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电影人|短片《潜行者》灯光创作幕后分享
01故事内核与创作初衷
《潜行者》通过演绎当下部分青年对涉密岗位和网络社交安全隐患的认知盲区。讲述主人公吴思杰从怀揣“隐秘工作者”幻梦,到幡然醒悟沦为“间谍工具人”的身份反转的经历,揭露境外势力利用年轻人保密意识薄弱布设陷阱、窃取情报的卑劣手法。
导演宁蔚然:一开始我们便决心打破以往同类题材的固有模式,用一个更具类型片气质的故事来承载严肃主题。主角身份的巨大反转,就是全片最核心的“钩子”,它不仅能产生更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悬念感,让情节跌宕起伏,而且这个“钩子”本身带来的心理冲击,就是最有效的安全警示。
导演刘思怡:为了实现反转效果,我们将叙事浓缩在三个关键场景:充满诱惑的面试会议厅、充满未知的山区、以及压抑紧张的审讯室。这三个空间的视觉转换,是推动剧情和情绪递进的关键骨架。
02会议厅布光
导演刘思怡:面试场景是吴思杰坠入深渊的起点,这里需要营造一种看似专业、明朗,实则暗藏玄机的氛围。我们利用会议厅的落地窗引入自然光作为这个场景光线的主基调,塑造“正大光明”的假象。
短片截图
同时,在面试官一侧,使用了amaran F22c进行面光补充,确保其形象清晰、具有权威感和压迫性。amaran F22c强大的照度输出以及小巧的体积,让我们能在很多狭小的空间内也能轻松完成布光。而在吴思杰一侧,光线则相对柔和甚至带点“仰视”感,暗示其初出茅庐的单纯与被“高薪”待遇吸引的懵懂。
短片花絮
摄影吴坪栖:会议厅的构图力求稳定、对称,我们在这里还设计了一个类似窥视的dv视角,配合这种光线设计,共同服务于前期悬念的铺垫,让观众和主角一样,对这场面试产生好奇与期待,也为后续的反转埋下伏笔。
03夜晚山区外景布光
导演刘思怡:中段山区执行任务的夜戏是全片风格化最浓烈的场景,也是摄影和灯光团队面临最大挑战的部分。这部分的核心是营造真实“保密区域”的紧张感和突如其来的惊悚氛围。
短片截图
为此,前期我们进行了大量勘景,最终选择了具有地形复杂性和视觉孤立感的山区、机场外围等区域。同时,为了更贴合“保密区域”的真实情况,美术组提前在拍摄区域进行道具置景和准备道具。
短片截图
灯光助理张伟杰:这场戏是在夜间拍摄,对光线的控制非常重要。爱图仕的 STORM 1200x 具备2500K-10000K超广色温,让我们能够很轻松地营造出夜景月光氛围,使整个场景画面的光比不至于太大。同时,在正面利用爱图仕的LS 600d作为主光,透过蝴蝶布将环境略微打亮,使光线均匀柔和,辅以轻便的管灯在演员近身处进行局部补光或勾勒轮廓,确保表演清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夜色的深邃与神秘。
短片花絮
摄影吴坪栖:我们大量运用了“监控视角”和“红外热成像视角”(通过后期调色模拟前期拍摄效果)进行穿插剪辑。同时使用了不同的摄影机去模拟不同的摄影媒介的效果,比如说用松下的红外摄影机dvx200来模拟夜晚警察的执法记录仪的视角。
短片截图
这些视角不仅丰富了影像风格,而且在情绪上加深了紧张的氛围。这些非人眼的、冰冷的视角,不仅提供了丰富多变的画面语言,更直接强化了“被监视”的压迫感和惊悚元素。
短片花絮
灯光助理张伟杰:因为拍摄地点位于地形复杂的野外,所以架灯和供电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amaran T4c采用灯体-电池分离式设计,续航能力也非常优秀,发光角度突破180°,而且可以很方便地调整色温和亮度,让我们能根据需要的氛围随时做出改变。
短片花絮
04审讯室布光
导演宁蔚然:影片高潮的审讯室场景,是身份反转的揭晓,也是短片影像风格最极致的体现。这场戏光线的灵感来源于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是可以具有审判和救赎意味的,那种紧张、压抑、无处遁形的感觉非常契合我们想要表达的“审判”意味。
短片截图
为了达到那种极具压迫感的戏剧效果,灯光组进行了长时间精细的布光实验才确定方案。核心思路是制造强烈的顶光与侧逆光组合。顶光使用了amaran F22c直射下来,让演员脸上的任何细微表情都无所遁形,同时也在地面投下浓重的阴影,象征其深陷泥潭。整个空间的光比极大,几乎没有中间调,形成一种冰冷、严酷、极具形式感的视觉冲击,同时为了营造审讯室内压抑、紧张的氛围,特意使用了烟饼强化环境中压迫的朦胧感。
短片花絮
灯光助理张伟杰:审讯室的布光要求精度极高,每一个灯位、光线角度、光孔大小都直接影响演员的情绪和画面的最终力量感。反复调试虽然辛苦,但看到成片效果时,觉得一切都值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