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录音教程二 | Vlog 声音优化指南
本帖最后由 RODE 于 2019-11-1 14:27 编辑打造高质视频内容从未像现在这样简单。我们生活在 Vlog 的黄金时代,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围绕各种主题创造出更多的精彩内容。正如 15 年前文字博客让很多人实现自由的文字表达一样,如今 Vlog 也以丰富的形式和内容让人们更好地展示自己。
制作 Vlog 时,优质的声音会给你的影片增光添彩;反之,如果声音很一般,人们便很快会失去兴趣。值得庆幸的是,如果你使用了合适的装备和小技巧, 那么让你的 Vlog 收获一个好声音并不是什么难事。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吧:
https://v.qq.com/x/page/n3010ur03uc.html
《 Audio for Film 101:音频制作基础课程二》
Vlog 声音优化指南
使用一支合格的麦克风
首先,你需要有一支合格的麦克风。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适用于单反/无反相机、智能手机或便携式相机等这样主流设备的麦克风。即使是在最宽容的环境条件下,这些相机上的内置麦克风音质也并不尽如人意。
一支音质合格的麦克风不一定价格昂贵。Vlog 的创作重点在于设备的便捷和操作的顺畅,可以使创作者在灵感出现时随时进行记录,因此拥有一支易用的麦克风非常重要。
枪式麦克风因其长圆柱状的外观而得名,在相机上进行中近距离的声音拾取时是不错的选择。枪式麦克风属于指向型麦克风,意味着它会以最大的灵敏度拾取前方的声音,且拒绝或削弱来自后方和侧方的声音。我们的 VideoMic 系列都是指向型麦克风,非常适合各类 Vlog 的拍摄。
RØDE VideoMic Pro+ 是一款高品质的机头麦克风,非常适合使用数码单反相机的Vlogger。
麦克风指向性同时也非常重要,出于 Vlog 录制需求,你将需要一个心型或超心型指向性的麦克风,它可以有效地从麦克风前方拾取声音,并削弱来自后方的声音。像 VideoMic Pro+ 这样的麦克风采用的是超心型拾音模式,这意味着它主要拾取前方声音,并拒绝或削弱来自后方和侧方的声音。较小的麦克风(如 VideoMicro)采用心型拾音模式,可以削弱来自后方的声音,但会以更宽的范围来拾取麦克风前方的声音。不同的指向性适合不同的场景,但所有 RØDE VideoMic 系列机头麦都能提供远比相机内置麦效果更好的音质。
关于连接线也要简单聊聊。你要确认麦克风和相机之间的连线是否正确。不同的相机有不同的音频插孔,这些插孔可能与麦克风附带的连接线插头不兼容。例如,RØDE VideoMic 是标准的 3.5mm TRS 迷你插孔输出,并配有3.5mm TRS 至 3.5mm TRS 的连接线。但大多数智能手机都采用 3.5 TRRS 输入(注意多出来的“R”),这意味着你需要一个“TRRS - TRS”转接线(如 RØDE 的 SC7)来连接你的智能手机和麦克风。所以,你要先检查拍摄设备的规格,确认它与麦克风的连接匹配。
“TRRS-TRS” RØDE SC7 转换线
无线连接
通常我们为了获得清晰的音频,会希望将麦克风尽量靠近被拍摄者 ---- 一般不超过两米远。相机的内置麦克风(如 VideoMic)可在“自拍”模式下正常收音,但如果你在更远的地方拍摄,那么声音就会变得很遥远且模糊(“虚”掉)。这就是为什么要使用无线麦克风。
无线麦克风能助你实现更自由的发挥,它可以轻松捕获 50 米开外的清晰音频。领夹式麦克风属于小型麦克风,插入腰包式发射器后,就可以将拾取的音频无线传输到相机端的接收器上。无线麦克风拥有许多优点,但对于 Vlogger 而言,重点是能够打破距离的限制,以生产更多形式的内容。我们的新款 Wireless GO 在发射器中内置了一个麦克风,这意味着你甚至不需要额外配备领夹式麦克风就能轻松实现无线音频拾取,而且它只重31克,可以直接别在衣领上,非常适合需要移动拍摄的 Vlogger !
RØDE Wireless GO —— 真无线创作 Vlog
麦克风的摆放
拾取干净清脆音频,距离是关键。你的麦克风应该尽可能靠近声源,这也许意味着要在衣领上夹一个领夹式麦克风,或者把麦克风怼在滴水的水龙头前。在这个过程中,要留意你的音频电平,不要让电平过爆(下面内容将进行详细介绍)。
麦克风的摆放也要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如果你身处嘈杂区域,或大风呼啸的隧道中,则需要换个环境影响更小的地方。最令人沮丧的一刻莫过于把一整天的拍摄素材导入剪辑软件后,却发现背景中有强烈的噪音导致音频不能使用。所以拍摄前要佩戴监听耳机进行监听,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录音时要考虑音频电平
录音时要正确设置麦克风和相机上的音频电平,这对于确保获取高质量的音频来说非常重要。数字音频电平测量以分贝 (dBu) 为单位,很多设备上简写为dB,通常为一个负数,零为最大电平。一般来说,你的相机或者录音设备上都会有标有数字的电平表。
很重要的一点是,永远不要让电平达到 0dB,它的读数应始终在负值范围内。这将确保电平不会超过 0dB,否则将导致信号缺失,造成削波失真。电平表上会以红色区域警示你声音即将失真,所以录音时要注意不要进入红色区域。
为确保安全,应把电平读数保持在绿色部分,这样就可以在电平可能攀升前预留足够的动态范围,以防止声源突然变大带来的影响。电平达到一定强度时会进入一个黄色区域,表明此时的电平即将进入危险的红色区,可能造成失真。此时,如果你的电平已处于最大音量,电平在这个区域并不会带来影响。如果不是,请将电平保持在安全的绿色区域中。但是,电平也不是越低就越好,过低的电平会显得过于安静,导致后期提升音量时同时增加底噪。一般来讲,电平保持在 -10db 左右比较理想。
在录音时,有几种方法可以调整音频电平。根据麦克风的不同,你可以调整一个或者多个电平。很多麦克风都设有增益控制,录制的声音过吵或过于安静时,可通过增益调节将音频信号减弱或增强一定量的强度。
例如,VideoMic Pro 提供三位增益控制,可将电平设置为 -10db、0 或 +20db。一些无线麦克风(如 RØDE Filmmaker Kit)可对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进行增益控制。
RØDE VideoMicro 在智能手机拍摄 Vlog 时的使用,注意用于监控音频电平的电平表。
如果你的麦克风没有增益控制,也没关系。一般来说,相机或录音设备都装有内部前置放大器,可将麦克风捕获的声音信号从“麦克风电平”放大到“线路电平”,用于进一步处理和录音。几乎所有相机都设有用于这种前置放大器的增益控制,可根据麦克风的输入来调整增益大小。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你相机的电平表,一定不要进入红色区域!
拍摄之前最好先做一些录音测试,以确保增益设置的正确。比如,你可以用正常的音量与拍摄对象聊天,或自己对着相机讲话。你甚至可以让对方更大声一些,查看电平在哪里会达到峰值,然后相应地做出调整。如果在户外拍摄,也要考虑到阵风和其他可能导致电平急升的环境因素。
记得要关掉自动增益控制(自动音量)
关于音频电平,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需要说明:很多相机均默认启用“自动增益控制”(AGC),这意味着相机将自动调整录音电平。这听起来是个好主意,但实际上可能会毁了你的录音。这是因为在你没有讲话的时候,相机会自动调高增益来维持整体音量的平衡,导致背景噪音非常大;然后在你开始讲话时,相机因拾取到的音量突然提高而迅速降低增益,导致这句话的前几个字听起来会非常不自然甚至失真。你可以查看相机说明书,来了解如何关闭自动增益并设置手动电平,以确保你在测试电平时,电平表能够停留在绿色区域的顶部,以确保每次录制都能获取高质的声音。
应对干扰因素
如果经常需要到户外拍摄 Vlog,在录制音质时会遇到很多环境干扰因素——尤其是风噪,风噪过大时会严重破坏你的音频。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对抗风噪和其他影响音频的干扰因素,比如防风罩、麦克风摆放位置,和均衡调节。详细可查看“防风噪篇”👉罗德录音教程 | 如何在户外拍摄时减少风噪音?
RØDE VideMic GO 配有防风海绵
后期编辑
无论你的 Vlog 采用何种格式,一般都需要在后期制作中对视频进行编辑,然后再发布到网络平台上。音频是后期制作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根据以往经验,一定要在拍摄过程中确保音频的质量,因为在后期制作中,有些问题是无法修复的 -- 比如录制时因声音过大而爆音。后期制作不应被看成是一种“音频修复”方法,而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过程。关于这一话题可讨论的内容有很多,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更深入地介绍。
下面是几种后期音频编辑的常用方法:
均衡 (EQ) :均衡器是提升或削减某些频率以操控声音的过程。对于视频制作而言,有多种有效提高音频专业性的方法,比如:通过切除低频来提高对话的清晰度和减少风噪; 切除高频来减少嘶嘶声和齿音。
压限器:压缩器可减少录音中最轻和最响部分之间的差异,来控制音频信号的动态范围。这是一种提高声音穿透力和密度的有效方式,同时改善人声过“虚”的情况,消除对话中音量不均衡的问题。
噪声门:噪声门可减少录音中噪声,比如交通噪声或风噪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设置一个阈值(“门限”),将低于该阈值下的所有声音进行移除或降低。噪声门最好配合背景音乐一起使用。
添加拟音、音乐、音效、旁白和其他辅助音频:虽然以上每一个词都是无需解释的,但同时都可以引申出一个复杂的议题。当然如果你的视频需要添加音乐或音效等内容,最好还是在后期制作中实现。
应用于 Premiere Pro 中的音频均衡器(请参见左上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