的;肤色是暗暗的;背景是灰灰的,后期调色是死心的。君不见美女皮肤蒙层纱,双唇无色眸无光。由于没化妆师,灯光又不行,所以后期用AE的磨皮插件死劲磨,要是拍梦幻场景倒可以,这样的写实电影搞个蒙面美女实在无语啊。    摄影,重头戏出场。本片使用的设备如下:SONY SR12;CANON 7D; CANON 5D2;NIKON D800; NIKON D300s,乍一看很吓人吧,价值7万大洋左右。但是……没一个是我自己的。镜头就不赘述了,本人只买过一个CANON 的85MM 1.8,其他全是借来的,不过也涵盖了10mm到135mm焦段,未来会选一个合适的机身购入,估计是BMCC。前面提到过,我的拍照水平很菜,平面构图是最弱项,连我这样的人都敢拍片,其他有构图能力的人撒丫子上吧,再怎么也能出点好画面的。还好,会拍照的梁副导正好补上我的缺。于是,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场面,我扛着机器东摆西摆,看的差不过了,大吼一声“梁副导”,只见她晃晃悠悠跺了过来,横看竖看,“不行,歪了。”于是我又一阵狂调,然后等她发话,“就这样吧!唉!哎!唉!”我勒个去,调了半天被唉了无数遍。这是前话,本人当然会进步,一个月后,她终于不唉了,俺也能得到些表扬,希望下个片子能让她不再管我死活。构图虽然不行,可我看的片多,画个葫芦还是在行的,加上一直在用的斯坦尼康熟练了不少,很多镜头算是有那么点味道。单反视频的果冻效应不可避免,稍快的横移镜头老是一顿一顿的,这个以后一定要注意。    剪辑,这算是我的个人技术强项吧。使用的软件有大众软件会声会影,AE,PR。目前来看,还没有把素材给剪偏掉,对得起各位干活的人。但是,会声会影以后不会再用了,虽然很好用,可编码有点问题,要不是发现的早,很多素材会被降低画质和音质,家庭用的软件到底不专业。AE么,现在还只是改模板、用插件的阶段,不过貌似入了那么一点点门。用PR试着剪了几个片段,专业多了,不过花头太透,还要继续学点基本的操作。当然,软件只是辅助,关于剪辑,我又买了好几本砖头研究,像什么对白剪辑之类,水还是深啊。以后不会搞着搞着变成耍剪刀的吧,那就有违初衷了。调色,这个玩意入门很快,可要掌握精髓那就是大学问了。原来以为玩玩AE的LOOKS插件就算调色了,后来发现,井底之蛙只能看到那么几种单调的景色以及颜色,那说的就是我了。其实,最后,我确实在用达芬奇调色,不过能力有限,调出的效果也和AE的调色师插件差不多,而且生成的视频竟然音画不同步,没办法,只好全用调色师了。不过貌似调的很失败,只是色温还算到位。下次准备先用达芬奇将视频套底备用。外设,包括斯坦尼康,桌面滑轨,小四轮车。花钱不多,效果明显。斯坦尼康一直在用,还在打算拍东西时就买了,用到现在并不太熟练,可也勉强能用,不像灯光了、录音了,那些还是门外汉。斯坦尼康最麻烦的是调试,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不然也就只是拿了一个独脚杆而已。我还觉着像个权杖,抡来抡去,蛮有范儿。很多镜头都是小斯拍的,晃不可避免,不过这不叫不熟练,而叫风格化,没办法,水平差的人总有理由要找不是。滑轨是接近拍摄完成时买的,一直以为桌面四轮车能用于拍摄横移镜头和推进镜头,但几次用下来基本失望,不平啊,和滑轨的顺滑没有可比性,这个钱还是省不得哦。
    影评写多了就想拍电影,有点吃到好吃的就学着做的味道。我个人倾向于一些社会题材,那个烂片《牙事》就算烂,也得烂出点社会的臭。东野圭吾的这个小说在苏七七老师看来是预设了道德困境,在我看来,那是一种负罪感的转嫁,本身的事例并不需要考虑是否属实。陷入这样的境遇,同时没有外力介入(警察被设计好不涉入),那该如何选择呢?是承受绑匪的无端道德谴责和内心不安,还是转嫁这种谴责和不安。为陌生人支付赎金这回事,原著小说中提到了黑泽明的《天国与地狱》,但那部电影中,也是有不少关联才导致大老板为自己司机的儿子付赎金。有人愿意为陌生人付赎金吗?这本身就是个没有实践性的命题。但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是,没有功利性地主动为灾区的陌生人捐款也许可以粉碎这样的命题,可没有功利性该如何定义,主动又该如何定义。确实有这样的人,捐出自己养身立命的钱给有了困难的陌生人,可这样的人有多少,同时,又有多少人会嘲笑这样的行为呢?我们这个社会已经以浮夸、以炫耀、以功利、以自利为行为准则,那些作秀还少吗。立牌坊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立了以后,该干嘛干嘛呗。有一个例子虽然不太贴切,但也能说明问题,那就是传销,我的片中有二处特意提到:吴宗宪说老鼠会;瑜伽馆里女主角说像传销,虽然都是调侃,但也是刻意引发观众联想的设置。那么,绑架电话网就像一个传销的网络,一层层转嫁。最出彩的地方,最后绑匪被抓,可网却没有断,开放式的结局可以引发思考。配乐,有些看过样片的朋友对本片的配乐印象不错。我有个怪癖,拍东西前会先找一堆音乐备用,为这部电影找了六十多首音乐待用,最后只用了没几首,还有三段配乐是从三部电影配乐中剪出来的。片头和地铁场景最受好评,这也是我最早确定的音乐, John Campbell 的《DownIn The Hole》,这首歌是从我的DALI试音碟(一)中翻录出来的,名字很有趣,可以理解为掉到洞里,歌词有很多的救赎意味,正好表达主角内心的纠结。当然,她还是掉到了洞里,陷入了自己内心“恶魔”的陷阱,做出了和绑匪一样的行径,虽然那是她主动进去的,为了转嫁负罪感。镜子这场戏比较失败,为了表达女主角内心邪恶一面的凸显,突然变黑,预示有诡异的事,配乐也配合画面,不过整了半天,大多数人抱怨什么都没看出。带小孩跑路这场噩梦完全是梁导的手笔,设计和配乐全由她定,当然,剪辑和拍摄还是我来,配乐来自《时时刻刻》,这是她最喜欢的电影,效果比我原来拍的过场要好。第一个过场是在西湖边,配过二次乐,前一次是Phil Coulter的《The Flight Of The Earls》,略带伤感的钢琴曲,苏七七老师看过全片后,觉得这一场和整体格调不太搭配,所以我们就新拍了一个临湖思考的画面,新配了Skunk Anansie《 Hendonism (Just Because You Feel Good)》,更有那种无奈感。Nicholas Gunn 的《Crossroads》用在女主角练习瑜伽场景,十字路口,我也是觉得这个名字不错就用来试试,结果感觉很好,有那种无法选择自己行为路线的感觉。Klangwelt的《 Wheel of Fortune》,这可是电子乐哦,由此可见我听的音乐有多杂,初听这个配乐会觉得她了了这个心事,不用再纠结有人逼她,可这首曲子叫做命运车轮,循环无常,仍有些不安嵌入其中。Balligomingo 的《Marooned》,这是我最得意的一首配乐,用在片尾,当她又接到电话后,感觉再次掉入冰洞,明明知道这件事不存在了,可还是像被操纵了一样打出了电话,这首音乐放到SAVE ME时,画面正好切到牵线木偶,这个有多重寓意,一开始是小孩该被拯救,可现在却是绑架电话网里的人该被拯救了。所以呢,如果学科恩兄弟,把主角都设定为傻缺系的,那就不会太纠结逻辑,反正都傻么,什么行为都没问题,那么观众就会关注事件本身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反映出的现象。 隐喻,苏七七老师在观影会上认为本片的隐喻实在太多了,多到让看得懂的人理理清楚都得一段时间。可梁导认为多就多吧,因为大多数人可看不懂这么多隐喻,看到一样两样不正好引发思考么。我怎么觉得这像是一部挖宝电影,以前提到过下部戏拍“大家来找茬二”,可这次不是找茬,而是找隐喻。由于电影看得太多,脑子基本已烧糊,每个场景都往里加隐喻,就算标准长度的电影也是不可想象的,更何况这么个短片,汉晋说,音乐留白不够,因此留给观众思考的时间不多,同理,画面也太紧凑。至此,我只好承认确有此事,这种电影只好称为“赶飞机电影”。那我就来理一理吧。    第一个隐喻是女主角看视频,吴宗宪的《你猜 你猜 你猜猜猜》,这个视频名字本身就有玄机,猜猜来电的是什么人?当然,最主要的是这一期节目的内容很贴切主题,“模特界的老鼠会”,“一个拉一个,你拉人进来有没有钱拿”,好了,这和后面的整个剧情很有联系,因为整个网络就是在拉人进来。    第二个是大华饭店边上的九曲桥,这是苏老师给我们的意见,表达一种如临深渊的味道,角色应该有不知该怎么办的表演。但由于主角过于入戏,边上几个外国友人很关心,希望她想开点。之后,看到一对母女的温馨画面后一笑,则预示她的疗伤稍微见效,也为后来的噩梦做出铺垫。    第三个是三天后又接到电话,鱼缸中的二条鱼作为场景衔接,表达女主角和小女孩比较弱势,而女主角内心希望救出小孩。    第四个是第一场噩梦,小巷中只有二人在跑,后面并没有人追,这是预示整个事件的虚无感。    第五个比较关键,改了很多次,瑜伽馆和教练的对话。教练说让她带些顾客过来可以打折,这种事非常多,女主角回答这像传销基本就是明喻了,接着教练又说这就像一张网,那就是更明的明喻了。偷拍顾客名单这回事梁导设计得很到位,这样的事也在影射中国的隐私保护实在太差,每个人的信息都被卖来卖去。那么,女主角搞到了电话,自然可以发展“下线”了。    第六个比较复杂,地铁场景,这是最早被设计出来的。女主角一直坐向下的电梯,进口处的禁止标志,地铁疾驰而过,关闭的车厢门,车窗中脸部双层的叠影,出地铁时的警告音。Down In The Hole,这个场景的寓意苏老师和她的儿子都提到了,认为能表达主角内心的挣扎、纠结,但是最后坚定了转嫁负罪感的决心,自己挖好洞跳了下去。突然想到,鸵鸟不也常常自己挖个洞干自欺欺人的事,一笑。    第七个貌似比较高深,女主角开始打电话了,让她在书柜边上就是为了秀这几本书,《罗生门》、《圣经故事》、《罪与罚》、《卡佛短篇小说集》、《迷人的谎言》,这个场景也许隐喻过度。苏老师和她的儿子也明确指出这几本书,不过我感觉可能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苏老师提到本片隐喻过多。书中对这一段的描写是,主角一边威胁别人一边觉得很爽,所以,女主角就表现出那种似笑非笑的表情。    第八个,瑜伽练习,竟然有人看了本片只对这个场景有印象,理由是女主角瑜伽练得好,这算是给了我和梁导当头一棒。这场瑜伽的效果其实还是我用SR12拍的那段好,不过画面实在太糟只好不用。这也是暗喻女主的内心纠结,虽然很痛快地打了电话,可内心依然不平静,希望通过练习瑜伽来平复,但是,看了报纸发现没消息后更加不安了。    第九个,窗边电话,这个场景在保笼边上,一半是墙一半是栅栏,预示她现在的处境,一面被人逼,另一面去逼别人。    第十个场景,办公室噩梦,梦到小女孩口吐白沫后惊醒,这些都没啥,最后一个镜头是她咬着牙思考,突然看镜头,后一个场景的声音提前,“周女士”。这是我自认为的得意之笔,表达她认为自己负罪感加深导致彻底陷了进去,而打破第四面墙也是电影的技法,引起观众的参与感或不适感。    第十一个场景,女主第二个威胁电话,这次她的语气更加坚定,还添油加醋了一番,最后是一个明喻,把小人放进了罐子,砸了一下桌子。    第十二个场景,镜中人。这个场景是在向《黑天鹅》致敬,不过拍得实在太烂,几乎没人看出有奥妙。黑屏后,镜中人和境外人动作不同,女主角下了一跳,这是一种主角初步人格分裂的设计,出现了幻觉。    第十三个场景,三人循环电话。这是梁导最得意的设计,三个人的对话依次出现,好像在同一个时空对话,将这个网的本质完全揭露了出来,这幅画价值50大洋,画中前景是二艘船,指的是男人和女主,右边稍小的船指的是周女士,背景还有很多船都被一些若隐若现的网连接起来,指的就是这张电话绑架网了。    第十四个场景,看到了绑匪被抓住的电视新闻,有个BUG是,女主播的普通话不太准。接着又是电梯和地铁出口,但这次是上升的电梯和绿色的出口标志,暗指她已经脱离了这个倒霉事,但镜头仍有失焦,表达一些未知性。本人演的菜贩子被很多人揶揄,说什么的都有,甚至有人说菜贩子是绑匪,还很暧昧。我勒个去,身为导演,真好一头撞死算了。    第十五个场景,又接到了男人的电话,这就是东野同志的奥妙之处了,这个事件本身就是无可理喻的,要是认为这需要用逻辑来解释,那绝不会按这样奇特的路线前进,黑色题材就是要进行思考的,人性如果完美了,那是不是一切丑恶都会消亡。最后的牵线木偶来自本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这时,他就像被什么操纵了一样”。这句话代表了什么呢?每个人的思考必定不同。就像纳粹执政时的德国人,难道没有善恶的分辨力吗?可一旦被洗脑操纵了,所作所为就都有了依据。我们可以为我们所做的恶事辩护,认为是不得已而为,又或者是被什么胁迫了。没人会承认内心有个邪恶的自己,可那是真的吗?大多数国家都有那么一段时间,彼时,被操纵感和被胁迫感会很明显,有一个强权或是强势人物设定了行为准则,那么遵照执行时会抛开一切以往的普世价值观,建立一套适应法则,为了生存,为了获得认同,最终成为了服从和从众,这就是人类社会性的基础。人类发迹于此,灭亡也会于此。        表演,这次的女主角又是标准的新人。用SR12拍摄的日子还是很快乐的,基本一条过,因为这时我的要求不高,所以二天就全拍好了,台词量也是目前这个版本的三倍,由此可见,肯定是糙哥糙姐的干活了,表演么,说起过这是日式书面语言,那基本就是在演岛国话剧。接着鼓捣起了7D,开始重拍一些关键场景,二相对比,以前拍的全可以扔到太空做垃圾了。地铁场景对表演的要求还是比较低的,面无表情即可,所以也加紧拍了下。之后,梁导和周指导加入了进来,我在设计镜头时,周指导就在给女主角和“绑匪”张说戏,等到我拍时,发现这两个家伙简直焕然一新,合着我前面说的戏全都白搭,根本没理解。角色指导还是很专业的说,不是啥人都能把表演要点说清楚的,演员消化吸收不了,导演只好傻眼。由此可见,每个岗位都要专业啊。这下顺了,整个戏有这样的表演变化:一开始是茫然,不知该怎么办,接着被吓着了,不得已打电话给下一个,但打的时候竟然有窃喜(就像捡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当然,这也是例行公事,并不见得象专业绑匪,同理,上家也一样,都是初学咋练也没个实践。然后,都越装越狠,啥话都敢说,添油加醋,这和吴宗宪那个节目一样,传话越来越离谱,都加入自己的发挥。三人循环电话这段表现最好,那语气已经很有味道了,这也是周指导的成果。得知绑匪被抓,女主角约人相聚,那高兴劲也和之前对比明显,然后又接到了上家张的电话,但那句“可是”却说得很勉强,上家张说:“没什么可是的”也心不在焉,女主角心中有疑虑,但是还是顺着传话继续打出电话,一个习以为常的冷漠,仿佛这件事就像日常生活一样了。    场景,大部分场景都在我家拍摄,第二多的是同事帮我借的瑜伽馆,再有一些场景是单位,地铁自然也很明显。我家以后肯定不会再拍了,房间多但都太小,墙上太乱,没地可拍,都是大饼脸特写。瑜伽馆只借到了三次,这之后就借不到了,所以以后需要的场馆千万要联系好,不然想重拍些镜头会很麻烦。地铁工作人员不错,看我扛着斯坦尼康跑来跑去仍微笑相待,而女主拍延时摄影那次,虽然造成了拥堵,但也没人干涉,大气啊。    这次算是正式一点的作品,花了不少心血,不过题材关系,很多人表示不懂。风格既然形成,那就要贯彻始终,不是非要装B,而是脑子就这么思考问题。下部戏会拍个MV练练手艺,接着就会拍自己写的剧本了。还是老话,有兴趣合作的请和我联系。

主持人余杰 发表于 2013-10-16 19:57

如果是练手,那就练光,练声,练构图,练各种基本功,基础的东西搞好了才能拍有难度的片子。不然,再好的剧本观众也就看个剧情,不会被片子深入的感染。加油,电影的水深的狠。

拉威尔 发表于 2013-10-16 20:11

主持人余杰 发表于 2013-10-16 19: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是练手,那就练光,练声,练构图,练各种基本功,基础的东西搞好了才能拍有难度的片子。不然,再好的剧 ...

是的,正在练中。
但因为不准备以此为业,所以速度可能较慢,只好慢慢进步了。

善意木马 发表于 2013-10-16 21:18

我没力气说^16^

liangjb9527 发表于 2013-10-17 09:45

写影评的~ 看片子看不出来 看介绍确实看出来了~

拉威尔 发表于 2013-10-17 12:20

liangjb9527 发表于 2013-10-17 09: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写影评的~ 看片子看不出来 看介绍确实看出来了~

呵呵。

宫城良田 发表于 2013-10-19 03:56

你练习这么长的干嘛。。能练习个短的先咩。。。

拉威尔 发表于 2013-10-19 08:58

宫城良田 发表于 2013-10-19 03: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练习这么长的干嘛。。能练习个短的先咩。。。

没经验,挑错剧本了。本来以为好拍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微电影 《绑架电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