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茵 发表于 2018-4-12 15:14

【摄瘾研究所】VOL.002 浮动光圈变焦镜头 秒变 “恒定光圈”变焦镜头

本帖最后由 弗茵 于 2018-4-26 04:11 编辑

VOL.002 浮动光圈变焦镜头 秒变 “恒定光圈”变焦镜头

这一期聊个小技巧,关于浮动光圈镜头如何在变焦时做到恒定曝光变焦,比较适合纪实类的拍摄。
录制机器是Sony a6300,拍摄4K S-log2(有部分是a6300样机拍摄的FHD,个别手机拍摄)
使用的镜头有:
Sony 16-50mm F3.5-5.6 OSS PZ(大部分都是用套头拍的,比如自拍走路那段就是套头+章鱼脚架)
Sony 18-135mm F3.5-5.6 OSS(a6300样机使用的镜头)
Sony 18-200 F3.5-6.3 OSS PZ(测试慢速电动变焦时使用的镜头)
Sigma 16mm F1.4 DC DN(拍了片头之前的镜头)


H5视频窗(电脑端1080p全屏可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1987451



1036D·Vision 发表于 2018-4-12 16:31

论坛正能量。

xpeemail 发表于 2018-4-12 17:34

好!好!好!

但是我还是会buy一个牛头来拍摄,对于这种镜头有点浪费时间!

弗茵 发表于 2018-4-12 19:04

本帖最后由 弗茵 于 2018-4-12 20:21 编辑

xpeemail 发表于 2018-4-12 17:34
好!好!好!

但是我还是会buy一个牛头来拍摄,对于这种镜头有点浪费时间!
其实不同的镜头在不同的场合下都有各自的作用,没有一个镜头能应对所有的拍摄情况,浮动光圈也并不一定代表不好,说是说狗头其实是玩笑话,相机拍视频清晰度的短板,主要还是取决于机器本身的采样,镜头锐度的体现也不太明显,选择自己需要的适合自己拍摄需求的就好。^09^


lijie42721 发表于 2018-4-12 19:10

支持楼主分享拍摄经验

fengxingzhe 发表于 2018-4-12 21:40

能站出来分享的人都值得尊敬,点赞!

lgidoilike 发表于 2018-4-13 21:47

学到了,楼主很棒,支持!

海洋视频 发表于 2018-4-14 17:20

学习中

wwwlhp 发表于 2018-4-15 15:41

多谢楼主分享!!!

burningstar 发表于 2018-4-15 19:54

其实在不拍屏幕、不在白炽灯等人工光源的环境拍摄,也可以用自动快门代替自动ISO,这样能避免高ISO造成的噪点和宽容度损失~

弗茵 发表于 2018-4-15 20:12

本帖最后由 弗茵 于 2018-4-15 20:29 编辑

burningstar 发表于 2018-4-15 19:54
其实在不拍屏幕、不在白炽灯等人工光源的环境拍摄,也可以用自动快门代替自动ISO,这样能避免高ISO造成的噪 ...
设置快门是一个理想中的选择,但是实战中还是ISO更为灵活,容错性更高。
因为快门影响太大,而且是很多创作手法上的影响(运动模糊),并且快门自己设置的话情况会更可控,比如用1/1000的高速快门,还是极限弱光的1/25都可以自己设置(这也变相影响了自动ISO最终的高低,因为它们是相互作用的),所以我更推荐用ISO,至于影响我个人感觉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参考上一期:http://www.filmaker.cn/thread-103366-1-1.html)。

未孵化的蛋 发表于 2018-4-15 22:55

教程已看,又学了一招。支持傅老师^24^

burningstar 发表于 2018-4-16 11:25

弗茵 发表于 2018-4-15 20: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设置快门是一个理想中的选择,但是实战中还是ISO更为灵活,容错性更高。
因为快门影响太大,而且是很多 ...

不过快门可以降曝光的幅度比ISO更大,对于没带nd和特别亮的外景拍摄,快门浮动还是更实用些

弗茵 发表于 2018-4-16 11:34

本帖最后由 弗茵 于 2018-4-16 11:52 编辑

burningstar 发表于 2018-4-16 11:25
不过快门可以降曝光的幅度比ISO更大,对于没带nd和特别亮的外景拍摄,快门浮动还是更实用些
嗯,这个思路是不错的^24^,不过强光情况下…… 我个人更偏向把广角端的最大光圈 收至 长焦端的最大光圈(或更小光圈,因为广角端的景深差异不明显),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要不要调节其他参数,这样省时省力……

burningstar 发表于 2018-4-16 12:47

本帖最后由 burningstar 于 2018-4-16 13:01 编辑

弗茵 发表于 2018-4-16 11: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嗯,这个思路是不错的,不过强光情况下…… 我个人更偏向把广角端的最大光圈 收至 长焦端的最大光圈 ...

额,我之前说错了,也不是ISO越高,噪点和宽容度就肯定越差,这里更正下。

因为对于索尼和松下有双增益cmos机型来说,在某些ISO数值会打鸡血,比之前的更低ISO要好。

来自兰拓评测,a73,a7r3(同理还有a7r2,a99m2)和gh5s,都是在ISO800开启了另一个处理电路,让宽容度再提起来,参考gh5s对于双原生ISO的解释,验证了兰拓测试是靠谱的

事实上这几台索尼机在ISO800时,打的“鸡血”比gh5s更多,估计索尼头上有只角,很多小秘密就是不告诉你。为啥a73和a7r3的log起始ISO是800,这回大家明白了吧。

以前大家很困惑为啥a7s开log的原生ISO那么高,其实事实就是索尼是在ISO3200时给a7s打双增益的鸡血,a7s在2代下降到ISO1600起始值的宽容度其实比ISO3200时差不少的,只是给用户曝光控制留一些空间,是不是很有毒,哈哈哈




burningstar 发表于 2018-4-16 13:07

本帖最后由 burningstar 于 2018-4-16 13:16 编辑

burningstar 发表于 2018-4-16 12: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额,我之前说错了,也不是ISO越高,噪点和宽容度就肯定越差,这里更正下。

因为对于索尼和松下有双增 ...

由于双增益是硬件本来就设定好的,所以大家以后调节参数,不管有没有开log,尽量贴合最低ISO或者双增益的原生ISO,这样画质是最好的。

再说个,尼康d850和d500也是索尼产的双增益cmos,原生数值是ISO400,大家以为双增益是很罕见,其实索尼已经让它“烂大街”。
http://www.filmaker.cn//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4.png

弗茵 发表于 2018-4-17 21:39

按照惯例 预告一下第三期,我们来讲一下不同的拍摄场景下,不同的AF对焦策略。


鬼子六 发表于 2018-4-17 22:39

弗茵 发表于 2018-4-17 21:39
按照惯例 预告一下第三期,我们来讲一下不同的拍摄场景下,不同的AF对焦策略。

请问图一屏幕上为什么有很多竖条纹

弗茵 发表于 2018-4-17 23:09

本帖最后由 弗茵 于 2018-4-17 23:16 编辑

鬼子六 发表于 2018-4-17 22:39
请问图一屏幕上为什么有很多竖条纹
嗯,是摩尔纹,但其实原素材是没有的,只存在于这个截图上。
因为素材是4K的,我在播放器预览的时候 缩小了预览比例,导致过高的分辨率 在过低的分辨率下进行了播放,微小细节积压产生了摩尔纹。
高分辨率的微小细节 缩的越小,摩尔纹越严重,是分辨率被强行积压的结果。
额外提一句,如果是高分辨率素材渲染成低分辨率成片(比如4K UHD转FHD),超采样后反而摩尔纹会减少。

老银匠 发表于 2018-4-18 01:57

相对于收光圈,这个方法不错。
大多数的相机镜头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广角端和长焦端的T值通光量差异大,就算是收光圈,长焦端照样曝光不足。
甚至很多恒定光圈的相机镜头也同样如此,比如佳能24-70 F2.8,24-105 F4,长焦端几乎欠一档曝光。

弗茵 发表于 2018-4-18 02:08

老银匠 发表于 2018-4-18 01:57
相对于收光圈,这个方法不错。
大多数的相机镜头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广角端和长焦端的T值通光量差异大, ...
嗯,你说的没错,所以如果你看的够仔细的话 可以发现,
我在使用18-200 PZ的时候,光圈是从3.5~6.3 一共5级,而ISO是从800~3200 一共6级,所以相机的测光还是非常诚实的。


william_wsg 发表于 2018-5-2 14:59

原来AE锁掉也可以再加减补偿,这个逻辑单反世界没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摄瘾研究所】VOL.002 浮动光圈变焦镜头 秒变 “恒定光圈”变焦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