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在电脑速度还很慢的年代,用胶片拍摄的电影,是如何进行数字调色的?
比如上个世纪90年代,大家都知道那个时候的个人PC电脑还很慢,
别说调色了,播放个VCD碟还需要另外安装个加速卡。
那么在那个时代有没有数字化调色的电脑系统?
早期的达芬奇是如何在CPU、GPU都还很慢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呢?
假如那个时代的胶片调色并不是数字化的,而是传统的化学手段
那么如何能做到分区域精准的调光调色呢? 达芬奇调色好像是1984年就有了 搜一下电影史之类的应该有
那个时代不用PC,我们用的是SGI工作站,Unix系统。比如现在的Maya,以前就是上面的Alis。现在的Flame以前就是discreet等等。 本帖最后由 吃瓜群众 于 2017-12-28 01:14 编辑
无聊透顶 发表于 2017-12-27 23:16
那个时代不用PC,我们用的是SGI工作站,Unix系统。比如现在的Maya,以前就是上面的Alis。现在的Flame以前就 ...
当年我入行的时候也见过SGI主机,但因为是新人没机会玩,我也很想知道当年的SGI系统,在整机速度上,相当于现在的PC的什么级别 胶片时代没有调色吧.应是调药水冲晒 吃瓜群众 发表于 2017-12-28 01:13
当年我入行的时候也见过SGI主机,但因为是新人没机会玩,我也很想知道当年的SGI系统,在整机速度上,相 ...
当年我去那个公司是当地配置最好的影视拍摄和制作公司,投资很大。摄像机好像是松下的beta cam什么的,那时CCTV到上海或者附近来拍东西就是直接问我们租设备。
那时的PC根本没法做视频,因为WIN系统好像刚到win95(有点忘了)?我是从DOS开始使用PC的,到第一代win32出来一直没断过。记得在DOS下,有第一个三维软件3DS,就是现在3ds max的前身。PC能做视频应该是后来的事了。
SGI图形工作站我去接手的时候基本没人用,没办法,里面的人文化水平不高,而系统、软件等全是英文,连说明手册也是全英文的一大本,他们宁愿抗个摄像机出去拍东西。那时没有互联网、没有任何资料可查。
SGI的硬件是它自己的,那时好像还没Nvidea或者AMD什么事呢,它的Unix系统不复杂,是个定制系统,图形界面。里面带了几个软件,好像都是Alias|WaveFront的,是3D(带Animation模块的),后期合成等功能,时间久远有点记不清了。当然那时的软件没法跟现在的功能比,但是基本架构已经成了,基本功能已经完成,整个软件也不重,所以跑起来也流畅,关键是那时的素材都不高的。
其实SGI上面的好多软件以后都往PC上迁移过的。如果软件没有在SGI上运行过这个历史,那这个软件一般就是在PC时代新开发的。
时间久远,很多记忆模糊了。只记得那时做视频真是赚钱的,没有竞争,一家独大,价格随便报。 无聊透顶 发表于 2017-12-28 09:31
当年我去那个公司是当地配置最好的影视拍摄和制作公司,投资很大。摄像机好像是松下的beta cam什么的,那 ...
哈哈,我学的第一个三维软件就是3DS,那时还没有max。看来你也是70后的人了。 吃瓜群众 发表于 2017-12-28 09:36
哈哈,我学的第一个三维软件就是3DS,那时还没有max。看来你也是70后的人了。
我70前。哈哈 我重拾后期,首选的是smoke和flame,就是因为以前接触过discreet的东西。调色软件,除了Lustre,也是看着scratch的界面有一种亲切感。 wzilin 发表于 2017-12-28 01:46
胶片时代没有调色吧.应是调药水冲晒
配光机。用各种带颜色的灯泡照射胶片进行色彩调节。 ^01^94年,386 DX win32
一言难尽 基本不分区域精准调色。只有特殊镜头手工单帧胶片遮盖不同部分冲洗叠印处理或者手工一帧帧上色。 xierui117 发表于 2017-12-28 12:52
基本不分区域精准调色。只有特殊镜头手工单帧胶片遮盖不同部分冲洗叠印处理或者手工一帧帧上色。
手工一帧帧上? 那岂不是贵死了。。。 体健貌端心宽 发表于 2017-12-28 14:09
手工一帧帧上? 那岂不是贵死了。。。
是的。只能少数特殊镜头用得起。大部分就不进行区域精准调色了,一级就搞定。 无聊透顶 发表于 2017-12-28 09:31
当年我去那个公司是当地配置最好的影视拍摄和制作公司,投资很大。摄像机好像是松下的beta cam什么的,那 ...
最早alias和wavefront是两家公司,一个出工业建模软件alias studio,一个出特效软件wavefront,后来两家公司合并成alias|wavefront出了maya,maya的前身是alias的poweranimation。sgi最早是整硬件的,图形工作站。最早的pc是跑不动电影级别的动画的,专业软件都在工作站上,动画就是softimage和PA,特效是Inferno,而flame和flint是做广告用的。早先的专业领域没antodesk什么事,不论autocad还是3ds都是民用级,后来市场做的好,反而把基本所有的牛软件都收购了 无聊透顶 发表于 2017-12-28 09:31
当年我去那个公司是当地配置最好的影视拍摄和制作公司,投资很大。摄像机好像是松下的beta cam什么的,那 ...
pc做视频是基本是从pm开始的,dos下面也可以用3ds来合成序列帧,不过当时主流是把动画输出到磁带上上对编台,也就是线性编辑。后来pc的专业视频非编是跑nt平台的,division online(后来被discreen收去推出了edit,然后挂了),还有speedrazor(快刀),再后来就是国内厂商为了适应电视台的非编需求出了大洋、索贝这些系统,同时期mac平台有avid这些 那会不做剪辑,做动画的,玛雅1.0版反正那会儿还不到2000年不是99就是98,记得买软件送SGI工作站,光说明书就放了一层书柜^33^。至于SGI工作站是什么水平,反正后来有双路1.0G的CUP的工作站具体不记得是什么型号了,有了盗版玛雅,就不用那个SGI了。估计应该还不如那个水平。 fexx 发表于 2017-12-28 23:41
最早alias和wavefront是两家公司,一个出工业建模软件alias studio,一个出特效软件wavefront,后来两家 ...
还是你记忆的详细,我都忘的差不多了,给你一说好像记忆又回来了一点。 fexx 发表于 2017-12-29 00:00
pc做视频是基本是从pm开始的,dos下面也可以用3ds来合成序列帧,不过当时主流是把动画输出到磁带上上对编 ...
这位也是老师傅了,安利金四维的speedrazor你都知道 小K老师 发表于 2017-12-29 08:44
那会不做剪辑,做动画的,玛雅1.0版反正那会儿还不到2000年不是99就是98,记得买软件送SGI工作站,光说明书 ...
卧槽,老司机啊,现在都做什么呢 我是从胶片玩过来的,胶片时代调色是靠冲洗和印象两个过程控制色彩,冲洗过程是用药水控制,印象是用不同色温的灯控制。电视后期是线性剪辑,不同于非线性剪辑。线性剪辑必须沿着时间线查找素材,就是那种大型的编辑机,一般都是电视台使用,要找到某个镜头必须从录像带的一头看到另一头。费时费力。后来引入非线性剪辑,把录像带通过视频卡转换成数字影像到计算机,变成了视频文件,一个个镜头文件,不用按时间顺序查找了,一目了然了。至于大家说的速度,那时候电视是352X288,就这个分辨率苹果的工作站或者高配的PC工作站都是流畅运行的。本人98年开始做vcd也没有双机位一说,都是简单的剪辑加转场,调色更是很少用,本来就不那么清晰再随便的调更差了。那时候的迈拓和康能普视好像就是行业的老大。N和A还没出生了吧。 除了特殊题材,如果前期灯光,美术,化妆到位,摄影师控制得当,其实调色并不是一个必须的工序。 jk2326 发表于 2018-3-18 09: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除了特殊题材,如果前期灯光,美术,化妆到位,摄影师控制得当,其实调色并不是一个必须的工序。
調色是必須的。你不洗膠片嗎?那洗的話,用什麼配方?你選配方就是調色了
RED刚出摄影机那会儿,去参观人家的XSAM机房,见到过人家闲置的SGI、宽泰等设备,本吊丝顿时觉得人家真是高达上。
页:
[1]