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SLR音频指南-续
音频录音机音频录音机已经广泛使用在现场录音的领域。他们提供更多的耐久性,无运动部件,并提供更顺畅的工作流不用“数字化”音频。他们中的大多数利用低成本和普及SD存储卡格式。有的录音机有内置前级放大器混音器等功能。
输入
大都有3.5毫米立体声输入,XLR,1/4”TRS口。
输出
为HDSLR使用时,最重要的是有一个耳机输出以及额外的辅助输出。辅助输出可以提供相机的音频输入,-虽然会有阻抗失配,将使相机记录音频不是最最佳。然而,其目的在于只是一个参考轨道,自动同步接收软件PluralEyes能够分析。它也能够提供一个备份的音频。
声道
大多数现场录音机记录两路立体声,而高端型提供更多的声道。每路可以单独调节。
比特深度和采样率
我们把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连续的声音信号称为模拟信号,把时间和幅度都用离散的数字(0和1)表示的信号就称为数字信号。声音进入数字设备首先要进行数字化,或者说进行采样。对声音进行采样要明确两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采样率和比特深度。
采样率
采样率是描述一个音频信号在进行数字录音时单位时间的采样次数。
如何理解呢,比如一个音频波形的采样率是44100Hz,则这一秒里有44100个采样样本。如采样率为22050,一秒里就只有22050个采样样本。音频卡的播放速率是44.1kHz,所要播放的声音都应是44.1的倍数,所以最好在对声音进行采样时用44.1kHz的倍数,如 22.05kHz,11.025kHz等等。采样率越高,得到的声音也就越与原音质量接近,采样率越低,得到的声音和原音就差得越远。但采样率越低,那么采样样本就越少,得到的音频文件就越小。
比特深度或比特率,比特精度
比特深度是描述用来记录每一个音频样本的比特数。如一个声音波形样本的比特深度是16,他的一个样本就有16比特,如一个声音波形样本的比特深度是8,也就是说他的一个样本是8比特。比特深度越大,声音的质量就越高,但文件也成倍增大。
采样率和比特深度都影响声音文件的大小和质量,要得到高质量的音频,前期制作最好采样率不低于44.1kHz,比特深度不低于16bit,这也是 CD音质基本要求。要注意一点,采样率和比特深度是可以转换的,但从低采样率和低比特深度转换到高的不会把音质提高。反之则会降低音质。如果要做高质量的 音频最好越大越好,如果后期不要求这么高,你可以转换低一些
采样率和比特深度是影响音频质量和大小的两个关键因素,但是声道也可以影响音频文件的大小,由于立体声也就是双声道音频文件上的信息是单声道文件上信息的两倍,所以立体声(双声道)文件是单声道文件的两倍大小。下面是一些常用音频采样和比特深度与声音质量对照
11,025 Hz AM 广播质量 可用于长的音乐,高质量的语音,音效
22,050 Hz FM 广播质量 可用于短的高质量音乐
32,000 Hz 接近CD 质量 可用于专业或业余数字产品
44,100 Hz CD 质量 可用于高保真声音和音乐
48,000 Hz DAT 质量
96,000 Hz DVD 质量
24 bit DVD 质量
16 bit CD 质量 可用于高保真声音和音乐
12 bit 接近CD 质量 可用于专业或业余数字产品
8 bit FM 广播质量 可用于短的高质量音乐
4 bit AM 广播质量 可用于长的音乐,高质量的语音,音效
文件格式
音频波形文件大小以字节(B)为单位:
文件大小=音频文件的秒数*采样率*(比特深度/8)*声道数
为什么要除8呢,因为一个字节有8比特。
WAV文件是不可压缩,并因此将保留最多的信息和质量。另一方面,WAV文件占用更多的存储格式(如MP3压缩比。一些录音机有不同程度的MP3压缩,可以选择不同程度的质量。标准的广播和电影文件格式是播放WAV,或kg。除了实际的音频,这些文件包含重要的元数据,可以看到在后期编辑软件在推动进程更有效率。
时间码
时间码是摄像机在记录图像信号的时候,针对每一幅图像记录的唯一的时间编码。现在所有的数码摄像机都具有时间码功能,模拟摄像机基本没有此功能。
由于视频图像记录画面很多,达到每秒25帧(也就是每秒25幅图像),在一盘拍摄完成的信号里面要想找到一幅特定的画面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引入了时间码的概念,对记录在介质上的每一幅画面进行编码也就是时间码,其格式为:xxHxxMxxSxxF,其中的xx代表数字,也就是xx小时xx分钟xx秒xx帧,这样只要记住某一幅画面的时间码,就可以在磁带上很容易地找到它。
在一个文件上,每一幅画面所对应的时间码是惟一的,因此无论何时回放到此幅画面的时侯都是同样的时间码,记录完的文件在进行回放的时候,其时间码的显示是无法清零的,这与磁带计数器不同。 当一个新的卡或磁带放入数码摄像机里面的时候,摄像机会自动地将时间码清零,即恢复到00H00M00S00F开始记录。如果使用的是一盘以前记录过内容的磁带,摄像机会自动地读出原来的时间码,新记录的图像会接续原来的时间码进行记录,以保证时间码的连续。
记录媒体上的
许多小范围使用流行录音机SD(安全数码卡)的格式,而一些高端,录音机利用碳纤维(CompactFlash)卡。其他的则可能有内置存储,
档案管理
最理想的情况是,录音机应该允许创造文件夹或拍摄时间等具体项目,以及利用信息自动生成的场景,为每一个片断。
安装
除非有一个专门的混音师负责录音,摄影师要找到一种方法,将录音机安装在相机上。这通常需要使用标准的热靴适配器或手臂上有1/4 英寸-20的螺丝。
模拟摄像机基本没有时间码功能?
考虑到几台相机同时拍摄后进行编辑或分别录制短片、声音之后的编辑,EOS-1D X以SMPTE(美国电影和电视工程师协会)在进行影像、声音同步和编辑时采用的时间码(时/分/秒/帧)规格为基准,搭载了时间码的计数功能。可选择仅在拍摄短片期间记录时间的“记录时运行”和未拍摄短片时也记录时间的“自由运行”进行记录。用短片编辑软件将所拍短片排列在时间轴上进行编辑、或将几台相机拍摄的短片按时间顺序排列等操作都能简单进行。 采样率写错了。。。 96,000 Hz DVD 质量^09^ ^24^ 就不挑错了 补充个小细节吧 如果用H4N录音机的LINE OUT 连接5D2 的话 那跟连接线理论3米外会有损耗 实际2米以外就已经损耗了。建议这类非平衡线越短越好。
关于精度问题 个人觉得24 48 足够用了。 谢谢补充。我也是看这个文章比较全,就翻译了,供大家参考。
我也看到:"96000dvd质量"这句。说实在话,我只是翻译了,没有去印证他们的说法。对不起。欢迎大家纠正。主要是不要误人子弟。 运用杜比实验室的MLP无损压缩(MLP Lossless?)技术, DVD-Audio 光碟可以容纳多达6个声道的24-bit/96kHz声音信号,包括一个分离的低音声道。与两声道16-bit/44.1kHz的CD声音信号相比,在立体声应用时, DVD-Audio光碟可选择记录24-bit/192kHz两声道声音信号,对立体声录音来说这一规格在声音质量上符合或者超越了以往任何的声音格式。
编辑本段
什么是DVD-Audio?
DVD-Audio是目前广为流行的DVD光碟格式的一种扩展,区别之处在于它能够传输先前所有音频载体格式无法携带的全新标准的高质量音频数据。DVD-Audio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它的多声道音频的能力,这已经被证明是汽车娱乐设备的最佳选择。同样DVD-Audio拥有的众多高附加值的多媒体特性也是CD光碟所无法比拟的。
DVD-audio的码率是多少?普通的16bits/44.1Khz的CD的码率是2×44.1×16=1411.2kbps。DVD-audio提供全频带6声道24bits以及高达96khz的采样率,其码率为6×24×96=13824kbps=13.5mbps,明显数倍于CD。
编辑本段
DVD-Audio和CD相比质量上有何不同?
DVD-Audio和CD相比质量上的确有所不同,并且效果差别非常明显。采用DVD-Audio,使我们有机会在回放时能够向消费者提供与录音母带质量完全相同的节目。它能捕捉到艺术家表演的每一个细节,并且通过亲切、自然的音色加以还原,这是CD技术所无法达到的。
具有MLP无损压缩技术的DVD-Audio 是终极的音频格式,具有同时满足音响发烧友对高品质音效的追求和普通听众对使用方便和兼容的期望。拥有 DVD-Audio,任何人使用DVD播放机的都能欣赏到比以往动态范围更大,声场深度更深、现场震撼力更强的录制音乐。
除了音乐以外,在 DVD-Audio光碟上还可以添加图像信息。光碟中可以放置照片、歌词、注解、或者静态图像、动画和文字组合。制作人和艺术家还能像在 DVD-Video碟片上所做的那样加进旁白。另外在 DVD-Audio光碟的视频区域能够放入全动态的视频图像信号并伴随最多达5.1声道的杜比数字(Dolby Digital)声音信号。
编辑本段
DVD-Audio的进展近况
虽然DVD-Audio以Audio为主,这不是说它完全排斥影像(Video)讯号。但它的剩余空间肯定容不下一整个音乐会过程或一出电影。有人说,最初出现的印片可能包括一个24/96的两声道混音,一个5.1声道的混音,以及一个不太长的Musicc Video。最惹人注目的是DVD论坛采用了Meridian的最新音频数码压缩技术,称之为MLP(Meridian Lossless Packing),这种技术是使用2:1的压缩比率。在DVD-Audio的唱片上,24/96两声道部分,可以毋须压缩,而且5.1部分如果采用MLP,则变成了最优秀的多声道模式了。直至现在,DTS的20bit录音,采用3:1压缩比率,暂时是这领域的霸主,因为在市面流行的四千多套DVD-Video所采用的Dolby Digital是使用了12:1的压缩比率的,所以当DVD-Audio采用MLP时,它的5.1声道会成为新的标准。
此外,DVD-Audio还有很多灵活的地方,譬如它可以播放不同比特数,16bit,20bit及24bit,以及不同采样频率,48KHz,96KHz,192KHz,44.1KHz,88.2KHz和176.4KHz。两声道和并存5.1声疲乏可提供74分钟录音。影像方面可提供一些简短影像片段,录音内容说明文字(这可省却在唱片封套连篇累赘地印上要用放大镜看的文字或附加小册),配套定镜画面,同步歌词和曲名,甚至可直接连击有关网址(当用电脑播放时。这些都是DVD-Audio的优点。
但在发烧友圈中对DVD-Audio的前景却流传著一些疑问,当然我们只能将他们当作传闻看待,可是了解一下,也无防。
首先是硬件方面,目前的DVD-Video唱机只能播放DVD-Audio印片里的Video部分,换言之,如果你不买一台DVD-Audio唱机,播出来的仍会是16bit/48KHz的效果。当然将来会有兼容的机器,但据闻日本厂家生产这类兼容机器的时间表时订在两年之后,那么,要求更高质素的Hi End厂家就需要更长时间了,因为他们只能向日本OEM厂家订购机芯再加以改良。
也有传闻说为了制止盗版,DVD-Audio将不设数码输出,希望这真是谣传,因为果真如是,发烧友当会与趣索然。如果没有数码输出接口,我们将被局限使用DVD-Audio唱机内置的DAC解码器;不能说发烧友对这类内置DAC解码器抱有偏见,事实上,谁都知道,一台独立的,outboard的专用DAC,效果肯定会更好,虽然使用者要多花点金钱。可是,即使备有数码输出接口,情况并好不了多少,这是因为现行的同轴SPDIF接口制式,仅可应付20bit/KHz的讯号,如果要能具备传输真正24/96数码讯号的接口就只有用Firewire方式,今天最昂贵的DAC还没有Firewire接口,那么,要传输24bit 192KHz时怎么辨。
现在的version1.0并没有包括24/96DTS,行业中人说在version1.1中可能会补上。
说到最后,尽管24bit 192KHz的技术优越性是毋庸置疑,但DVD-Audio的最大障碍是其后向兼容性(Backward Compatibility)。拢断市场的财阀只会把眼睛放到市场上,究竟发烧友在整个市场上占多少百分比?他们的支持参否足以推动一次革命?当一般消费者并没有强烈地投诉Dolby Digital和DTS的效果时,而新的Dolby Digital又或将会使用MLP时,聪明的读者,你会相信科技和市场将会怎样平衡呢? 不是故意的 发表于 2012-1-27 22: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不挑错了 补充个小细节吧 如果用H4N录音机的LINE OUT 连接5D2 的话 那跟连接线理论3米外会有损耗 实际2米 ...
谢谢你的补充。顺便请家教,把h4n直接接到7D上低噪是否还是很大? windboyz 发表于 2012-1-27 14: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96,000 Hz DVD 质量
CD以数字样值存储音乐。抽样率是每秒44,100个样值,在每个样值上,模拟信号被转换为16位二进制数。抽样则在两条声道上实行(立体声系统中每个扬声器一条声道)。
DVD和CD很相似,只是DVD能存储更多数据——每个DVD存储4.7G的数据,而每个CD只能存储650MB的数据。双层DVD的存储量是这个数字(4.7G)的两倍。
DVD音频标准使用DVD上的额外数据空间做下面这两件事:
显著提高抽样率和量子化电平
虽然DVD音频有很多选项,但是它通常使用的是每秒96,000个样值,每个样值24位。换句话说,每秒样值数提高到两倍以上,量子化电平提高到256倍以上。
以环绕声录音(六声道代替了双声道) signscity 发表于 2012-1-28 05: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你的补充。顺便请家教,把h4n直接接到7D上低噪是否还是很大?
放大之后 依然不小。 不是故意的 发表于 2012-1-28 20: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放大之后 依然不小。
谢谢回复您是否用过son sound forge 这个软件? 据说可以用听他很容易的去掉噪音。 signscity 发表于 2012-1-28 22: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回复您是否用过son sound forge 这个软件? 据说可以用听他很容易的去掉噪音。
只能取消一些 伴随的是 高频的损耗 声音的模糊。去噪音就跟做视频的柔化有点像。稍微去那么一点点还好。如果噪音很大。结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